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阐述了我国茯苓本草考证、资源分布、繁育种植、药效物质、产品研发、标准体系等研究和实践等内容,共分为8章,总结了近年来茯苓的标志性科研成果,融合了茯苓菌种繁育、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质量标准研制、药效评价研究、产品综合开发等内容。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及应用》通过对世界重要农业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成员国等,及国际农业组织和国际大型农业科技公司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领域的研究计划布局和进展进行调研,并利用汤森路透集团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和德温特专利创新索引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对相关研究论文和专利进行分析,总结了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关的进展。
本书共分5章。章论述作者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第2章介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机理、育性鉴定方法、选育策略与技巧以及新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第3章阐述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战略设想与实践,以及水稻超高产的株叶形态、生理生化特点及分子遗传基础。第4章介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防止育性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杂交制种基地及时段选择的气象决策系统。附录介绍作者获得专利的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杂交新组合制种技术,以及近年来育成或合作育成的14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两系法杂交稻组合。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和种子生产的研究,获得了一批学术观点新颖、指导作用良好的理论成果以及应用前景广阔的实用成果。本书论点明确,论述科学、严谨,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总结,其中一些章节的内容曾被多次用于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中高层干部公开课、经营转型专题研修班的授课,以及标杆银行参访交流、新闻媒体采访、监管部门汇报等,得到了银行同业、新闻媒体、监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本书内容共12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花生生产面临的主要逆境,如干旱、盐碱、酸性土、渍涝等非生物胁迫,以及多粒穴播造成的生态位重叠引起的株间竞争等生物胁迫,并针对不同逆境胁迫研究其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上的应对措施。通过播种方式、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措施等多方面的创新,建立了以单粒精播以核心技术、以钙肥调控、“W”栽培和“三防三促”为共性关键技术的花生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花生的生产。本书在花生抗逆理论与生产技术上均有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优选水平或处于世界靠前地位。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供广大花生科技工作者、从事花生生产及管理的干部、群众、农业院校的师生同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