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时,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水墨现状》改版后将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和大家见面了。 该书立足浙江,放眼全国,着力于从学术角度诠释当代水墨艺术精英,回溯古代水墨艺术经典,开放水墨绘画理论研讨,举荐水墨创作新锐,欲将《水墨现状》打造成一本具备高端视野、学术底蕴以及文献价值的水墨艺术专业文本。促进学者、艺术家、收藏家及读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周世麟,曾以油画名重于世。当他的“干花系列”油画所呈现的表现主义倾向以及蕴含其间的人生哲理,如余音绕梁,还萦系在人们脑际之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抖落出一大批令人震撼的中国画作品。这一批作品不少于八百幅,创作的时间总共不过四五个月,都是六尺、八尺、丈二一幅的巨制,甚至还有三张或四张一组的六尺或八尺的联画,气势之夺人,笔墨之神妙,拼搏之精神,令所见之人,无不咋舌,惊叹不已。 画家的旨趣,脱略了“写形”的藩篱,甚至也超越了“传神”的范囿,而进入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妙语”境界。那已超然形外的满幅浓淡淋漓的墨块,狂泼中*而作的飞舞的线条,那似富有生命意志的蓬勃生机,而且从“韵”上表现出画家生命意志和精神性灵的自由奔放。画家于有意无意、可控失控之间流露出一种非刻意追求的天趣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中,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画家并不多见,老一辈画家关良、韩羽、高马得都曾创作过不少优秀的戏曲人物,但在中青年一辈画家中,在戏曲人物上取得成就的还很少,而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画家李岗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十世纪末,中国美术界连续召开各种学术会议,以审视的眼光,回望百年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进步,同道中的精英们,或以深刻的理论阐述民族文化的前景与走向,或以丰富的实践回应国人对传统艺术的担忧。水墨技法日益翻新,评论文章眼花缭乱。全国上下东西南北热闹了了好一阵子,艺术圈里的人们似乎百感交集。有人对文脉传承的认知坚定不移,有人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忧心如焚,更有人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深恶痛绝。对中国水墨画艺术认为前途光明无可限量者有之,感叹中国传统艺术前景暗淡穷途末路者亦有之。喧嚣过后,放眼一望,水墨艺术家依旧如昨,秉烛伏案,一笔一划地在砚边辛勤耕耘,水墨作品价值则扶摇直上,不断攀升。所有的迹象似乎正在表明,富国强民后的新世纪中国水墨艺术只会越来越兴旺发达,艺术家的作品只会越来越受到国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学习水墨画是许多人的愿望。 高卉民先生专攻水墨,尤擅花鸟鱼虫以及北方特有的山花野草,并以独树一帜的画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享誉画坛,堪称大家。其笔力苍劲,其墨韵泼放,所表现物象的生活灵动与大巧惹拙,无不给喜爱水墨画的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书中所有画例皆为新作,有悉数为卉民先生亲为,画面架构明晰、笔墨简洁,物象刻画实在,间有方法与步骤讲授结合其中,虽所言不多,可谓都在画中……尤适少年儿童与广大中老年朋友习之。 谨以此书献给喜爱水墨画的小朋友和中老年朋友们,愿这套水墨画丛书能成为你们的朋友!
约六千年前,当我们的先民进入农耕时代起,牛,作为六畜之一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群“经”之首的《周易》就有“乾为马,坤为牛”的叙述。把牛作为厚德载物、负重致远的象征。春秋时《礼记·月令》中记载周代的习俗说,冬末官府祭鬼,作土牛,送寒气以迎春。后世改为立春日举行,所作土牛叫“春牛”。及近现代历书开篇多以“春牛图”为首,以示一年之歉丰。“牺牲”一词均为“牛”旁,是由古代祭祀天神的贡品名词而演变为献身精神的动词。有史以来,牛的形象人们赋予了众多的人文内涵,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是当之无愧的,它与今天所提倡的公民道德精神又何其吻合! 在我国长期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牛与人相依相伴,它既是生产的工具,又是人的朋友,加之它性情温顺,忍辱负重,与人们生命进程中
二十世纪末,中国美术界连续召开各种学术会议,以审视的眼光,回望百年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进步,同道中的精英们,或以深刻的理论阐述民族文化的前景与走向,或以丰富的实践回应国人对传统艺术的担忧。水墨技法日益翻新,评论文章眼花缭乱。全国上下东西南北热闹了了好一阵子,艺术圈里的人们似乎百感交集。有人对文脉传承的认知坚定不移,有人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忧心如焚,更有人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深恶痛绝。对中国水墨画艺术认为前途光明无可限量者有之,感叹中国传统艺术前景暗淡穷途末路者亦有之。喧嚣过后,放眼一望,水墨艺术家依旧如昨,秉烛伏案,一笔一划地在砚边辛勤耕耘,水墨作品价值则扶摇直上,不断攀升。所有的迹象似乎正在表明,富国强民后的新世纪中国水墨艺术只会越来越兴旺发达,艺术家的作品只会越来越受到国
清代初期出现的“金陵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一个地域性画派。当时,一批富有民族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文人画家,以绘写金陵地区自然山川为依托,抒发怀念故国之情,对前人传统综合继承并力求新意,在“四王”画风占据画坛统治地位之时,具有“反潮流”的意义。金陵画派给当时死气沉沉、柔弱弥漫的画坛带来了生气。 20世纪60年代初崛起的江苏画家,以傅抱石、钱松函、、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为代表,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又不露痕迹地吸收西方某些画法,创作出一批既富时代气息,又有民族特色的新山水画,形成了“新金陵画派”的一支劲旅。在20 世纪后半叶的画史上,它与长安画派、新浙派一起,承担了社会转折期中国画变革的历史使命,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目前“新金陵画派”的传人已至第二代、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