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陆续出版的丛书,每两个月出版一辑。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辟有“故时风物”、“旧事重温”、“私人相簿”、“名人一瞬”、“事件写真”等多种栏目。《老照片》为山东画报出版社一重要图书品牌,在读者中享有极好的口碑。
本丛书以《时代映象》为题,编选了12位中国摄影家的个人作品。入选者都是从业多年的杰出摄影师、,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取材不同,焦点不同,其作品也就自然而然跨越了我们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段,涵盖了极广泛的社会生活层面,交相聚合成丰富、真切且视觉中冲击力十足的“时代映象”。丛书仿照国外流行的摄影师个人作品集——“小黑书”的形式而编,但编选者并无意从纯艺术的角度来辑录,而是遵循追求*社会信息量的主旨而筛选。只有那些能反映时代真实、社会变迁的镜头,才有可能进入丛书。所以,读者从中读到的未必都是摄影师的经典之作,但却都是饱含历史真实的精彩画面。
克里斯蒂安 瓦斯兰著的《柏辽兹(附光盘)》讲述了:你知道吗?柏辽兹的父亲想让他与自己一样成为一名医生。柏辽兹的作品中始终带有明显的宗教印记。你呢?你是合唱团的一员吗?你曾经试过往空瓶中吹气制造奇怪的声响吗?听了这张光盘,你可能也会成为一位大音乐家!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这辑《老照片》里述及的有抗战时期的杨森、孔祥瑛女士和她的后代、战斗英雄邰喜德的故事、抗战时期中山大学的西迁等。189978-7-5474-1648-8
随着近年来国共两党的再度和解,一经摆脱意识形态的种种禁忌,人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关于抗战的记忆需要修复的还有很多,正所谓任重而道远。本辑《老照片》所刊几幅抗战期间宋美龄访美的照片(见马庆芳《马豫叔叔》),所记录的正是有待修复的众多记·眨之一。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蒋夫人以带病之身出访美国,马不停蹄地走访、演讲,广泛宣传中国军民的抗战,赢得了美国朝野的同情与支持,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蒋夫人勉力支撑,在卧榻前勉励赴美进修的中国飞行员的一幕,但凡中国人,怕都不能不为之动容。 实际上,修复记忆不惟抗战。比如不久前,章诒和女士在《南方周末》撰文《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呈现了特殊年代的人文生态,令世人于恍然顿悟之下,生出许多感慨。
《老照片(第72辑)》主要有缅怀张闻天、你像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兵团战友阿蔡、卢立群的蛇山情缘、民国绅商王文典、“战士明星”、两张相声名家的合影、“新中国电影实习团”在苏联、一张被误读的历史照片、光朗堂往事——我的奶奶黄慕玉、婆婆的小脚和针线笸箩、忆双亲、忆夫君等内容。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讲述了翻译家耿继之的故事,记录了北师大女附中的精彩往事,收录了天津地毯走出国门的相关影像史料,以及20世纪50年代,苏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情形。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记录了历史学家邓广铭的女儿邓可蕴在童年时发生的点滴故事,讲述了一战华工在欧洲战场辛苦劳作的情景,收录了摄影大师郑鸣玉拍摄的影像,以及一位黄埔老兵珍藏的抗战影像。
《老照片(第73辑)》主要内容:1949年11月新中国的外交部成立,我进入新闻司工作,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年。在这期间,新闻司首任司长龚澎对我的影响很深。虽然一直都是隔层接受龚澎的领导,但我和她的个人接触也还不少,特别是在1959年张闻天被打倒以前。我自己,结婚后有时和先生何方一起,曾多次去她家里看望她和乔冠华同志,也不只一次应邀到她家作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