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译丛书 瓦尔登湖》记叙的就是这一段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活动。作品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迷人景物,充满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性思辨,文笔流畅生动,发人深思,读来令人心悦诚服。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
傅志强译人文艺术经典文库丛书包括下列书目:1.《视觉艺术的含义》2.《结构主义与符号学》3.《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4.《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生平与艺术》5.《音乐之流》(已通过选题,申请一并列入此系列申请本社优秀项目出版扶助基金)6.《小说之美》7.《艺术之眼》(已通过选题,申请一并列入此系列申请本社优秀项目出版扶助基金)8.《生命的舞蹈》9.《意大利的黄昏》10.《天才的钥匙:噪狂抑郁症和富于创造力的生命》11.《人类的征服:人类发现和探索世界陆地和海洋的故事》《意大利的黄昏》是作者青年时期的游记作品,《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论说:劳伦斯 的游记在描写风土人情方面非常出色,令人难忘。 本书的特色在于,它具有 画的描绘、诗的抒情、哲理的沉思。 记录了劳伦斯1912-1916年间从奥地利、德国、瑞士到意大利徒步旅行时的所见所闻
本书集合了热拉尔·马瑟的两部散文集,分为上卷《前世之身》和下卷《量身定制的幻想》,书名取下卷卷名。 上卷以遐想的方式、切片式的叙述和诗意的笔触,介绍了一些人物生平和文化现象,选材遍及古埃及、希腊、波斯、中世纪、现当代西方乃至中国,时间跨度从远古直至当代。这些人物和现象有些还在影响着今天的人们,另一些却销声匿迹了。但此种状态并非消亡,而是蛰伏在人类文明的古老记忆之中,就像佛教中的生命轮回,前生的记忆总是要在得遇机缘之后才能显现,有了前世之“因”,方证得今生之 “果”。 下卷卷名《量身定制的幻想》亦是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批判的是自我膨胀的现代异端宗教。作者将这样一个标题用作其散文集的书名,表达出每个人的想象空间都与他的经历、思考,乃至欲求息息相关。作者在书中所书写的,有的是
她是一位普通的韩*亲。只不过,七十多岁时通过自学学会了识字写字,开始每天记录家庭日记。十年之后,被子女们意外发现。她在所剩无多的人生时日中,带着一种对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恋,写家中的琐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劳作,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对家人的爱。70岁的女儿,偶然发现了母亲的日记本,被母亲心底的秘密震撼。作为妈妈日记的忠实读者,以自己细腻的笔触,感受着母亲的每一丝情感,写着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恩,用文字陪伴妈妈度过人生中的*后时光。
鸦片战争以前,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以其悠久而辉煌的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施予了极大影响,为什么在近代会落伍,使其近百年的历史充满屈辱?当一个民族以“天朝上国”自居,固步自封,昔日的荣耀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滞缓着本民族继续前进的步伐。晚清的中国,经历着黑暗与光明的博弈,在困惑与徘徊中挣扎的中国人执著地求索,展现了虽沦为被压迫民族但仍坚韧而不畏艰险的的一面。 麦高恩(John Macgowan),英国伦敦会传教士,1860年来华,先后在上海、厦门等地传教,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长达50年之久,精通汉学,著有《中华帝国史》《厦门地方方言字典》《华南生活杂闻》等书,1909年在上海出版《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一书,与这本《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掠影》相似的是,他独立成篇地发表的文章被集结成书,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打量、观
《随笔集》共五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莫里索,法国印象派一位女画家。出身高贵却以绘画为生。创作赢得一片赞誉,世人记住的却是马奈《阳台》中那位优雅端庄的女模特。经由马奈,她和马拉美相识。从此结下深厚情谊。莫里索临终前甚至殷殷嘱托马拉美做女儿的监护人。两人的书信往来始于1876年,终于1895年。十数年间,不曾断绝。透过书信集,我们可以读到交往的文人近况、画展的评论、出游的心得、晚宴的邀约……这里,马拉美卸下一贯晦涩、古奥的文风,平和、淡定,家长里短的小事信笔写来,别有一番风味。俯仰之间,尽是诗意。就连苦痛,也不过是淡淡的忧伤。十数年的生活,在他们笔下,恍如一场温情弥漫的散步。
印第安纳州泰勒大学的客座教授伦西应邀主讲阿根廷文学,与东道主、学术明星艾达相恋,正当二人频频幽会、难解难分之际,一个意外事故导致艾达暴亡,由此引起联邦调查局的介入,并逐渐揭示出故事背后的一个严肃主题:技术理性对人类自身的全面入侵和挤压,人性、人的尊严没有了,个人的自由、隐私没有了;人类乌托邦式的无限美好遐想,通通撞在了由电子技术构筑而成的柔软墙壁上,无路可逃。 作品依据美国真实发生的 大学炸弹客 一案写成:数学家卡钦斯基采用恐怖手段宣传其政治主张。皮格利亚巧妙地融合了个人经历与侦探元素,尤其成功地刻画了以个人对抗社会的逻辑天才蒙克这一新型反抗者形象,揭露了当今崇信现代技术的所谓 理想公民 没有信仰、没有思想原则、一心向往从商品交易中分一杯羹的丑恶嘴脸。
本书为 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 之一种,作者为著名散文作家鲍尔吉 原野(蒙古族)。收录作者散文近50篇,几乎涵盖了作家创作的散文精品,分 河流没有影子 春如一场梦 雨滴耐心地穿过深秋 等六个单元。本书开篇还收录师生共读作者作品所写下的阅读体验文字4篇:《在有限的生命中守住心灵的高贵》等,便于其他读者阅读时参考。
培根在《谈诤谏》一文中写道: 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尤其是读那些在公众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写的书。 您现在拿在手里的恰好就是这么一本书。我们就在这里先谈谈培根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过哪些重要角色,然后再说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弗朗西斯 培根1561年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尼古拉 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母亲是文艺复兴时代一位博学多才的贵族妇女,她的妹夫就是伊丽莎白的重臣伯利勋爵(曾任财政大臣)。有这种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再加上才华出众,培根自然就有了出入宫廷的机会。早在孩提时代,培根就被伊丽莎白称为 朕的小掌玺大臣 。雄心勃勃的培根自然期望走上一条谋取功名利禄的捷径。他十二岁时就上了剑桥大学,但小小年纪,对大学的教育体制和当时主宰学术研究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十分反感。两年以后,他跟
《培根随笔全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占据了*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本书是《培根随笔全集(解析版插图本)》,由英国著名作家弗朗西斯?培根所作。本书由蒲隆译。
“我不是来演讲的。”首次登台演讲,17岁的马尔克斯如是说。1970年《百年孤独》已大获成功,他演讲时又说:“对我而言,文学创作和登台演讲一样,都是被逼的。”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演讲却成为他作家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加西亚·马尔克斯2010年出版的近期新作品,收录了1944年到2007年间公开演讲的名篇,时间跨度涵盖他的文学生涯。除了对文学的眷恋与痴迷,讲稿中还充分体现出他对社会弊端、文化发展、核危机等问题的关注,以及与科塔萨尔、穆蒂斯等人的动人友情。这些讲稿,让我们第一次会倾听马尔克斯的心声,听他谈自己、谈《百年孤独》、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长篇小说作品。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就在此时,他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临死之前,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本书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与后来的《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合称 鼠的三部曲 ,描写一个少男在街上 拣 到一个喝醉的少女,把她领回家里,两人发生了一些朦胧的情感,但*终少女还是选择了分手。书中透露出青春的感伤气息,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字技法和文学观念。本书平装本2001年由我社初版,此后于2007年更换了封面,并作了修订。2014年,我社又出版了本书的精装本,再次作了修订。因上一个平装本封面已经10年未变,故第三次更换本书封面设计,使这部名作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