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矿质营养生理及养分管理》以马铃薯高产高效为目标,简要阐述马铃薯产业现状,系统介绍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水分吸收规律、养分吸收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多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外众多专家的成果,提出了马铃薯养分管理的策略和技术,可供从事马铃薯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适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参阅。
本书由浙江农业园艺系叶自新副教授编著。内容包括:豆芽生产的意义和食用价值,豆芽的形态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豆芽生产技术,无须根豆芽菜生产技术等,并附有豆芽烹调方法。内容科明系统,技术科实用。适合豆芽生产作坊、家庭、饭馆、宾馆以及工矿、机关部队、学校食堂的豆芽生产者阅读。
《稻米功能成分研究与育种》在简要介绍功能食品研发的基础上,分章节介绍了稻米中的营养成分研究与利用情况。《稻米功能成分研究与育种》不仅概述了外该领域的新研究进展,也紧密结合了实验室的研发实践,可作为从事作物遗传育种、食品科学技术、现代营养医学和功能食品研发的教学、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参考资料。全书共九章,包括:章,功能食品;第二章,稻米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及制品开发;第三章,富含维生素水稻;第四章,富含微量矿质元素水稻;第五章,低植酸水稻;第六章,低重金属积累水稻;第七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相关功能营养水稻;第八章,高抗性淀粉水稻;第九章,留胚水稻的研究与利用。
“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很多行业,其中也包括工程建设行业。想要通过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优势更好地配置市场资源,实现工程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工程建设行业的上下游价值链,并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程建造模式变革。《"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工程建造平台模式,介绍工程建造服务的概念、分类与表示、虚拟化封装等,讨论工程建造平台的运行机制、商业模式和功能设计等。同时,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建造模式,讨论该模式下的工程建造服务集成、工程协同管理、智能工程建造管理和工程建造信息支撑环境,并介绍“互联网+”环境下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和工程材料供应管理等的变革。
2008年以来,我有幸作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五位顾问之一,跟随中青年大豆专家们赴全国各大豆栽培区进行实地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2010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连铮研究员团队育成的大豆品种中黄35产量验收,亲眼目睹、亲自见证了亩产405.89kg产量纪录的诞生。兴奋之余,令我琢磨一个问题,即:如此高额的产量究竟是怎样达到的呢?以往想的较多的是品种自身的产量潜力和与之相应的栽培措施,对生产条件即环境的生态容量却重视不够。现在懂得了,要获得高额的产量,必须注重品种、措施和环境三要素的协调一致,且三要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本书根据近20年来河南省小麦栽培研究积累的新成果并适当的吸取外现代先进技术编撰而成。全书共14章,约80多万字。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发展简史,河南小麦的生态条件;河南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河南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旱地、稻茬麦栽培技术以及不同类型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图并茂的介绍了河南小麦常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技术;论述了小麦免耕覆盖在不同生态区的应用技术;概括反映了麦田轮作倒茬、小麦生产效益、小麦机械、小麦储藏加工、小麦栽培信息系统等在河南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探讨了小麦生育期间主要灾害及其防御应变措施;扼要介绍了河南小麦育种成就及主要品种情况。本书是河南省小麦生产所包含的各个相关学科的综合论著,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的理论水平,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研究单位教学和
人参,是世界的中药之一。我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人参的国家,对人参的药用积累了大量而宝贵的临床应用经验,为人参的合理使用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学者对人参的栽培、加工、化学、药理、制剂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已有数部有关人参的专著出版,这些专著从不同角度对人参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我国是人参的故乡,是世界上人参产量的国家。2005版《中国药典》将栽培的人参称为“园参”,将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为“林下参”。后在2006年《中国药典增补本中药材增修订品种、项目》中将“林下参”改成“林下山参”,之后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正式称“林下山参”。
本书介绍全国野生食用蔬果类野菜322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种),药用植物197种(包括变种),合计519种,配图500余张。全书植物按照食用和药用两类分类介绍,每部分按照根、茎、叶、花及果用顺序编排,每种野菜均有中文名(大多数种类附有别名或地方名)、拉丁名、识别特征、分布与生境、食用方法、保健或药用功效等,便于随身携带,根据目录或索引可以方便查询。本书可作为广大食品爱好者和植物学爱好者的百科知识读物,也可作为从事植物学相关科研、教学工作者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立足于我国油菜的高产高效与可持续生产,详细阐述了高产油菜的营养特性,系统总结了当前油菜生产中的关键施肥技术,综合分析了高产油菜可持续生产的限制因子,提炼出了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的综合管理策略,以期为新形势下油菜的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本书汇集了82篇富硒论文,分5章82节,包括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等主要农作物富硒生产关键技术。该书的出版发行,为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科技人员研究与推广农作物富硒生产技术及农民生产富硒农产品具有指导作用。
《大豆生理与遗传改良》涵盖了大豆株型生理、营养生理、碳氮代谢、抗旱生理、超高产品种生理等的遗传改良研究,是一部比较全面介绍大豆生理遗传的著作。在写作过程中,编写人员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在查阅大量外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全面展现大豆生理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以供大豆生产、管理工作者和高等农业院校师生及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大豆生理与遗传改良》涵盖了大豆株型生理、营养生理、碳氮代谢、抗旱生理、超高产品种生理等的遗传改良研究,是一部比较全面介绍大豆生理遗传的著作。在写作过程中,编写人员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在查阅大量外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全面展现大豆生理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以供大豆生产、管理工作者和高等农业院校师生及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肥料、能源、饲料和材料等的开发利用技术以及进展。其中,章介绍秸秆种类、利用途径、意义以及存在问题;第二至七章围绕秸秆还田利用技术、饲料化利用技术、能源化技术、抑尘剂制备技术、建筑利用技术、秸秆食用菌栽培基料化利用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可供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农业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