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祭》是一幅激情澎湃,真切,具有震撼力关于西部故事的画卷,是一个关于西部农村原生态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整整写了十二年。先睹原稿者无不为西部腾格里沙漠地区农民的生活唏嘘与同情,无不为那里同胞的生生死死的挣扎落泪与思索。农民老顺一家,为了活命,为了贫瘠的观念的遗产,为了贫血的爱,为了贫苦重压下的期盼,演出一幕幕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而奇幻的大漠风光,奇特的西部民风,鲜活沉重的生存现实,死死活活的感情纠葛,更使作品如原始森林般奇幻与凝重。这是凝结了作者多年心血的一次生命书写。从贯注全书的深刻体验来看,不用作者自述也能看出,它的人物情事多有原型,或竟是作者的亲人和熟悉的村人。
刘跃进是北京某建筑工地的民工,上街时他的包被人抢了,里面装着他财产。找包的过程中,他又捡到一个包,这个包里藏着天大的秘密,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于是几拨找这个包的人马,又开始找刘跃进…… 刘跃进像一只无辜的羊,意外地闯入了狼群,他自认倒霉却不悲观。问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把自己打扮成羊,和蔼可亲,俗话说,“披着羊皮的狼”;而世界上所有的羊,又在装大尾巴狼,装腔作势。刘跃进做人没有问题,但偏偏造化弄人,都让他始料未及。 刘震云用异常冷静的口气,向人们讲述了这个玩笑。不过,你可能当时没有笑,在合上书的时候笑了,过后想起又笑了,这种独特的“刘氏幽默”,在《我叫刘跃进》中达到了。
《石码头》是著名作家徐则臣新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木鱼生活的地方石码头为背景,叙述了一个乡村孤儿在叔叔家的生活和他的一系列遭遇。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与叔叔一家几个人的关系,特别是和叔叔的小女儿茴香之间经历的事情,刻画了一个青春期少年在面对坎坷生活时的成长和迷惘,以及最后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
“这部小说叙写人在精神拔根状态下的善与恶、罪与罚,显示出作者高尚的乡愁痛苦和重建理想生活的强烈渴望。”谢泳认为《 恍惚远行》“透过严峻的乡村生存境况,深挖其精神之痛,同时继续从边缘地带,探寻并张扬健康个人化生存的乡村自由情怀和现代精神,它扎根于乡土又超越乡土,贯穿一股丰沛的生命意识和思想力量。” “三农”问题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中关系全局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不仅仅是国家、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学者、作家人文关怀的焦点所在。但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题材的精品少之又少。就近期来看,除报告文学《向农民道歉》及小说《沃土》等作品稍显突出以外,整个图书市场并没有因此类作品而引起读者足够的重视。而山东出版集团本着弘扬人文精神、关注弱势群体的原则,历来重视“三农”题材作品的出版发行工作,山
歌德谈到的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仍留在后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可以有这个向往。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口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象着自己的葬礼。他一生中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伪满洲国(上下)》的作者追溯《伪满洲国》的写作动机,那还是十二年前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求学期间萌生的。不过那时作者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所知甚少,那种动机只能是一种想法,很快就被其他的写作淹没和冲淡了。一九九○年作者毕业回到哈尔滨,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终于可以安定而踏实地读书和写作了。这时《伪满洲国》的写作念头又不可遏止地浮现出来。《伪满洲国》在作者心中只是一个雏形,觉得支笔写它为时尚早。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作者着力进行一些中短篇的写作,从这种写作中获得了文字的锻炼,同时,仍然注意搜集《伪满洲国》的历史资料,这里既有从图书馆复印来的,也有从书店购置的,更宝贵的是从一些旧书摊寻到的。到了一九九八年,作者觉得《伪满洲国》的意象在其心中愈来愈丰满,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