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为我国文艺工作者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公约守则用书。该书从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建设委员会章程等出发,就各文艺协会文艺工作者如中国戏剧工作者、中国电影工作者、中国音乐工作者、中国美术工作者等的职业道德、自律、行为守则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本书系“百年国学经典选刊”丛书之一种。 《唐诗杂论》系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刊杂志上。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唐诗的成就,以及诗歌的翻译等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人胜。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
本书是一代词学大师吴梅先生介绍词学及词学发展史的专著。作者从了解词学、欣赏词作的角度入手,讲解词学的基本知识及其词的演变历史,在介绍与评点历代词人词作优劣得失的过程中,引导读者领会词的无穷魅力。
《反抗与困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研究了近20年来女性主义批评如何传入中国大陆,如何与整个大陆的批评思潮融合及其有效性的问题。陈志红关注的不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而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陈志红清醒地注意到这个命题的开放性和动态感。她认为这个命题既可以讨论它如何“在”中国,也可以讨论它为什么“不在”中国。陈志红在确立理论框架和资料梳理工作上,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基本上向我们展示了20年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的概貌。尽管陈志红的研究更多是正面的,即使批评,也是很有分寸的;但是,陈志红的这一研究本身,引起了我的注意。 从陈志红论文所引述的材料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真正具有女性意识和理论价值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寥寥无几,比如戴锦华、刘惠英、李小江、陈顺馨、刘思谦、崔卫平(半
陈子善编著的《纸上交响(精)/百花谭文丛》侧重于谈论现代作家与音乐的关系。全书分大部分:一、现代作家郭沫若、徐志摩、刘荣恩、傅雷等与古典音乐的各种关系;二、作者对古典音乐作品、书刊等的评介文字;三、作者所编各种古典音乐书籍的序跋等。《纸上交响(精)/百花谭文丛》文笔优美,值得阅读。
天津古籍出版社拟出版一套《名师讲义》丛书。从书名看,意思很清楚。他们来征求我的意见,我很赞成。 些位名师,都是二十世纪执教于中国各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他们的学术地位早有定评。如周一移、朱自清等位先生,都是一代人师。再如游国恩、雷海宗、周祖谟等位先生,也都是各自学术领域中的权威。他们虽都已去世多年,但薪尽火传,其衣被学人,早非一代。他们虽有许多传世之作,但也有大量当年以讲义形式行世的作品,不甚被人注意保存,极有流失之虞。据我看,其中蕴藏的精金美玉决不会少。 今天常常听到“抢救文化遗产”之类的呼声。天津古籍出版要出版的这一套书,不正是此种功德之举的具体体现么?我认为,这些讲义是弥足珍贵的寿世之作,把他们成此整理出版,嘉惠学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朱自清编著的《朱自清中国歌谣》是五四以来研究我国民间文学较早的一部专著,其雏形为朱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间的大学讲稿,后经整理于1957年出版。全书分6章,一歌谣释名;二歌谣的起源与发展;三歌谣的历史;四歌谣的分类;五歌谣的结构;六歌谣的修辞等内容。对中国歌谣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论述,对中国现代歌谣学的建立具有开创意义。
本书系“百年国学经典选刊”丛书之一种。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为方便读者进行古典诗词鉴赏和诗词创作而写就的学术普及经典,讲述古典诗词格律基本的知识,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推陈出新的创见,严肃性与科学性并举,是王力先生在其对诗词格律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精品。 王力先生关于诗词格律的研究有三本书,即《诗词格律》《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概要》,均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三本书中,《诗词格律》比较详细,在讲平仄对仗之外还讲了诗词的节奏和语法特点。《诗词格律十讲》为简单。《诗词格律概要》则是《诗词格律十讲》的扩充,这两本书都没有讲诗词的节奏和语法特点,但诗词格律基本的内容都已讲到了。《诗词格律概要》虽然比《诗词格律》简单,而且基本内容也相同,但还是有它的特色:有些地方比《诗词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