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应用概况,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检测与安全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加工技术与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观赏植物、林业以及特种植物上的应用技术要点、技术评价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同时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上应用的技术要点,并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趋势。本书可为从事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开发、应用的农林科技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全书内容分总论、各论、保护地蔬菜栽培、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4篇。总论篇概要地论述了中国蔬菜栽培的历史、蔬菜产业现状及展望,中国蔬菜的种类和起源、来源,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成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蔬菜生产分区、栽培制度和技术原理.蔬菜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以及环境污染与蔬菜的关系等;各论篇较详细地介绍了根菜类、薯芋类、葱蒜类、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芽苗菜以及食用菌的优良品种(菌种)、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和研究成果;保护地蔬菜栽培篇论述了中国蔬菜保护地的类型、构造和应用,主要栽培设施的设计、施工,保护地环境及调节,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方面的内容: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篇重点介绍了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及贮藏原理和方法等
中文摘要 本图鉴记载中国大型菌物资源 509 属 1 819 种, 根据形态特征共划分十大类群:大型子囊菌 196 种,胶质菌 21 种,珊瑚菌 47 种,多孔菌、齿菌及革菌 637 种,鸡油菌(含钉菇类) 11 种,伞菌 653 种,牛肝菌 130 种,腹菌 75 种,作物大型病原真菌 16 种和大型黏菌 33 种。其中以中国为模式产地的有 370 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5 ),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已发表的有 260 多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7 ),而且不少种类为中国或东亚特有种。本图鉴所载种类均以中国资源与图片为依据,并经过严谨的分类学考证,因此,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实际情况。 本图鉴所载种类均配有宏观形态和(或)生境彩色照片,以及主要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生态习性、经济用途(食用性
《1000种多肉植物原色图鉴》由著名的园艺学家、园艺科普作家王意成、王翔老师收集整理编写。多肉植物茎部形态特殊,叶子奇特多变,花朵五彩斑斓,深受花卉爱好者的青睐。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科研实践经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针对目前市场上代表性的17个科的1000种多肉植物进行拍照、阐述。每种植物均配置了高清原色图片,集观赏性与专业性于一体。 《1000种多肉植物原色图鉴》可作为花卉、园艺尤其是多肉植物爱好者的休闲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管理、引种工作者的专业参考书。
《中国食药用菌学》全书共95章532节,近400万字。主要介绍了我国各种食用菌、药用茵*科研成果、*栽培技术与模式、珍稀新品种开发利用;食药用菌分类、营养生理、生长发育、生态习性、遗传育种、菌种繁育、品种驯化、菌种保藏技术、食药用茵病虫害防治、食药用茵产品保鲜与加工等方面内容。旨在向全世界宣传、推广我国食用菌、药用菌*研究成果,普及推广*生产栽培技术,更深入地了解食药用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展现作为传统中药组成部分之一的药用菌防治疾病的疗效,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国食药用菌学》所载文献,食药用茵界科研、教学、推广科技水平之高,涉及品种领域之广,参与撰写作者队伍之多,承载文献数量之大,记录实质内容之丰富,传承文献之实用,乃属空前。 《中国食药用菌学》內容丰富、观点明确、阐述清晰,
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世界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经验,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更好融入 一#一路 ,为世界茶人作出新贡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把研究世界茶文化列入重大课题,由茶和茶文化专家姚国坤教授牵头组织国内知名茶文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历时二年有余,几易其稿,匠心编纂,终于使这本《世界茶文化大全》一书结笔付梓。该书从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式与途径、世界茶文化的概况、世界饮茶风情与特色、现存世界茶文化遗迹、世界茶器具大观、世界茶文化与艺术、茶文化与政治法律、世界茶叶贸易和消费、茶叶标准与质量、茶与身心健康 作者介绍
本书涵盖园林植物花卉2000多种,6000幅图片。本套图书成书基础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图像库,该库含200万张植物图片,图片精美。植物种类全部经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鉴定。与中国野外观花系列一样,全书按照花型、花色(白色花、黄色花、橙色花、红色花、紫色花、蓝色花、棕色花、绿色花)编排,实现快速查找。内容安排:按照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宿根、水生、藤蔓、灌木、乔木7部分介绍。
本书将近年来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西瓜、甜瓜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发展现状、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进行编辑整理,重点结合东北农业大学西甜瓜分子育种研究室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在内容上分为西瓜育种与生物技术和甜瓜育种与生物技术,主要侧重西瓜、甜瓜种质资源、育种基础理论、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
《中国花卉识别彩色大图鉴》是一部观花植物分类、识别和应用的大型工具书。全书包含观花植物1000余种,配有2000幅精美彩图,是一部具有鉴赏价值与实用价值的花卉百科专著。本书在目录中根据观花植物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四大类:乔木花卉、灌木花卉、藤本花卉、草本花卉;每一大类之下又分为二型:对称花型、不对称花型;之后又划分为4枚、5枚、6枚等具体花形,读者可根据花形一目了然识别花卉。书中重点介绍了花卉的科属、拉丁名、来源、形态特征、分布、习性。本书适合园林与景观规划师、园林工作者及植物爱好者阅读,同时也适合农林牧类和中草药学等专业的院校师生阅读。
本书内容共分26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花生主要产区的自然条件及种植区划、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花生的遗传及育种、良种繁育与推广、花生的栽培制度、中低产田土壤改良、花生的科学施肥、光合性能、群体结构、播种与全苗壮苗技术、水分生理与灌溉排水、化学调控、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生产机械、产后加工、对外贸易等,并重点阐述了春花生高产栽培、麦套花生高产栽培、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秋冬花生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在花生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高产栽培技术、病虫防治、化学控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或处于地位。 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供广大花生科技工作者、从事花生生产及管理的干部、群众、农业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中国兰花观赏与培育及病虫害防治》较系统地阐述和研究中国兰花的植物学、生理学和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国兰栽培的规范技术,同时系统地对中国兰花的观赏形式作了归纳和提升,为中国兰花的艺兰系统理论作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是作为研究中国兰花而撰写《中国兰花系列专著》里的一个内容,是对中国兰花的总的概述,可以说是《中国兰花系列专著》的总论。中国兰花艺术的欣赏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这是中国兰文化与时俱进并具时代生命力的动力源泉。其实,发掘出新的艺术欣赏形式或传统形式之间的联系,使之融会贯通也是观赏形式的复合出现,共同表现艺兰的艺术形式——暂称作色叶艺兰的复合艺术或简称复合艺。《中国兰花色叶艺研究及色叶复合艺名品鉴赏》对这方面较系统的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无土栽培的基本原理、营养液配方及管理、固体生长基质的性能及使用;国内外各种无土栽培设施的结构、组成、建造及管理,特别是我国无土栽培技术中有代表性的各种设施在种植管理上的关键技术环节;并介绍了有代表性的蔬菜、花卉、果树等无土栽培生产技术,同时对我国目前几种常用无土栽培设施在生产应用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本书内容较为全、新,与目前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结合紧密,可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1.论述山杏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2.论述山杏的生物学特性和山杏生长的土壤条件。3.山杏人工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土壤性质变化。4.山杏育苗地的前茬土壤性质的变化。5.山杏笫一茬苗木生长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变化。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是一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专著,记述了中国58属463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的名称、分属和分种检索表、形态特征、详细地地理分布及生境;综合了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形态学、器官发育、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和植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该科植物栽培与繁殖实用技术。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选载421幅彩色活植物照片供读者鉴赏。书后附有中、西文名称索引。 本书可供植物学、园艺学、药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人员,有关高等院校师生以及自然保护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系列书一,分为导论和备论两大部分。导论部分论述了作物的种类,植物学、细胞学和农艺学分类,以及起源、演化的理论。各论部分共14章,章概述了粮食作物种类及多样性,粮食作物的重要性及其在世界和中国的生产概况。第二章至第十四章分别叙述了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粟、黍稷、食用豆类、甘薯、马铃薯、木薯、荞麦等粮食作物在世界和中国的生产情况,主要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起源、演化和传播,植物学分类及中国各粮食作物品种的演变,并根据备作物的特性,相应阐明了种质资源的繁种技术。备作物章都分别介绍了其野生近缘植物的物种及特点,与作物的亲缘关系,在作物育种和生产上的利用情况。 本书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基础理论性和宴用性,特别突出了中国备粮食作物的遗愕
本书为风景园林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和上海市J委中本贯通高水平项目的代表性成果。全书聚焦园林植物的识别和景观应用,力求为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指导,以期强化园林植物应用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水平。 本书内容可归为两大部分:第1~3章为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基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相关的植物学、分类学、树木学和花卉学等相关知识点做了归纳介绍;第4~7章为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以图文并佐证的形式对中国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华中、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要点、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等进行了归类总结。
本书系编者近10年来致力于三角梅的引种、栽培和园林应用推广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阐述了三角梅的来源、品种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方法、花期调控、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园林应用及欣赏等,对观赏性强的50余个品种做了特征描述,并配以各类彩照200余幅。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花卉爱好者、景观设计者、园林绿化工作者、花卉苗木生产者、园艺工作者和农林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