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公园内、道路旁,落叶俯拾皆是,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都各不相同,令人不禁发问——它们来自哪些树?本书收录了 260 种常见且具特征性的落叶,提供约 1500 幅彩色照片,用高清镜头捕捉落叶的每一处细节。书内不仅详解了叶的基本形态特征,还对落叶之树、依落叶而生的生物作了介绍,帮助读者通过叶片辨识树木。本书可作树木研究者的案头宝书,也可作落叶收藏爱好者的欣赏图鉴。现在,让我们手握树的小小“信笺”,一起拜访秋天吧。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一文一图的形式,收录了约180张齐白石1925—1949年之间的照片,其中包括齐氏的家庭生活、国际交流、日常交游、师徒往来四大类,以时间排序为,串联起齐白石的大半人生。其中,约一半以上照片为世面少见或从未露面。全书约五万字,秉承“一分证据一分话”、“无话少说”两个原则,即以照片为原点,结合齐氏生平进行考证说明,兼以少量的作者个人观点,赋予图片故事性和可读性。同时,书中纠正和完善了大量以往出版过的照片在拍摄时间、照中人物、事件说明等方面的信息。
《老照片》二十年精选集,系从已经出版的《老照片》第一至第一百一十辑中选编而成,包括《重回现场》《风物流变》《名人身影》和《民间记忆》四种,此次选编,每本的篇目顺序,大致按照片拍摄年代的先后编排。除对个别篇章的文字和图片稍事修订、删减外,余皆一仍原貌。 老照片编辑部编的《民间记忆(精)》是第四本,精选了四十五篇文章,记录了由普通人讲述的并不普通的往事。
本书介绍了来自世界八大栖息地的43 种野生濒危动物,讲述了它们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 这是英国炙手可热的插画家米莉 玛洛塔的*突破性作品,她一改以往黑白线描的绘画风格,用清新雅致的彩色插图和趣味横生的文字,将身怀绝技、各具魅力,却极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珍稀动物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让公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家、译者、摄影师陶立夏的旅行摄影集。百余幅照片与点睛文字,呈现南非的旷野与人烟。简洁亦有妙趣,冷静亦可治愈。疲倦时刻,安心起航。这是摄影师陶立夏在南非拍下的照片。这是一次和你一起的纸上旅行。南非的景致里,有大自然的生机与冷峻,也有观看者的眷恋与温柔。
《老照片》是陆续出版的丛书,每两个月出版一辑。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辟有“故时风物”“旧事重温”“私人相簿”“名人一瞬”“事件写真”等多种栏目。本书为第99辑—第102辑。
孙明经是中国摄影高等教育与纪实摄影的奠基人。1937年,孙明经完成了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 次纪实摄影考察。1938年,孙明经到达重庆后开始了新一轮的纪实摄影创作,对当时重庆的科研、教育与建设情况进行了记录。尔后,奔赴都江堰、青城山、自流井、贡井、乐山、峨眉山、雷波县、马边县、屏山县、峨边县等地,拍摄了大量纪实摄影作品。在孙健三著的《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Ⅰ1938从重庆到自贡中国百年影像档案)》中,孙明经通过影像这种形式全景展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现实景象,既有人文纪实,也有壮美风物,以早期中国摄影先驱的视角,忠实记录了华夏大地民众的生存状态与历史细节。
水下摄影是一种令人着迷的追求,摄影师渴望着记录海洋之中的魔幻世界并将其展示于世人面前。本《水下摄影》中, 水下摄影师托比亚斯·弗里德里希(Tobias Friedrich)指导我们如何创作 妙的水下影像,包含所需设备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获得强有力的构图,如何处理 终影像。他还运用了大量的案例以展示如何进行水下摄影创作,并对一些特殊摄影技巧的细节做出详细的说明,为摄影师的下次潜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文字旁的示例图片来自于地球上一些 漂亮的潜水目的地。书中还为初学者和中级摄影师提供了许多小贴士和小窍门。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特邀摄影师作品部分,展示了当今 水下摄影师的部分照片。书中所收录了大量令人惊叹的水下摄影作品,这些照片将会让你在计划下次潜水时产生无限的灵感。 33 岁的德国摄影师托比亚斯· 弗里
本书包含法国有名摄影师伊希斯·比德马纳斯的近百幅经典摄影作品,他镜头下的巴黎流淌的是去国怀乡的悲伤,画面中的主人公呈现出心情沉重的气质,少数作品投射出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劫后余生的淡淡喜悦。本
本书是一本有关人文、艺术、社会和自然的摄影艺术评论集。在书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地形摄影代表罗伯特?亚当斯,对包括威廉?怀利、尼古拉斯?尼克松、多罗西娅?兰格等多位 摄影师在内的33幅作品,进行了解析评论。 本书中的文章多半为 出版,文字真挚优美,蕴含引人思考的哲理仍通俗易懂。亚当斯通过那些展现人性的天才之作,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以艺术之名敲响了一记警钟。借助亚当斯对艺术及摄影的超强洞察力,我们 容易透过大师的摄影,唤起心中的美好,思考艺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好地认识生活和世界的真相。
街头摄影现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同时它在摄影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门类。如何在街头这一独特空间中捕捉到生动的影像,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是《街头摄影的秘密》要解决的问题。《街头摄影的秘密》共6章
《历史照片的解读/影像文丛系列》作者从据说1943年拍摄于前波兰斯尼亚廷的一张名为“死亡之坑”的照片人手,开始了对照片的解读。作者走访了大量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和博物馆,看到同一张照片出现在不同地方和不同出版物中,但文字说明却大相径庭。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会带来不同的解读,而这张照片最初是谁拍摄的?为了什么目的拍摄?拍摄者的身份对于解读是否重要?这张照片的使用在拍摄后至今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随着作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照片展开的调查和分析,变得愈加扑朔迷离,有些照片甚至有不同乃至相反的解读。
营者有的单做某一行,有的又互相交叉,有的只是旺季来了临时倒腾几次。根本无法给他定位。当然,统称小贩是不为错的,但其中的差异还是太大。 无奈。只好立足于武汉,选出部分作品,加上少量在外地拍摄的街头从业者,做一本《街头百业》。 这本集子取名《街头百业》,但并没有介绍街头从业者所从事行业的来龙去脉,也不介绍街头从业者是如何干那一行的。因此不可能让读者了解某一行当的历史,或者从中学会某一行技能。集子里写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很多东西是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同时。也是为现在还生机勃勃地存在于世的众多行当留下一点影像资料。 严格地讲,《街头百业》里的人物并不都是某一行业的从业者。如大学生勤工俭学,老太太老爷子临时摆个打气筒补贴一下家用或者纯粹是找点事打发时光
《国宾在上海》记录了近二十年来上海访问过的二百多位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界要员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政治家风采,体现了当今国际社会对上海的关注和重视,形象地反映了上海这座日益开放的城市与世界交流、合作的进程。 画册中发表的纪实人物肖像作品中的政治家有:安南、加利、萨马兰奇、布什父子、克林顿夫妇、基辛格、鲍威尔、叶利钦、普金、希思、布莱尔、德斯坦、希拉克、科尔、默克尔、特鲁多、霍克、霍华德、米洛舍维奇、明仁、福田赳夫、小泉纯一郎、金正日、李光耀父子、马哈蒂尔、拉莫斯、他信、拉宾、哈里里、阿齐兹、穆巴拉克、曼德拉、卡翁达、蒙博托、邦戈、穆加贝、卡斯特罗、梅内姆、藤森等共207位。他们都是近二十年来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个人魅力、他们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们的一举一
曾年是一位知名的图片报道摄影师,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以及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在他身上,同样带有二战结束之后传统的人文摄影观的烙印,他的作品中,人与周遭环境总是相得益彰。在《安静的河流》(《沉静的河流(三峡的人和事)》是在这个摄影展展出的图片的基础上,加上他后来拍摄的图片,以及他拍摄这些图片时写下的随笔和日记编辑而成——编者)这个展览中,他摆脱了传统的报道式摄影风格,以黑白的视角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他通过全景式的画面,展现了三峡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巨大变化(三峡大坝于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被誉为大的水利发电大坝)。在这组作品中,河谷的居民是主角。
《从秦朝开始》收入了作者胡武功从八十年代开始,拍摄的400余幅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佳作曾多次获得外大奖,得到专家及读者的好评。本书分为“黄河长城古堡”、“大漠榆林城”、“人文风情艺术”等章,在叙述该地区地理风貌、历史渊源的同时,用图片对三十年来陕西省榆林地区百姓生活、人文地理作了真实记录,据有史料价值。
《黑白》是日本当代先锋女摄影家石内都在靠前出版的摄影随笔集。 石内都与荒木经惟、森山大道一同崛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位受邀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女摄影家,2014年哈苏靠前摄影大奖的得主。 本书收录了她从七十年代崭露头角到九十年代中期的主要代表作。包括关于童年记忆、追述在战后被作为美国海军基地的家乡的《绝唱·横须贺街头》,以女性的身体和岁月痕迹为关注对象的《1947》,捕捉有名现代舞蹈家大野一雄诡秘蹁跹舞姿的《1906》等。 每一组作品,都配以灵动而富哲思的讲述。 每一张照片,都以杂错的光影,追赶着稍纵即逝的气与味、梦与实,细腻而富冲击力。 将带我们掀开时间的秘密,发现那些肉眼难辨,唯有黑白粒子可留住到的,寄寓在建筑、人体与衣饰中,人生很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