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社推行的新韵韵书。该书将韵部按汉语拼音排序,查找方便。另外,本书还收录了《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通用韵)》、《中原音韵》,同时还编纂了《平声字中原入声字表》,是国内*本 五韵俱全 的诗词工具书。 1.全面。除正文《中华新韵(十四韵)》以外,本书在附录中收录了《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通用韵)》、《中原音韵》,同时还编纂了《平声字中原入声字表》,是国内*本 五韵俱全 的诗词工具书。 2.准确。本书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佩文韵府》、《诗韵合璧》、《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书逐字进行了校订。 3.方便。本书为64开的袖珍本,便于携带;韵部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进行排序,使用方便。
《杜牧诗词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家 菁华赏析》八十首精选名诗,注释、题解、赏析等全 方位 的解读内容,深入浅出的赏析文字,活泼疏朗的内 文版面,精美典雅的装帧设计,《杜牧诗词赏析/中 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足以让读者在轻松 愉悦的阅读中尽情寻味晚唐诗人杜牧经典妙作的 俊爽壮拔之美,享受诗歌艺术的无穷魅力。 该书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代表性诗歌83首,逐篇进行赏析,提供了诗歌原文、诗人小传、注释、题解、赏析等内容。对难懂或生僻字词进行注释,从诗歌类别、创作背景、人际关系等进行解题,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每首诗进行赏析,完全满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读者的欣赏需求。
在华夏文化史上,宋词作为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创造了文学史上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宋词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的词牌即为演唱时的调名。宋代是一个群星璀璨、文人辈出的黄金时代,因此宋词是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本册以宋词代表人物的优秀作品为切入点,引出对于当时人物风貌、社会生活的叙评,能够对读者起到初步普及的作用。
元好问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活动,有一种矛盾的现象:他积极推荐鼓励其友人、门生担任蒙古政府的官职,并结交一些权贵,而自己却坚辞不出仕。继任其父耶律楚材为蒙古中书令的耶律铸曾多次写信并派人招致元好问。元氏回信说: 断不敢往。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元好问鼓励儒者做官,是为了行儒道;而他自己辞官不就,则是为了尊儒道。道尊则易行,道行则益尊。同时,他不做蒙古帝国的官,也是忠于金国、金君的表现。他的哥哥元好古就死于蒙军的屠刀之下。 1257年农历9月4日,元好问卒于河北获鹿,归葬于秀容祖坟(今忻州城南韩岩村),享年68岁。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词方面。他对自己的成就极为自信,自许为李白、杜甫一流,而在秦观、晁补之、贺铸、晏幾道诸人之上。其《天涯山》云: 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人称 柳七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为他一生官职卑微,《宋史》、《东都事略》都没有给他立传,连清人陆心源作的《宋史翼》都没有关注到此人,所以关于他的生卒年,便成了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一直作为大学文科教材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1月版)说他约生于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约卒于1053年(宋仁宗皇祜五年)。如果此说大致符合史实,柳永大概活了六十六七岁,在那个时代,算是得终天年了。何况他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早梅芳 海霞红》等词若真是投献给孙沔的,那么他至少应该活到嘉祜元年(1056),到了 古来稀 的年龄。他父亲叫柳宜,五代十国时曾为官于南唐,人宋后,终官工部侍郎。柳宜共有三个儿子,老大名叫三复,老二名叫三接,三变是
本书是近代中国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本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书提出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书出版于1938年,是现代赋学研究领域中的部汉赋专论,分十章论述了词赋之释义、源流、作用,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文化、风尚等社会状况阐发汉赋的发达、变迁及盛衰之原由,首将汉赋分为摅情类、骋辞类、记事析理类三种。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之风,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作者编著的《陈子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汇辑陈子昂全部的诗作,共128首。正文部分每篇作品均加题解、注释,并精选汇辑历代名家的评语。附录部分主要包括卢藏用的《陈氏别传》、两《唐书》中的《陈子昂传》等。本书是对陈子昂诗一次较为完备的整理,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陈子昂传诗歌的定本。
本书收入敦煌民间无名氏词3首,唐五代李白、张志和、刘禹锡、自居易、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等14位作者词40首,两宋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张炎等34位作者词107首,合计150首。本书导读为唐宋词发展概述。正文部分包括作者简介、词作、注释、简析、选评及附录6部分。注释部分不回避疑难字词,而且言必有据。选评部分是从50余种词话(以唐圭璋《词话丛编》为主)、10余种诗话和宋代笔记中遴选出近500条精警、深刻、有助于学习的评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课教材,还可用于中文系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供古典诗词爱好者阅读、赏析。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流的文化人,性情高逸,诗文俱佳。他的诗纯净自然,历代文人流连其间,并得到足够的抚慰。陈玉圃编著的《读诗陶渊明》精选陶渊明的三十首诗,通过品读,使读者了解陶渊明的情趣与修养,引领读者走近杜甫的诗境,体会他的文化追求,以见贤思齐。书中配有陶诗的书法。
《新编学生国学丛书》囊括了“国学”之精粹。选注者中不乏叶圣陶、茅盾、邹韬奋、傅东华这样的学界翘楚。这样一份业经选注者消化、反刍的国学精神食粮,便于国学入门者吸收。由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的这本《陶渊明诗》就是该丛书中的其中一本。该书选辑陶渊明五言诗中自然率真之46首,以年代顺序编次。底本为《四库全书》抄本《陶渊明集》,辑录陶诗56首。新注重诂义,典实亦间有补考。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边塞诗词在中国韵文史上有着夺目的光辉。本书的编选,以《诗经》中的征戍诗为起点,延续到清代乃至晚清的边塞诗词。选录的过程中,本着兼顾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新颖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诗人作品兼收并蓄的原则,对于自《诗经》以来历朝历代重要的边塞诗人、经典的边塞诗作作了重点选录,其中尤其突出选录了唐代的边塞诗词,作品达160余首。在唐代的边塞诗人中,又重点选录了王维、李白、杜甫、高适、岑参、李益、卢纶等人的经典诗作,丰富地展现边塞诗词的不同风貌。
本书从诗经开始,按历史脉络,梳理了十八首代表着山与海的灵魂的诗歌。并由陈行甲主编,许渊冲先生翻译,陈昶羽撰写注析,付俊、蔡勇两位画家绘制插图。不仅能够带领孩子们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了解诗中的汉唐气象,更能带领山里的孩子去看山外边的海,点燃他们心中的梦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三百,对于前代以诗为学业,甚至举业的学子来说,确是一个起码的准备,而对于当代处于快节奏生活中,却又希望稍广闻见、怡悦性情的青少年来说,还是太多了点。于是从六十年代起,便有《唐诗一百首》的编选。一百之数,对于萃集唐诗精华,或反映唐诗发展概貌来说,是难当其任的,但对于了解唐诗何以为唐诗,并进而掌握应如何读诗,如何感受诗艺精奥来说,大体也就够了。因此,这篇前言,不想缕述唐诗的演进,讨论唐诗的分期——这个任务可留给更大的选本——而只想谈谈如何来读这个选本。
《红楼梦》代表着中匿古代文化艺术的成就,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之作,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红楼梦》中的大最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璧的明星,透过深重的岁月积淀,折射出恒久的光芒。 曹雪芹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将垒部生命熔铸其中,两书中诗词也凝聚了作者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体现出卓越的才华;不但文采出众。而且暗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所以在“红学”中一直是重中之重。 本书不仅对《红楼梦》中的诗词作以解析,而且还对原著中出现的楹联、匾额、酒令等傲了注释和赏析。同时,为了提高收藏价值。使读者赏心悦目。达到最理想的阅读效果。本书版式进行了精美设计。并选配与内容相关的插图多幅。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境界。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本书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行尽江南,始知天涯近,咫尺远。作者延续了《青花痣》和《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的古典、唯美、深情、禅意的笔墨风格,妙笔抒写柔美江南过往,用心感受最精致唯美的爱恨情仇。一杯清盏,一怀素简,一念天涯,洗刷一个多情的江南;雨弹琵琶,轻奏潇湘,但为君故,回望一个似水流年的江南;窗外小雨,时断时续,才下眉头,相忘一个风烟俱静的江南…… 每个女子,都曾是江南烟雨里的一朵莲,走过人间花事,邂逅执手红尘的一路丹青,一个停顿就远离了江湖,一个回首惊起了牵挂,凝成珠,等待的心再也不肯往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