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渔民捕鱼秘籍》以汪宝水、汪琦多年捕鱼经验为基础,总结介绍了31种分布于内陆水域的鱼虾习性与捕捞技法,11种常用渔具和使用方法,内容实用,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可供广大捕鱼爱好者和水产养殖人员借鉴使用。
本书介绍了鳜鱼的生物学特点、品种选择、养殖场环境管理、饲养管理、饵料鱼的选择与养殖、疾病防控、安全用药及加工储运等内容,并对鳜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突出现代化健康养殖鳜鱼的技术特点,内容全面,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指导书本书适合鳜鱼养殖企业和专业养殖户学习、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海洋生物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物种,已被描述和发现的海洋生物有2万余种。其中,鱼类3200余种、贝类1900余种、虾蟹类近1400种。但是囿于人工苗种生产开发技术或规模化生产水平的限制,能进行全人工繁育生产,可供蓝色农业--海水养殖业开发的种类其实并不多。目前,在我国的海水养殖中,以对虾为主的养殖虾类有近20种;以滩涂贝类、浅海贝类为主的养殖贝类有50余种;作为水产养殖的主导产品,我国海水养殖的鱼类有30余种,能以全人工方式繁育养殖(包括咸淡水养殖)的10余种;而海水养殖蟹类,青蟹和梭子蟹。
《楠溪江鱼类图谱》共收录了楠溪江鱼类95种,其中,鲤形目36种,鲤科31中为主要种,主要分布纯淡水水域;鲈形目36种,虾虎鱼科15种,多数分布河口水域,部分为溯河的海洋鱼类;书中系统展示了每种鱼类的原色图谱,其中,大多数为活体照片,并简单介绍了各鱼类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等。
《鞍带石斑鱼人工育苗与养殖》在介绍鞍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同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鞍带石斑鱼在亲鱼培育、催熟、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人工育苗、鱼种中间培育、商品鱼养殖和病害防控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力求以实用性为主,并把先进性、通俗性和可操作性融为一体。全书内容包括总论;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鞍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生物饵料培育技术;鞍带石斑鱼鱼种培育技术;鞍带石斑鱼商品鱼养殖技术;鞍带石斑鱼常见病害防治共七章。《鞍带石斑鱼人工育苗与养殖》收集了近几年外鞍带石斑鱼在人工繁殖、育苗和商品鱼养殖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海南水产研究所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鞍带石斑鱼在人工繁殖、人工育苗、鱼种培育、商品鱼养殖和病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新技术,可为从事鞍带石斑鱼研究或养殖的科技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专家翻译的《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是一部在水生动物饲养、生产、检疫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参考作用的科技手册。该手册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申报的13种鱼类、软体类、甲壳类动物疾病,还包括了其他16种重要的水生动物疾病的监测、鉴定和诊断方法、标准等,而且对兽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传染诊断的确诊原则、卫生监督管理等内容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这部手册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所属的鱼病委员会组织世界各国水生动物疾病专家编著,与《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为姊妹篇,是水生动物卫生管理和疾病诊断的国际标准,在国际水产品贸易、检验检疫领域具有很高性。该手册是世界水生动物疾病研究诊断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当今世界水生动物卫生管理、疾病监测、检疫
珍珠是有机宝石中最重要的品种,本书介绍了珍珠的文化历史、形成的科学解释、性质和特征、品种、鉴别方法和特征、质量评价、产地、选购和搭配技巧以及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珍珠的爱好者、收藏者、投资者阅读参考。
《水产生物育种理论与实践》是总结我国水产生物育种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果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19章,分别评述了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现状,介绍了水产生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并以一批已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的培育为例,分章系统阐述了虾蟹类、鱼类、贝类、藻类、海参海胆类等新品种培育的理论与实践,并对我国水产原种和良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水产养殖动物育种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做了介绍。
全书共分为8章,章主要阐述了海洋浮游植物主要生态类群及生态地位,第2章主要概述了辽东湾主要生态环境特征及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第3章海洋浮游植物的调查策略及研究方法,第4章辽东湾浮游植物种类及生态特征,第5章辽东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第6章辽东湾浮游植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第7章辽东湾赤潮状况及防治,第8章辽东湾外来赤潮生物入侵及其威胁。
本书全面地讲述了鳗鱼的品种和习性,营养需要和人工配合饲料,养鳗场的建设和设备,鳗鱼的人工养殖和销售,以及鳗鱼病害防治等,着重介绍了鳗苗的采捕、暂养和运输方法,鳗种的一级和二、三级培育技术,成鳗的温室养殖技术,土池养殖技术,网箱养殖技术和混养技术。内容丰富,语言通俗,适合养鳗场职工和从事鳗鱼养殖的农民阅读。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对虾生物学基础、对虾健康养殖理论学基础以及对虾人工繁育和健康养殖通用技术;具体介绍了我国对虾养殖主要种类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还介绍了主要养殖对虾品种的种质和选育种技术。本书内容丰富,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特别是健康养殖理论,是近几年实践经验总结的升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本书适合从事对虾繁育、养殖工作者和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锯缘青蟹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近年来,青蟹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模式愈益增多,产量也有所提高,2004年已达8000多吨。然而,由于对其繁殖生物学缺乏深入了解,人工育苗仍未获实质的突破,而且养殖生产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青蟹产业的持续发展。笔者们在厦大科研处立项的《锯缘青蟹生殖生物学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8605001)资助下,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青蟹的基础研究,接着连续获得多项国家、省部基金的资助,陆续开展了有关青蟹生殖生物学、幼体实验生态以及人工育苗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经过20多年不间断地认真钻研,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兹选择其中的128篇论文汇编成《锯缘青蟹生物学和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一书。本书主要反映青蟹生殖生物学(含性腺、配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水平的提高,精养池塘的产量越来越大,为充分利用水体和追求利润的化,现最高亩产鲤鱼(花、白鲢除外)已达到3000千克,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此种高产技术已日趋成熟。《鲤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是为推进淡水池塘养殖鲤鱼而编写的,书中除了总结和继承传统池塘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还推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池塘养殖存在着很大差异,本书仅提供一些实用技术,作为各地池塘养殖鲤鱼的参考资料。期望本书能为提高各地的池塘养殖鲤鱼产量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