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造了自己的宇宙,并且成了它的明星。” ――大卫·柯南伯格,《卫报》 安迪·沃霍尔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相机。他的《美国》选自近十年拍摄的精彩照片,以期展示这个国家的奇异之美与巨大矛盾。他在本书中探讨了他最为关注的问题――包括影像和名人,拍摄了摔角手和政客,耀眼的富人、潦倒的穷人,带着整容手术创口的卡波特,以及隐在黑色短发下的麦当娜。他写了他热爱的国家,写了自己遭到枪击后希望死去,还写到了商业主义、名气以及美貌。 没有沃霍尔的美国几乎和没有美国的沃霍尔一样不可想象。这部动人而诙谐的美国礼赞,是这位浮华时代的艺术家最深刻的个人记录。 “他比任何人都更透彻、也更早地理解我们对于名人的痴迷。” ――艾莉森·杰克逊《每日电讯报》
《新闻摄影教程》共有15个章节和6个附录,30多万字,在每章节里面根据内容需要附上新闻或纪实或艺术的摄影图片400余幅。其中大部分图片是我自己拍摄的作品,一部分图片是我的摄影同行的经典佳作,还有一部分图片是我得意学生的摄影作品。学生的成就是当教师的欣慰,这也是我自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无怨无悔为之付出的动力。 大学和大学的教师应教给学生什么呢?首先,当然是教他们先学会做人。尤其是学习新闻摄影的学生,更应该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懂得人文关怀。“新闻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给予需要的人及时帮助是他首要的责任,新闻则是第二位的。”我经常用《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作者肯尼斯·科布勒的这句话转赠我的学生。我教过的两位学生陈奕启和梁清,现在《南方都市报》当记者,他们的出色表现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育人理
《印度记》是于坚的一本关于印度、尼泊尔、不丹之行的随笔集。于坚以富于感性色彩的文字,细腻真实地描绘了旅行所到之地,字里行间洋溢着于坚对印度的精神世界的独到感知,如电影场景般历历在目,令人身临其境,行文处处流溢出“反诸求己”的自觉意识,其中包含对印度精神世界的独到感知、对故乡昆明的某种旧日情怀等,全书配以摄影图片互为表里,另收录行走尼泊尔、不丹的两篇新作,为读者带来亲临其境般的阅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