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因库,同时在维持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生态、保育(套装共2册)》力求汇总我国有关这一植被类型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分类与分布,共11章,包括中国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的位置、发育的环境条件、区系特征、分类原则与系统,并按典型常绿阔叶林、季节常绿阔叶林和适雨常绿阔叶林分别介绍它们的分类和分布,探讨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历史变迁以及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植物生态指示值与种组,共2章,包括常绿阔叶林中3800余种植物的生态指示值,以及根据温度、水分和土壤酸碱度划分的生态种组。第三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功能与演替,共4章,涉及群落
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马广仁主编的《中国湿 地资源(总卷)(精)》一书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 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中 国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 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 等内容,书末还附有中国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 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br/
自然保护区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也是一个国家开展生态建设的支点。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国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孕育并保存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分别占到世界总数的10%和14%,陆生生态系统多达599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这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中。这些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急剧膨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面对挑战,人类无时不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发展的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根本措
本书对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1982~2006年历年调查的文献资料和2006年综合科学考察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多年综合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成果。全书共分8部分,分别是综述、自然环境、维管植物资源、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与建议、专题研究报告。另外,附蕨类植物名录、种子植物名录以及相关彩色照片、附图等。 本书读者对象为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自然(生态)保护、林业、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管理人员。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第四纪冰川时代孑遗树种,享有活化石、国宝、国树之美誉。银杏及其文化在当今中国林业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银杏、研究银杏、赞美银杏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探讨银杏文化的历史发展,了解其文化脉络和特征,对于繁荣发展银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文明古国,银杏文化理应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本书汇编了关于银杏的史料,时间范围上自先秦,下止民国。按朝代分先秦至唐、 宋、元、明、清、民国六章。各章按史料内容大致分名物考证,产地分布、培植应用、趣闻逸事、诗词文学、宗教神话等节。在每章和每节之首,作者编写了导读要点。本书是第一次以翔实的史料旨在传承弘扬我国数千年银杏文化的精品力作。
本图鉴全面记载了中国30多种果树上的375种病害和545种害虫,收录彩色照片约3000幅。各主要病害和害虫均配有多幅照片,以展示果树不同部位的发病症状和多个虫态及为害状,文字描述包括症状(形态)、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等内容,与图对照使用。本书果树病虫害的种类和图片幅数较《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鉴》(2003年) 分别增加了 约 60%,为目前国内收集果树病虫害较全的专著之一。该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同时还融入了果树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的前沿科研成果,可以满足生产中无公害果品防 治病虫的需要。
杜五安主编的《山西古树大典(省卷上下)》主要编写千年左右的古树,共五编。第一编总论:第一章山西古树历史;第二章山西古树的现状;第三章古树的生存和保护问题;第四章世界和中国各地古树生存简况。第二编千年古树:第五章山西十大名树和山西十大奇树;第六章山西省省树——槐树油松;第七章裸子植物;第八章被子植物。第三编古树文化:第九章古树的历史文化;第十章古树的特异生态文化;第十一章古树的名人名树文化;第十二章古树的经济文化;第十三章古树的传承和保护文化。第四编古树群:第十四章油松古树群;第十五章白皮松古树群;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使我国植物新品种大量涌现,这些新品种已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方便生产单位和广大林农获取信息,有效地为林业建设和林改服务,编者将1999年至2009年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进行了整理,汇编成该书。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在生产单位、林农和品种权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生产者能够获得所需的新品种,在推广和应用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使林业植物新品种在林业建设和林改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论文集共选录了热林中心近10年来(2010-2019年)200篇论文或摘要,全面展示了热林中心在珍优树种良种选育技术、珍优树种高效培育、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森林资源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对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当前,随着福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彭镇华所著《福建现代林业发展战略》跟踪国际林业发展,运用中国现代林业研究成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对林业社会的需求,为福建省现代林业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对保障海峡西岸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海峡西岸林业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书的出版,可进一步为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指导,为我国相关地区的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借鉴。
本书作者以20多年在中国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抵美后24年间对国际山茶深入调查、研究;国际同好、专家们无私提供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史实、新老品种彩照、育种资料、性状描述等,历经三年时间,汇总、编撰,对许多相关内容作了增补、匡正,有些资料乃首次披露于众。 中国和日本山茶早西传者并非英国人,也不是从1739年伊始。而是早在16世纪末已由个别荷兰、葡萄牙航海人员顺带去,其后,曾听从南非荷兰殖民地总督指令,把随船顺带的山茶先种植在好望角一带。 日本早在公元716年时,中国唐玄宗赏赐给遣唐使一些山茶,带回日本,有关资料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自江户时代至明治年代早期的289年间出版了许多茶花图谱、杂著、图卷、画屏等。 马来西亚和中南美洲亦能栽培山茶。 山茶学名并非由分类学鼻祖林奈首创。
在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和各种自然保护区支持下,由中国老教授协会的林学和自然保护学专家共同编著的。这是一本至今为止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已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共131个各类自然保护区详细的阐述和介绍的专著,其信息资料之丰富、齐全,涉及知识之广博和专业化,文字之流畅、通俗易懂,图片之生动、精美、罕见,肯定会赢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是一部值得向国内外推荐的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科学意义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大全”。 该书涉及自然保护区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和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海岸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类型。对每个自然保护区都介绍了自然保护的对象、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功能区划、经营管理
《广西树木志(第1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与研究项目“广西树木物种资源的研究”(项目编号:林科字(1996)第44号)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成果。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于1996年立项实施以来,课题组在广西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工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认真组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良凤江森林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等单位的学者、专家参与鉴定标本、编写书稿和提供相关资料。因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致使种系变动较多,故书稿历经数次校核后才终定稿。
《浙江野果200种精选图谱》由作者花费多年心血编撰而成。从浙江708种野果植物中精选出观赏野果100个主种和106个附种,食用野果100个主种和81个附种介绍给读者。每种野果均配有由作者拍摄的精美图片,同时给出中名、科名、拉丁学名、别名及形态特征、分布、生境、繁殖方式、用途等文字内容,并附有常见的有毒果实、不堪食用野果图片及浙江野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