《沼气工程》着眼整个沼气工程技术链,系统介绍了沼气工程各个功能单元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以及设计、调试与运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从沼气发酵工艺、结构、设备、控制等不同专业角度介绍沼气工程设计建造要求与技术关键,集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系统性于一体。本书可供沼气工程设计、运行管理以及决策人员使用,也可供环境工程、农村能源、生态农业等专业师生和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详细论述了污泥堆肥的工艺原理及工程技术。全书共11章,分为概述、污泥堆肥原理、污泥堆肥的形式、污泥堆肥复合菌剂、污泥堆肥工程设计、污泥堆肥过程控制、污泥堆肥设备与维护、污泥堆肥腐熟料及深加工、污泥堆肥产品应用及注意事项、污泥堆肥装置运行管理、污泥堆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案例等。另外,本书还有附录,均为国家近年所颁布的污泥堆肥相关法规、标准或技术规程,方便读者查阅。书中所述有关技术参数多为编者长期的研究成果及实践总结,所介绍的污泥堆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为编者所主持设计的典型案例,对该领域实际工程设计及其运行管理具有较大指导作用。
该书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与方案编制方法及案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首先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背景、申创流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为产业园顺利创建指明了方向;然后按照园区规划的一般流程与框架,分别对建设背景意义、现状条件、总体方案、主要任务、投资与效益、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等编写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针对产业园申创过程重要节点,相应介绍了申报书、建设规划、创建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的典型案例和要点解读;很后,主要对近期颁布的文件资料进行了梳理,让有意申报产业园的单位对其要求有个大致了解,同时也提供了个别申报主体的相关附件供参考。
罗明主编的《土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研究》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绍了土地复垦的定义,国内外土地复垦概况,土地复垦潜力概念、潜力评价方法等;第二章介绍了土地复垦潜力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三章以四个典型区域为例,介绍了土地复垦潜力的分析与计算方法;第四章、五章、六章,分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生产项目、建设项目、自然灾害与其他项目损毁土地的复垦潜力分析、预测;第七章划定了全国土地复垦潜力的重点区域,为今后的土地复垦潜力评价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第八章以黄土高原区大型露天矿一平朔矿区为例,在采用类比方法分析其原地貌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复垦潜力的基础上,预测了矿区未来耕地和林草地的复垦潜力。
本书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实践经验,并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实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主要包括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概况,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灌区信息化建设实用技术方案,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可研与初步设计编制,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等六方面内容。本书旨在为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可供灌区管理人员、从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灌区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节水灌溉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重点从自动化角度介绍了节水灌溉过程中的渠道量水和控制,典型的节水灌溉设计和设备,并阐述了节水灌溉管理的相关内容,结构安排合理,内容叙述完整,实用性强。
《盐碱土农业生态工程》共分7章,从盐碱土的理论基础谈起,阐明了盐碱土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和要点,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改良技术的作用和原理、盐碱土农业高效模式、耐盐作物利用、微咸水利用、盐碱土研究方法等。其中,第4章和第5章分别论述了盐碱土高效农业模式与技术及耐盐作物的生物改良与利用,是《盐碱土农业生态工程》有份量的部分,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肥料包括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我国有机肥料使用有五千年的历史,为人类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近代无机肥料的推广和使用,使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使我国农业由低产、中产、高产、再高产,目前达到了亩产超吨粮田水平,使我国人民达到了丰衣足食,结束了“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历史,并向小康社会进发。当前,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化肥用量亦不断增大。有机肥用量减少,盲目、过量使用无机肥料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盐分积累,地下水硝酸盐超标,水体副氧化,“粮不香、瓜不甜、菜无味”等种种危害正逐渐显现,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威胁。因此,从2016年我国提出了“科学施肥、控量增效、高效环保、生态施肥”的理念。在全国开展了“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畿辅水利”由来已久,清代雍正年间的这次畿辅水利活动,不只是治河、疏渠、建闸等传统的水利行为,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实行“营田”。这次营田并非普通的开荒或开发水利田,而是在京畿一带“大规模”营治产量很高的“水稻田”。在水利和气候等条件都不太佳的北方大量种植水稻,雍正帝是否因人(指怡亲王允祥)设事或~时头脑发热?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雍正四年至七年,清廷专设营田水利府,统辖京东、京西、京南、天津四局,治河与营田并举,官营与民营齐进,共开发水稻田近六千顷(合当时60万亩)。雍正八年恰亲王去世后,畿辅水利营田活动基本停止。这次营田活动后来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正是本书讨论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