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百科全书,类似于现在的《古代文化常识辞典》。与辞典的枯燥不同,这本书非常有趣,是用浅白的文言文讲述了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内容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它被文学大家余秋雨称为 这是诸多学者终生求而不得的书 。 我们这部《夜航船》以精装大开本一卷本呈现。文白对照,装帧精美,具有收藏价值。全书共十九部(原书中的方术部不择取):天文部、地理部、人物部、考古部、伦类部、选举部、政事部、文学部、礼乐部、兵刑部、日用部、宝玩部、容貌部、九流部、外国部、植物部、四灵部、荒唐部、物理部。本书以清观术斋版本为底本,并对原书错误进行标注。译文尽量不改变原文语序,做到明白晓畅。
读过《夜航船》,灵魂才有趣!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 囊括天文地理、古玩奇器、珍禽异兽、诸子百家、宫廷秘闻、草木花卉、三教九流、鬼怪神异 包含20大类4248个文化常识,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300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能让你变得博识有趣,非《夜航船》莫属。
本书集合了孙绍振老师对60多篇古典经典散文的解读。孙老师认为,许多一线老师讲到古典散文,往往在句法、修辞等方面下功夫,满足于知识性的阐释,但这种句法、修辞方面的特点,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文章的体裁(形式)密切相关。古典散文中留下了很多经典,显示着不朽的生命力。一方面贯串着立意、论证、条分缕析的统一规律,一方面则表现出不同文体的不同规范,辨析其间的异同,不但对理解这些经典有益,而且对写作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书联系文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长物志》是关于生活的艺术,集中国式审美朴、雅、幽之大成的书。 本书共分12卷269小节,记载内容包括: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用、赏、鉴、藏各个领域,其中所宜所忌,所雅所俗,所是所非,所贵所贱,言简意赅,皆有定语。 "长物"本意指身外多余之物,但对于古代文人雅士来说,于内,寄托其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及品格意志;于外,则借以展其韵、才和情。文震亨所代表的这一脉美学,对于当代人营造宜居生活环境,及内修外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版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为底本,参考清代砚云书屋刻本、文渊阁本、民国商务印书馆标点排印本及近现代陈植校注本等精校,邀请明代艺术史研究专家蒋晖注释。收录诸百科图录类书如宋龙大渊《古玉
《陶庵梦忆》是明代小品散文的代表作,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佳作,几百年来历久弥新,广受喜爱。 本书为读者提供一个精良注本,由著名学者栾保群历时八年,对照四种古籍版本,并多方考证地理、民俗、历史之后精心校注。 栾保群先生以尘封的 乾隆本 为底本,以 砚云本 等其他三个版本为参照,并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如张岱本人的其余著作、其他明代散文家的著作,以及后世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不仅校正百余处文字,更加贴近张岱原文;而且做出大量极富价值的注释,解决了很多疑点难点,使得这幅晚明的生活长卷栩栩如生。 可以说,这个注本既严谨又方便,为读者扫清了阅读路障,引领读者进入那个繁华、诗意、率真又惆怅的世界。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语录体文集,与《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书名《菜根谭》取自宋代儒学家汪革语: 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内容采儒、道、佛之精髓,包含了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大道理,将为人处世的哲学与生活艺术融合在一起,文辞优美,兼采雅俗,耐人寻味,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磨炼意志,具有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 《浮生六记》是沈复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摘取了人生中*难忘的时刻缀集而成。它以夫妇二人的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经历,其中涉及古代生活艺术、家庭伦理、经济文化、山水游历等多方面的内容,真实而丰富地展示了当时普通人的人生际遇与生活环境,被人们称为晚清 小《红楼梦》 。 《围炉夜话》是清代王永彬撰写的格言
读过《夜航船》,灵魂才有趣!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 囊括天文地理、古玩奇器、珍禽异兽、诸子百家、宫廷秘闻、草木花卉、三教九流、鬼怪神异 包含20大类4248个文化常识,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300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能让你变得博识有趣,非《夜航船》莫属。
《小窗幽记》共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分别从修身、处世、为学、立业等角度阐释为人准则。图书内容涉猎广泛、意韵深远、极具哲思,几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版原文精心核校,注译得当,版式舒朗,适合当下的读者仔细品读,为心灵寻以慰藉。 《菜根谭》为论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传世经典。全书采用语录体,集结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释家的出世思想和道家的无为思想,可谓集儒释道思想于一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作者对于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成为后人为人处事的指南。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翻译,使读者能够无障碍阅读。 《围炉夜话》是清代学者王永彬撰写的格言类文集,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中国人 处世三大奇书 。全
《学服斋笔记》是岭南学者黄任恒的笔记体著作。黄任恒,生于光绪二年(1876),卒于1953年,生平跨三个时代。世居广州河南,出身富商家庭,他一生布衣,唯以藏书、读书、著书自娱,不问世事、勤于著述,所编《番禺河南小志》尤具地方史志特色。《学服斋笔记》是一本古典的学术笔记,充分体现了黄任恒不仅是一个广东文献专家,还是一个传统式的博学家,书中主题囊括经、史、子、集而外,更旁及方志、金石、医学、博物、书画、古籍、文房、佛道、对联种种,内容博而杂,见证清末传统知识分子的坚守和寂寥。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的思想高峰,其文本及思想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开展。本书所用《庄子》原文,依郭庆藩《庄子集释》本, 吸收王孝鱼校正本成果。设计解题、释义、绎文三项:解题,用来释篇名、揭大义、明统绪、章源流;释义,用来析章句、通故训、解文法、言章旨;绎文,用来籀古聱、理文势、求雅驯、便今读。前贤旧说择善而从,间下己意。本书以《庄》注《庄》,务求纯粹,力图揭示庄子的思想体系和人生智慧,并阐释其归趣难求而味之无极文章风格。书后附录《 天籁 解 生命的自然本质与庄子的生存焦虑》,深刻阐发庄子的思想开拓。 ......
《十二石山斋丛录》是清顺德人梁九图为记录其居室十二石山斋风雅的一部专题园林志书。十二石山斋以园中十二块形态奇异的黄蜡石为名,吸引了地方名士、诗友前来拜吟诵石,名气远播京城和江南,后来成为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齐名的梁园。《丛录》辑录119人题赠诗篇,计有张维屏、温训、陈澧、黄培芳、谭莹、梁廷枏、罗天池等名士,兼撮录梁氏诗友内容,多涉及人物风流、掌故杂记、书画收藏、岭南风土等,从中可见晚清岭南文人之交际,窥探文人群体赏石之精神世界。
本书以著名的南朝文学家、政治家王融为中心,分 历史篇 、 文学篇 两部分: 历史篇 论述王融的家世盛衰、贵官仕途、性情形象、交际网络、悲剧落幕等,还原真实的王融形象,折射南朝社会面貌。 文学篇 从宫廷礼仪、永明政治、南朝宗教等角度考察王融的文学世界,揭示其所代表的永明文学风貌及其贵族特质。全书视野宏阔,论证严谨,文笔流畅,精见妙语迭出,既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王融个人史,又是读者走近南朝历史与文化的绝佳窗口。本书原为作者的博士论文(2011年),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7年获首届普隐人文学术奖。初版早已售罄,现予增订再版,作者不仅仔细修订全书,还据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万余字内容,并由繁体版改为简体版、平装本改为精装本,更便读者阅读与收藏。
《红楼梦》有说不尽的话题,本书出入原著,对细节往复推敲,读出字缝里的意趣,不仅让人领会《红楼》精细描摹的妙笔,更可由此轻轻触碰曹雪芹的文心。此书为作者已发表的数百篇《红楼》随笔的精选集,除谈及《红楼》人物、名物、写法之外,还旁涉中外名篇如诗歌、小说、戏曲等,为品读《红楼》平添了丰富的味道。 荷叶浮萍 是原著中戏改《诗经》的典故,喜诗文不好四书五经,读经典不必正襟危坐,也正是曹雪芹的读书观。
《牡丹亭 绘本》由青年画家华张一历时三年精心绘制,再现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笔下超越生死、奇幻浪漫的爱情故事。游园惊梦,久居深闺的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一见倾心,但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与柳生人鬼相恋,几经波折后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无媒自婚,永结同心。全书七十余幅大师级绘画全新演绎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分镜式改编的白话文字保留完整的故事线、立体的人物刻画与经典唱词,使读者快速领略《牡丹亭》故事精髓。这不仅是将戏剧经典《牡丹亭》绘制成画、易于阅读的大师级绘本,也是一件极具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主持编写而成,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主要记载东汉末期到魏晋时名士们的言行。全书的故事按内容分为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等三十六类。内容涉及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尚等多个方面。 《世说新语》用极简的笔墨,集中展现了当时重才情、好机辩、善清谈的社会风气,不少名篇在后世成为戏曲小说的素材或诗文常用的典故,如 床头捉刀人 周处除三害 竹林七贤 穷途之哭 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书在对全本《世说新语》进行精校并添加详细译注的基础上,加入数十幅古代版画等艺术形式的插画,双色印刷、裸脊装帧,为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