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空间转向 以多种方式被推至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瞩目的前沿,文学批评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文学在空间中的存在以及空间在文本中的呈现。2014年法国出版的《文学地理学》可谓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作者在书中为大家详细梳理了法国 文学空间 与 文学地理学 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列举了多位重要学者关于 人文地理 地理诗学 地理批评 虚构地理 等新型文学批评形式的创见和推动,以期用地理学的视角,帮助读者重拾长期被忽视的小说与空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本书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955年至1956年讲授 中国文学史 的课堂讲稿,由钱穆弟子叶龙根据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共31 章,系统、完整地从《诗经》一直讲到明清章回小说,着重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 作为国学大师,钱穆先生重独立考证,在本书中,他对文学之流变、对每个阶段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以史论文,从史学的角度讲文学别开生面。全书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和科学严谨的史学考证,也有对文人的犀利点评和对作品的精彩赏析,带有浓郁的钱穆个人色彩。
《小学作文讲话》是王鼎钧先生专门为小学生开始学写作文而写的一本书,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作文启蒙之书。他从看图说话开始,亲身示范,破解孩子们在写作文中常见的不敢写、不会写、写不长的难点。教孩子如何观察,如何延长话题,最终让每个孩子都想写、敢写、会写。 《作文七巧》一切复杂精美的文字,都要靠基本的文字技巧编织出来。在《作文七巧》中,王鼎钧先生从文学的高度演示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这七种基本写作功夫。他不谈理论,多引用故事来说明其中的原理,读来饶有趣味。王鼎钧先生结合了作文应试的实用功能和文学的立意,让孩子早期的作文练习与更广大的文学灵犀相通。 《作文十九问》是王鼎钧先生与孩子的启发式作文对话录。采用对话体,假设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不断向老师请教写作中的疑惑。老师
南帆共挑选十个文艺美学的前沿问题,如文学与纯文学、文学史与经典、文学形式问题、叙事学问题、抒情文学问题、文类型问题、中外文论问题、几个主义之争、文学批评问题,等等,进行相对通俗的讨论,表述他对于这些问题的特殊理解,书稿学术价值与通俗易懂相结合。
本书从分析色情文学的话语体裁入手,将色情文学与已知的话语体裁作比较,分析其形成条件、语言机制。同时,历时性地研究了色情文学从文艺复兴以来的演变过程,深刻揭示了当今色情文学在新科技与女权主义双重影响下的转变。
《四部要籍选刊·集部》之一种。《七律指南》现仅存嘉庆十六年刻本,藏于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本次即拟出版此本。是书半页十行,行二十五字,黑口,单鱼尾,眉批精而众多。《七律指南》是一部探索七律诗体流派、沿革之选本,选辑跨度,始自盛唐杜甫,历中唐、晚唐、北宋、南宋、金、元、明初、明中期,而终于晚明,相当于是一部疏理七律诗体演变的诗史。方元鹍于七律诗流派作过深入、精湛研究,借助于选辑、点评,表达诗学见解,供后人创作七律借鉴。是书评点颇佳,便于初学七律,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具有相当的出版价值。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词人命运零基础也能轻松读懂宋词精髓宋词自诞生以来,历经千年不衰,至今丰富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各种解读宋词的作品层出不穷,既严谨扎实又轻松有趣的经典读物却十分罕见。传奇文化学者、作家马未都,自幼痴迷文学,尤其唐诗宋词。如今他著作等身,但在他的案头床头,始终常备唐诗宋词。一直以来,他都觉得有必要写一部重新详解唐诗宋词的作品,帮助更多年轻人真正爱上唐诗宋词。2020年正月初五,65岁的马未都在他一手创办的观复博物馆开始闭关写作。他用讲故事的独特方式,融合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洗涤心灵的人生感悟,直播式展现大宋时代特色和词人命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柳永等44位词人跃然纸上,一个个变得真实鲜活,有血有肉,亲切可感,让读者一读就上瘾;180首经典诗词巧妙融合在词人们的
1933年2月,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希特勒就任德国 后,随即对 者和社会民主人士展开迫害,活跃在德国政治、文化舞台的作家和艺术家首当其冲,在纳粹当政初期的短短一个月内,这些作家、艺术家或遭监禁、 决,或被迫逃离德国。本书以切近的视角和细腻的叙述,记录从1933年1月28日到3月15日每 里发生的迫害和逃亡,描述了托马斯·曼、埃尔泽·拉斯克-许勒、布莱希特、阿尔弗雷德·德布林、胡赫、乔治·格罗兹、亨利希·曼等魏玛时代多位文化巨匠的遭遇。这短短一个多月成为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讲录,突破文学史叙述的一般格套,既见脉络的系统性,又见细节的丰富性,是很有视觉感的大学课堂实录。纵向从先秦一贯而下直至近现代,横向则以文类从韵文、散文、诗歌到小说,交织成动态发展的包蕴文本、作者、文学事件、文学流变、读者接受等在内的中国文学网络,呈现文脉的演进。 全书融汇历代文人学士与海内外学人的作品、卓识,文学情怀贯穿始终,打破定说,时有创见,提出中国文学史的三个轴心时代的独到之说、注重早期文学脱离音乐之后对文字表现的追求、聚焦近世文学对唐宋文学的承转变创、描绘近代文学转型的多元图景。既有学术上的着意开拓,又具备普及中国传统文学的意义。
《文学、地理和后现代地方诗学》是当代欧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一部力著,研究主要针对当代文学的地方表征,借鉴了现象学、后结构和后殖民空间和地方理论,展示了文学如何有助于新的地理身份的形成。通过对塞缪尔 贝克特文本、法国郊区贫民窟小说和法国加勒比领地的后殖民原住民小说中的 居间 (entre- deux)空间研究,本书强调文学具有巧妙且有力地塑造读者对周围世界态度的功能,从而改变人们的视角,将这些地方作为明天生活方式的实验室,帮助人类克服现有居住模式的缺陷和人地关系的异化,寻找新生活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