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版人和一个文化时代 由书见人,由人见时代、见精神。 细述4 0年出版往事,重现先生学人气度风骨 , 映照一个时代风起云涌、群星璀璨的文化气象 。 知名出版人、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李昕李昕先生从事出版业40余年,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图书,与诸多文化界重磅人物有过深入直接的沟通。 在这本随笔集中,他用温和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与近30位学者、作家和出版人的往来故事,生动重现了先生学者的为人、气度和风骨,描绘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气象。 书中的一手资料和100余幅照片,既能使读者从独特的角度了解一代先生学人的为人为学,也为当代文化史留下了一份鲜活的史料。 周有光 | 钱钟书 | 钱学森 | 杨振宁 | 吴敬琏 | 傅高义 | 韩启德 | 田家青 | 杨 绛 | 马识途 |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的风风雨雨,揭示了30多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起源、发展、高潮与转折,以及作者的困惑、苦恼与思考,展现了中国改革与现代化不断突破困境的步伐,反映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观。
《回家 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纪实》首次以纪实文学形式深情讲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历程及为烈士寻亲的感人故事。作品沿着 待我回家 代我回家 带我回家 ,终于英魂归来的线索,讲述志愿军将士英勇战斗无惧牺牲、祖国迎回安葬志愿军烈士遗骸、为烈士艰难寻亲、志愿军老兵和烈士亲属对烈士 回家 魂牵梦萦的期盼。该书旨在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反映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成就,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讲好新时代英雄和烈士故事的主题文学作品。
本书稿为一部关注中国空军试飞员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张子影追随中国空军试飞员队伍十六载,亲见这个英雄群体投身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以纪实手法,浓墨重彩地记录、塑造这群为国铸剑、追梦蓝天的铁血英雄,揭秘中国几代新型战机试飞的内幕,深刻诠释了 忠诚、无畏、精飞 的试飞精神,丰富拓展了强国强军梦的深厚内涵,充分体现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时代主题。本书稿题材新颖独特,同时旗帜鲜明地讴歌了当代英雄,塑造了当代英雄群像。
本书讲述了段先生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临摹,宣传石窟艺术,研究石窟文化,培养青年人才,扩大研究队伍方面付出诸多心力的故事。段文杰先生的学术贡献和精神思想对于研究敦煌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切入点,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其回忆录展示了敦煌莫高窟研究和保护的脉络,为关心敦煌文化事业的读者进一步认识、了解敦煌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
1942年6月,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派出了88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而他们对面的美国舰队,仅有28艘舰艇。即便美国人事先破译了日军的密码,他们派出去的飞机,仍然被强大的日本海军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 然而,胜利的天平在短短5分钟内突然倾斜。美国人交上了难以置信的好运,他们以1艘航母、1艘驱逐舰的代价,击沉了4艘精锐的日本航母。 《中途岛奇迹》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作者采访了美日双方的多名指战员,用公正客观的视角,从两千多页的研究资料中还原了战役真相,揭示了偶发事件背后的必然性。幸运女神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在这本书中,他回顾了自己入宫做皇帝、三次退位、北洋军阀混战、被逼离开宫殿、在天津生活、成为伪满洲国皇帝和解放后接受改造的经历。这本书以客观的态度展现了当时的历史,也真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感情。作者毫不回避地描述了那段历史,既没有掩盖真相,也没有隐藏事实,非常令人信服。
本书是《铸剑 在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岁月》一书最新修订版,该书经中国原子能出版社授权同意,两家出版社联合出版最新修订本,全书内容经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审核把关,同意出版。全书回顾了二二一厂36年短暂却辉煌的历史,详细描写了当时二二一厂创业建厂、会战攻关突破 两弹 、16次国家核试验和两次常规武器试验、批量生产、保军转民、撤点销号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历史。将二二一厂的历史融进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大环境,全景式体现了二二一厂从有关领导到科学家、从科技人员到工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面貌。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把热血和汗水洒在茫茫戈壁上,洒在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
塔城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被称为 民族团结的沃土 ,29个民族在此聚居。带着反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民族团结真实图景的使命,作者何建明只身来到新疆。历经一百余天,遍访塔城地区四县三市讲述一个又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新疆同胞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年逾九旬、教龄四十余载的维吾尔族老教师曼热亚木 吐尔得瓦、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 脐带爸爸 的吾哈斯医生、7个民族组成的韩莲 韩兵大家庭、在哈萨克族妈妈摇车上长大的汉族孩子和他的哈萨克族兄弟、为7位烈士战友守墓的戍边老兵 这些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实例,让我们看到,民族团结,是兄弟般的情义,是不能割断的血脉亲情,是共同发展的长远未来。
恋物,恋的其实是物品中每一份珍重而独特的记忆。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甄选出爱不释手的随身物品,逐一拍照信笔书写,集成《日日100》《恋物物语》两本小书,追溯与之相遇的情境、共处的点滴,写下关于它们的情感与记忆。 将习以为常的随身物品和小心珍藏的宝贝们,再次拿在手上仔细端详,松浦的心底会浮现怎样的故事呢?故事令人感动,感动是一种真实。在书中,他写的是这些物品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