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是建筑名家黑川雅之的日本审美文化集,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审美意识,解读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炼东方美学,理解东西方差异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面对扑面而来的近代西方思想和美学理论,作者立足东方美学价值观,以 微、并、气、间、秘、素、假、破 八个汉字为切入点,从建筑、设计、能乐、绘画、器物、服饰、文学、社会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深刻挖掘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影响的日本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理解了审美意识,就理解了日本文化背后的隐秘逻辑,及其在现代美学功能意义上的合理性。
***有文化的猫长什么样? 他们睡的是明晚期黄花梨罗汉床,坐的是清乾隆紫檀屏风小宝座, 穿的是飒爽英姿八旗服,练的是雌雄龙凤**剑; 平时没事儿就读读《醉文明》,上上杂志封面, 或者在紫檀小凳上秀秀瑜伽—— 这就是观复猫,博物馆六只独特的猫馆长—— 他们都有着诗意的名字:花肥肥、黑包包、黄枪枪、蓝条条、麻条条、云朵朵; 他们先后被马未都先生收留,并一步步成长为文化喵; 他们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温婉,有的刚烈,有的高贵,有的傲娇; 他们上过电视、拍过封面,并且以“观复猫”的形象,担负起弘扬民族文化之大任 这些观复猫们在博物馆中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奇闻趣事?给观复博物馆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又从中教会我们什么?《观复猫——博物馆的猫馆长们》,听马未都细数猫的前世今生、猫的历史、猫的情感
本书是一部浅显易懂的外国美术入门读物,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了外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外国美术大师及其作品进行了介绍。从史前岩洞壁画到现代艺术流派,虽未展开深刻的理论剖析,但辅之以大量精美的彩色图片,完整地展现了各个时期瑰丽多彩的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的风格。全书共分为十讲,依次为:艺术的“童年”,中世纪的纯真,文艺复兴的曙光,17—18世纪的光辉,巴洛克、洛可可的情调,19世纪的浪漫,现代绘画的肆虐,西方漂亮的房子,精美的工艺美术,当代艺术的新意。
本书收入作者论范曾的文章四十余篇,内容包括范曾诗书画研究,为范曾诗书画所作题跋汇编,记范曾与蒋兆和、陈省身、季羡林等师友交友文章,范曾长文注疏,范曾访谈录。
《巴黎圣热尔曼·德·普雷修道院专题研究: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西方美术史》主要内容包括:“罗马式”术语的演变、罗马式艺术研究的现状与困难、罗马式艺术研究的方法、选择某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中心作为研究对象、综合不同的艺术类型进行研究、通过线描图进行形式比较与分析、线描方法的具体介绍、圣热尔曼·德·普雷修道院教堂建筑发展史、11世纪的修道院、经济背景、克吕尼宗教改革、艺术发展状况、11世纪的建筑工程等。
该书从“会心”着眼,内容涉及中西方绘画艺术、理论及哲学,更包括绘画的层次和新文人画等热门话题的探讨,是一部难得且易读的绘画理论著作。该书各题独立成篇,虽非系统论述,但其中倾注了作者的艺术理论及理想。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论述中,融通中西方绘画理论、哲学,审视当下中国画的发展,为读者展现了绘画艺术的意与象。
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主办的“首届CAFAM未来展”,于2012年8月8日至9月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这一展览活动意在对当今青年艺术生态做田野式考察,分析、研究当下及下一个阶段华人艺术的趋势,鼓励青年人的艺术语言探索与新方式的推进,重点考察新生代艺术家在今天的全球语境、文化格局、生产方式之下的,属于这一代人特有的艺术方式。此项目针对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及海外)35岁以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生态,以田野考察的方式,提供具有研究价值的视觉样本与分析报告,并以预示中国当代艺术未来某种发展趋向的专题性展览为核心,对样本与现象做新视角及客观的分析,描绘其轨迹的弧线,这条弧线的延长趋势,也许可以为下一个阶段及未来中国艺术的走向,提示材料和依据。未来存在于现实的展开之中,而现实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