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洛阳市区南部生态保护屏障万安山区域116.7平方公里范围为研究对象,通过宏观区域规划、中观生态恢复和微观景观设计的连续性系列实践案例,系统展示了万安山生态环境打造、场地功能重构、山体景观特色营造的全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以生态恢复为先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城郊生态空间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对于研究统筹城郊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域保护与利用,“生态先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海南杜鹃花科植物资源与利用》对杜鹃花的资源、繁殖栽培与生长适应性、保育生物学和菌根多样性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海南杜鹃花科植物的识别、鉴定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治沙造林工程学》系统总结全国沙治兴沙的先进典型,以及我国50余年治沙造林的先进经验。治沙造林作为系统工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生态治沙理论为指导,编写这本《治沙造林工程学》。它对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以及西部大开发:即以生态建设为基础,走生态平衡,再造一个秀美山川之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治沙造林工程学》对沙产业发展、绿洲及各种防护林的建设、沙地林草病虫兽害的防治、治沙植物的经济利用,都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作为农林大、中专院校师生治沙训练班等参考书。 《治沙造林工程学》还融诗词于专著之中,别具特色!
为满足广大科技人员及果农对杨梅生产技术的需要,作者在总结多年生产经验、科研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成《杨梅标准化栽培技术》一书,目的在于指导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杨梅种植农户正确掌握高产、优质、高效的杨梅生产技术,从而实现杨梅的丰产丰收。本书共分五章,系统地介绍了杨梅的主要种植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主要农事管理、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全书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以实用性为主,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既可供广大果农阅读,又可供科技工作者参考。
桉树产业在当前国家推行的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上有些人对桉树的情况不了解,存在一些疑惑。为此,《中国桉树研究三十年(1981-2010)》把近30年的桉树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桉树自列入国家研究计划以来的工作,包括桉树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他的有关研究项目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有关桉树生态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论述,《中国桉树研究三十年(1981-2010)》让更多的人了解桉树,了解桉树研究取得的成绩,了解桉树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多种效益,做到科学经营桉树,促进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由杨民胜等编著。
《中国湿地资源·西藏卷》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西藏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西藏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