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果树图谱》系统梳理了岭南地区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全书以精炼的文字介绍了47科140种果树种质,涵盖了300余个栽培品种,每种果树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其产地与分布、形态特征、习性与利用,并配以反映植物学性状的花、果、叶照片,以及突显生产性状的照片,适合水果科研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及生产者参考阅读。(1)图书内容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融科学性、学术性、工具性于一体。(2)注重对文献、数据资料、科研成果的充分利用,符合我国水果产业发展的需要。(3)图片精美,选配图片近千幅,逼真展现了每一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和园艺性状。(4)编排科学、系统,收录种类齐全。
高山树线标志着树木生长的低温极限,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的山地之间。作为《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姊妹篇,ChristianKorner对从赤道到亚北极的树线分布现象进行了优选性综合分析,并基于树木生物学对此进行了功能解释。本书采用多学科方法探索了树木生长上限的森林格局、树木形态学、解剖学和气候学等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树线位置的模型模拟、种群繁殖过程、发育、物候和进化等进行了阐述,归纳总结了树木生长过程中碳、水分和养分关系的生理学及胁迫生理学方面的证据,很后以树线历史(古生态学)和优选变化对现在和未来树线影响的分析结尾。书中有100多幅插图,其中大多数是彩色的,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高山树线,书中还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信息。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和相关科研人员,
在《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按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对各立地亚区内的分异规律和划分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的依据及主导因子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在每个立地亚区内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立地类型,详细分析其立地条件性状、特征、适宜的造林树种,并对立地生产潜力指标作了量化表述。从而丰富了整个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所表达的内容;这也正是《中国森林立地类型》的一个显著特点。③在整理立地材料时,进行了必要的加工、提炼,详述中、小地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对营造林有利的和制约的条件,为应用立地类型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强调要尽可能列出各立地类型分布地区,以便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突出它的实用性。
张志刚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精)》多方面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盆景作品都是精挑细选,都是盆景大家的代表作品。
竹子的种类多,分布广,栽培易,生长快,成林速,产量高,采伐周期短,属于年年择伐,永续作业的优良植物,也是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优良植物。全球已知有竹子1200种,我国约有35属400余种。本书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灵芝的栽培与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灵芝栽培的的主要品种、菌种的制作、人工栽培的模式及菌种脱毒、栽培料对灵芝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和灵芝覆土连作的障碍机制的实验研究。
本书在《中国果树志·枣卷》的基础上,汇集了近20年国内外枣种质资源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具体内容包括枣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枣树的起源演化与栽培历史、枣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分类、我国主要的枣树种质资源、枣树近缘种酸枣和毛叶枣的优异种质资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