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建立在作者近20年科研和教学工作基础之上,全书可分为四部分。第1章为第一部分,介绍遗传研究群体,包括常见群体类型、基因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基因效应和遗传方差的基本概念、单环境和多环境表型观测值的方差分析、基因型值和广义遗传力的估计等内容。第2~6章为第二部分,介绍双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两个座位的基因型理论频率和重组率估计方法、作图函数和遗传图谱构建,以及单标记分析、简单区间作图、完备区间作图、上位型互作及与环境互作的QTL作图方法等内容。第7~10章为第三部分,介绍多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杂合亲本的杂交后代、纯系亲本的双交后代、多亲纯系后代、选择群体、自然群体和巢式杂交群体等多种类型群体的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第11~13章为第四部分,介绍育种模拟、预测和设计,包括育种过程的建模和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有机肥安全利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畜禽有机肥质量特征,重金属、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典型污染物在农田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风险,基于污染物阻控的有机肥生产工艺优化技术,基于农田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和案例,还介绍了当前有机肥生产的主要技术工艺。
本书是著者30余年来在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方面潜心研究的结晶,结合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实践,系统总结凝练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本书主要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含义与范畴,系统介绍了种质库、种质圃、离体库等保存方式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主要包括种子、植株、块根、块茎、茎尖、休眠芽、花粉等保存载体的寿命延长机制、活力丧失机制和遗传完整性维持机制,种质入库圃前处理、监测预警和繁殖更新等技术,以及库圃设计与建设的工艺技术要求。
本书分设计篇和案例篇,共十二章,在大量基础资料和众多典型案例调研和收集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和实践经验.本书阐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征、形式、危害、防治依据与原则、措施体系和布局,提炼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理念,全面归纳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与设计方法,按措施体系分类论述了水土保持措施适用条件和设计要点,重点突出了弃渣场和植物措施设计,收编了相关行业的代表性案例,体现了不同地域和不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的特色。本书设计要点与实例结合,案例与理念呼应,图文并茂,可读性和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监测、监督和管理人员阅读,亦可作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结合国内外干燥机供热设备的发展概况、多元化燃料的种类和特性,系统地分析谷物干燥用供热、换热、清洁除尘和余热回收等新技术。重点探讨寒区换热器和燃烧炉等典型设备的热能特性与运行规律,以典型常用粮食干燥换热器为例,结合研究团队研制干燥机配套供热设备的实际应用,给出列管式和旋板式供热设备的设计过程,着重研究分析了列管换热器与气相旋转换热器的传热理论与换热效率。针对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迫切要求,开发应用了多种秸秆成型燃烧热风炉,配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 原汤化原食 的新型供热模式,实现谷物节能干燥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对太阳能和热泵供热系统的特性及装备机型进行研究,系统地阐述谷物干燥清洁节能供热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情况。
本书以全混合日粮混合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内容为主,在概括国内外全混合日粮混合机械进展的基础上,对本书采用的试验日粮中的典型组分的特性进行了测定,并介绍了粗饲料粒度分布、全混合日粮粒度分布与全混合日粮混合均匀度检测方法,进而详细阐述了近年来本课题组在全混合日粮混合加工技术及装备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使读者能对全混合日粮混合加工技术及其混合机械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混合日粮混合机合理选型以及开展全混合日粮混合加工技术深入研究。
高光谱遥感(或光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显示,该项技术在各种各样的土地监测应用中具有显*的成效。目前,利用遥感数据和现代分析技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诊断和识别物种与植物群落已经成为可能。在光谱信息方面,高光谱数据分析优于传统的宽波段分析技术。许多调查研究项目记录了植被和农田遥感的研究成果。由森卡贝尔 普拉萨德 S、里昂 约翰 G、韦特 阿尔弗雷主编的《高光谱植被遥感》以非常实用的方式展示了采用高光谱数据进行植被研究的经验、程序、方法和模型,详细介绍了高光谱数据在植被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如作物产量模型、作物生物理化形状分析、作物水分评价、种类识别及其分类等。
为满足生产企业、检测单位及科研院所对拖拉机标准的需求,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三编辑室共同编录了拖拉机标准汇编(上、下卷)。本汇编收录了截止2007年10底前批准发布的拖拉机标准201项,其中国家标准113项,行业标准88项。上册包括拖拉机整机和综合类标准;下册包括拖拉机零部件类标准,如液压悬挂系、传动系、行走系、转向系、制动系、动力输出装置、电气仪表、驾驶室等。
康纳、卢密思、卡诗满编*、梁卫理、李雁鸣、崔彦宏编译的《作物生态学--农业系统的生产力及管理(第2版)》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系统及其生物学成分(农业系统、营养链、群体概念、遗传资源、发育)、编理化环境(大气环境、土壤资源)、生产过程(氮素过程、水分关系、光合作用、呼吸与分配)、资源管理(土壤管理、雨养农业的战略和策略、灌溉农业中水的管理、能量与劳动)、农业生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内容。
《二十一世纪*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应用指南(工程建设篇)(上册)》主要内容包括:部分“节水灌溉标准化综述”,第二部分“节水技术政策依据”,第三部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其中,第三部分包括国家标准14个,行业标准10个,地方标准7个,协会标准1个。 《二十一世纪*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应用指南(工程建设篇)(上册)》可供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为系统了解我国登记农药品种(有效成分)的相关信息,在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的支持下,作者在系统调研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农药毒性手册·除草剂分册》。本书共包含122个除草剂品种,每个品种分别列出了农药的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学、毒理学、人类健康效应、危害分类与管制情况及限值标准8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环境行为、毒理学和人类健康效应部分做了详细描述,力求提供准确、实用、完整的除草剂毒性资料。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农业机械)》 (作者李树君)系统研究了国际、国内农机产业链的形态和发展趋势,从战略高度为我国农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农业机械)》包含4篇共21 章内容:第1篇行业综合(第1 5章),系统分析了国际国内农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行业发展规划日标、方向与措施;第2篇产品专题(第6 12章),重点分析了大功率拖拉机、收获机械、田问作业机具、精量植保机械、节水灌溉机械、育种机械、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加工机械等典型农机产品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第3篇先进制造技术(第13 16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机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了我国农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第4篇国际化发展(第17 21章),分析了国际化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国外政策经验和典
本书分上下两出版。全书的内容包括:农业动力机具(揓拉机的使用技术性能和机组的设计基础,农船挂浆、挂机,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农田作业机具(耕地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水稻种植机械,中耕施肥机械,植保机械,喷灌与微灌设备。潜水电泵,谷物及薯类、甜菜、棉花、干蔗收获机械),畜禽机械(牧草、青饲收储机械,饮料加工机械,畜禽饲养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谷物干燥机械及仓储通风,粮食加工机械,种子加工机械与设备,油料加工机械,棉花加工机械,茶叶加工机械),计算机辅助农机设计等,共26章。全书后的附录提供了常用的*农村标准目录等与设计工作相关的土壤、化肥、农药等资料。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针对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和农业发展,国家组织过一场长达28年的科技大战役。由于战役的巨大成功,推动了我国涉及20个省市、3.8亿人口,4.7亿亩耕地的低产田治理工程,为结束我国千百年缺粮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获“l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本书是参加该战役的首席科学家写的一部回忆录,记载了此次科学登攀中真实、动人、跌宕和励志的故事。章回小说体裁和流畅生动的文字将给读者带来轻松愉快的阅读享受。
本图册收集了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筑物常用设计,包括小型水库、泵站等水源工程,灌排渠道衬砌,节制闸、跌水等控制建筑物,涵闸、放水口、田头涵等放水建筑物,农用桥、渡槽、过路涵等交叉建筑物,量水堰、测流断面等量水建筑物,农村饮水工程取水、输水及水处理设施,土地平整,农村道路及绿化工程等设计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图册可供农村水利技术人员和乡镇干部培训班学习配套使用,也可供设计单位和其他水利技术人员选用。
编者以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从几千张农机图片中筛选出几百幅精彩的农机照片,配以翔实的文字说明,编辑成该册《中国农业机械化图鉴》。本书不仅收集了中国古代农器图谱,而且以纪实的照片展示黑龙江省、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中国现代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闪光点。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包括: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第二至第十章,九大农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棉花、花生、油菜、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耕整地、种植、中耕、植保、航化作业、谷物收获、烘干等各生产环节;第十一章,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第十二章,精准智能农业技术装备;第十三章,近现代农机发展轨迹;第十四章,古代农器图谱汇集。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和全国各地的著名农业减灾专家编写,作者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共分6篇34章。第1篇阐述了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农业灾害学基本原理;第2篇分灾类说明了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概况与基本规律;第3篇分技术类别介绍了各种农业减灾技术;第4篇阐述了农业各产业的减灾对策与技术;第5篇根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介绍了各大区域的农业减灾对策与技术;第6篇阐述了农业减灾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做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的附录提供了农业减灾的相关信息。与过去已出版的农业减灾著作比较,《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更加全面和系统地阐
根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业部部署了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北京市农业局积极响应,在各区县农业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各传统农业系统所在乡镇的通力配合下,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顺利完成普查工作,共整理出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符合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与标准)50项、要素类农业文化遗产资源485项、已消失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316项。
本书基于 十二五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北方旱作农业滴灌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的研究成果,结合项目团队多年相关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凝练形成了中国北旱区方主要粮食作物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书共分七章,*章主要分析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概述了项目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成就;第二章介绍了田间作物滴灌技术关键设备与配套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成果;第三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北方小麦、玉米等作物抗旱品种筛选技术及鉴选指标体系;第四章全面论述了主要粮食作物滴灌专用肥及水肥一体化智能决策和监测管理软件平台的研制与应用技术;第五章、第六章分别重点介绍了北方典型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滴灌条件下水肥运筹规律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第七章依据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总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大麦青稞分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从大麦青、稞产业的发展概况、战略研究、政策选择三个层面,对照世界大麦生产、贸易、科研及产业政策,对我国大麦青稞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的特点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可供我国大麦青稞产业发展借鉴的经验。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大麦青稞分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分为三篇七章。发展概况篇,包括*章和第二章。*章对我国大麦青稞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分析了世界大麦产业发展概况,以及世界各大麦主产国在研发、生产和流通等方面对大麦产业的支持政策。战略研究篇,包括第三章至第五章。第三章研究了我国大麦青稞种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育种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战略;第四章分析了
《农业机械标准汇编 泵产品卷》自出版以来在农业机械及相关行业内受到认可和好评,对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宣传贯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大量标准的制修订,《农业机械标准汇编 泵产品卷》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为满足广大读者对新标准的需求,我社第三编辑室与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编纂了《农业机械标准汇编 泵产品卷(第二版)》并正式出版。新版的《农业机械标准汇编 泵产品卷(第二版)》除保留版有效的标准外,还增收了2002年7月至2007年12月底以前批准发布的有关农业机械泵产品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取消了被代替和被废止的标准。其中收录了国家标准29项,机械行业标准77项,城市建设标准1项。按类分为综合、试验方法和产品3个部分,分上、下册出版。 本卷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本目录上标明(GB或G
本书共分四篇:内容包括绪论、滴灌基本原理、滴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及滴灌系统规划设计实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滴灌工程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对滴灌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一些技术经济问题,进行了专门、详细的论述。附录中比较详细地收录了滴灌规划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技术参数和技术标准。 本书可供从事滴灌工程规划设计的水利、农业、林业技术人员使用及有关院校农田水利专业师生参考,并可作为滴灌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手册和培训教材,对从事滴灌系统设备研究开发者也很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