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两类文章。其中一类属于英语文学评论和英语文学教学研究文章,另一类属于与英语文学创作(或称英语创造性写作)有关的争鸣文章。笼统地说来,本书以“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一命题为主线,既论及了文学经典作品中蕴涵的永恒诗意,也论及了中国学生英语文学习作中蕴涵的新鲜诗意,揭示了诗意的发现和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笔者认为:诗意在于关怀、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之中。 诗意在于关怀。文学的诗意在于世俗关怀和终极关怀。 诗意在于发现。我们需要寻找的是能够透视文学、探明其真谛、发现其诗意的视角。 诗意在于创造。长期以来,在中国,实用英语是热门,英语文学是冷门。而英语文学创作(或称英语创造性写作)则是冷中之冷,几乎无人提及。
本书汇集了中国古代诗词联语中形体特异,表达方式新奇,体现智巧、幽默的特殊诗文,给人以智慧启迪和艺术享受。
阎志主编的《我的天涯》收入林馥娜等一百多位诗人的诗歌原创、转载作品四百余首,及近十位诗歌理论作者的诗歌评论、诗歌美学文章。诗歌作品比例约占80%,文章比例约占20%。诗歌作品部分,无论原创还是转载,绝大部分都是诗人的近作,而文章部分,则既有作者的近作,也有少量旧作。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古代大思想家苟子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他把尊师重教同国家治理和兴衰联系起来,发人深省。
中国当代诗歌自七十年代至今已近30年,尽管每一时期的精神氛围和物质载体明显有别,但诗人们的写作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些成就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现代汉语,使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书面语言的现代汉语,在几代诗人的努力下逐渐臻于成熟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点,将越发显明。本诗丛的目的,在于梳理中国当代诗歌脉络,系统地有价值地介绍当代诗歌写作中的优秀诗人及其作品,力图填补当代大陆诗歌出版的空白。 柏桦诗歌的总体数量不多,但柏桦情韵深远风格鲜明的汉诗名篇精神气象从容,开辟一代诗风。更重要的是柏桦的诗体,诗性,诗型,诗格的成熟度启明了汉语诗歌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它的起点不是1979年,更不会是“五四”。柏桦对汉诗,汉语本体性的开凿与拓建,柏桦吐纳传统的文化模式在当代中国的典范意义等
阎志主编的《中国诗歌(第92卷2017第8卷如鸟飞翔)》收入刘立云等一百多位诗人的诗歌原创、转载作品四百余首,及近十位诗歌理论作者的诗歌评论、诗歌美学文章。诗歌作品比例约占80%,文章比例约占20%。诗歌作品部分,无论原创还是转载,绝大部分都是诗人的近作,而文章部分,则既有作者的近作,也有少量旧作。
该书稿为梁平主编“草堂”书系第三十一卷,全书以多角度、 展现当下诗歌及其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使读者得以 体味诗歌的内涵与魅力,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整本书具有包容性强,地域性广,传承性高,针对性强等特点,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和传播促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半个冬日/中国诗歌》为“中国诗歌”系列丛书之一,收入路云等一百多位诗人的诗歌原创、转载作品四百余首,及近十位诗歌理论作者的诗歌评论、诗歌美学文章。诗歌作品部分,无论原创还是转载,绝大部分都是诗人的近作,而文章部分,则既有作者的近作,也有少量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