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平主编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集》的作品反映了五年来中国画的创作水平和发展现状,在题材、体裁和形式、手法诸多方面有新突破,风格多样、探索广泛,不仅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也颇显著。其中不乏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新作,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和艺术享受,是一次高品位、高质量的作品集,展示出中国气派和时代风貌。
赵溅球的中国画作品走的是写生创作的路子,取法西画。赵溅球编绘的《赵溅球中国画欧洲巡回展作品集(2014)(精)》收入其欧洲巡展的展览作品百余幅,作为纪念并供广大读者欣赏。赵溅球的中国画作品走的是写生创作的路子,取法西画。本书收入其欧洲巡展的展览作品百余幅,作为纪念并供广大读者欣赏。
陈汉中先生执著于水彩艺术,像他如此锲而不舍,干劲十足,实在罕见。许多人自小就接触水彩画,但很多长大后却远离了、陌生了。在美术工作者中,也是这种情况。看来,热心水彩艺术,也要有缘分。对于陈汉中来说,也许是早年在美术学院附中有更多接触水彩艺术的机会,也许后来走上出版社美术编辑岗位,要更频繁运用水彩这既轻便又明丽的工具工作,也就培养起他对水彩的感情和对水彩艺术魅力的进一步探求。在他参加水彩画研究会之后,这个团队的创作、展览和学术活动,就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勤于实践,不断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形成自己的风格。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汉中先牛在工余中,创作了许多描绘河涌、农田、竹林、瓜棚、小艇和农舍的水彩风景画,这些具有独特的珠三角生机勃勃沃土上的景色,像一首首田园乐曲,轻快、
现代性是现代艺术家的重要标志,但每一个现代艺术家却又面临着源远流长的传统;现代艺术家应该怎 样看待传统,应该从传统中吸收什么东西来发展现代艺术? 传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形存在,一个是无形存在。无论何种存在,终都是现实的一部分,这是作者对传统的基本认识。作者曾说过,传统是活的现实,它们并不遥远。彩陶是五千年前的产物,这并不错,但它同时是现实的存在。秦始皇陵是两千年前的建筑物,但今天我们面对它的时候,你能否认它的现实性吗?依此类推,任何历史存在,其现实性的一面都是无法置疑的。包括儒、释、道的学说,它们产生或者活跃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它们的存在依然是现实的,所谓差别只是我们对它们作为现实存在的价值认同。一切已经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同自然存在一样,都是需要我们持续予以面对、予以
《中国山水画研修班-山水画教程.王中年 第四册》 ???本书与传统的老版书《芥子园画传》有所不同。《芥子园画传》其教授法只讲摹仿,不涉及其他艺术形式易忽视写生和创作,因为临摹和写生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二是版图印制较粗糙既无色彩,墨色又无浓淡干湿变化,难以展现山水画技法;其三是陈旧的造型方法与时代不相呼应,使得笔墨已不具对生活及大自然的表现力,不易融汇、吞纳吸取外来艺术理念和营养。《山水画教程》基础课内容一至八册中的范画基本上是作者到生活中去以自然为师,通过写生对所描绘的景物已做了取舍、提炼和概括,是接近大自然的画稿,在表现方法和手段上既不是概念的套路,也不是固定的程式,而是最接近生活的范画和图例,使临摹者熟练掌握技法后,到现实生活中写生创作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法和手
集众善之变化,成一己之运作初中海 / 文 中国绘画作为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觉艺术,其本身具有一种 道 的属性,具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品格,具有一种 形而上 的哲学意义。同时,这种 道 的属性,深厚的文化品格和 形而上 的哲学意义又依托着笔墨来体现和表达,这些正是中国绘画的迷人之处。所以,一个画家的笔墨功力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这是一个画家的人文精神的承载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年轻的萧阳就已经是一个成功的画家了。萧阳的山水,传统根基打的非常沉稳,他师法古人,对于笔法、墨法、章法的掌握运用上,都有自己的心得,看得出来确实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对于传统绘画的赏鉴认知以及刻苦的探研学习,可以说是一个画家走向成功功的必经之路,是万丈高楼的坚实基础,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大画家都是如此走过来的。晚年的董其昌在他的《画
本书是中央关院中国画学院首届(也是中国首届)艺术硕士的水墨人物写生画集,它反映了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首届艺术硕士写意人物专业的写生教学实况,同时也是阶段性的小结。全书内容包括精心整理的部分珍贵教学资料和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并将学术理论研究与课堂内外写生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图结合,图文并茂,体现了“传统、生活、创造”的重要教学思想。它反映的不仅是对绘画造型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与志的培养。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本书为精装版。
本书是中央关院中国画学院首届(也是中国首届)艺术硕士的水墨人物写生画集,它反映了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首届艺术硕士写意人物专业的写生教学实况,同时也是阶段性的小结。全书内容包括精心整理的部分珍贵教学资料和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并将学术理论研究与课堂内外写生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图结合,图文并茂,体现了“传统、生活、创造”的重要教学思想。它反映的不仅是对绘画造型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与志的培养。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后水墨·新语境:李广明自然呈现主义艺术》这套广明原创的“绘画视觉语言”,关键就在于与自然的直接对话与融合的关系,而远离了那种人手对于颜料水墨及其在画布上的控制,这只有东方水墨的“水之晕”与“墨之染”才能出此效果,因为固态的油彩一经落上画布,就已经凝滞了,那种微妙与奇妙的水墨变化只能独属于东方。中国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规律,“道之为道”的法则,都在广明“冰墨”创作当中得以自然地运用。这裹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naturalness),广明的创作遵循的是一种顺应“自然性”规律的艺术之法,这种“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在艺术家看来,水属阴,墨属阳,在“由冰化墨”的过程中,居然形成了一种相互谦让与主动融会之势,这恰恰又是“阴阳相合”的东方智慧。与此同时,面对这种“冰墨”抽象的感悟,也
本作品集收录的这10位艺术家是在当今时代涌现出来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朝气蓬勃,用值得炫耀的热情、精力和对现代文明欣然接受的健康心理,亮出了要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旗帜。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传统水墨性话语在走向现代的转换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精微与深入,但又各具个性和神采。他们的创造给我们的启示是:寻求本土文化形态的开拓与发展,需要朝向现代,朝向世界,需要融合当代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方能促进中国画形式贴近时代的审美,拓宽本土绘画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 “当代水墨10家”的一辈人概莫能外,他们既要在宣纸毛笔中讨生活,就不能漠视传统的存在。如果把传统比喻为海,那么注定他们必须跳进海里,只有渐渐自如地划开自己的臂膀,游出自己优美的姿势才谈得上拥有了传统。从事中国画的人数以万计,有些人在传
如何选材料,如何运笔,如何着色,如何描画 其实,学习水墨画一点都不难!翻开本书,跟随水墨画教师中津宜子来学习如何无需打底稿,只需运用笔触来表现四季的花之美,现在就让我们用墨、颜彩与画笔来描绘四季芳华吧。 本书首先详细讲解了水墨画的所需工具、色彩知识与绘制花朵各元素的绘制技法,然后依循四季讲解绘制当季花朵的方法。书中举出了许多范例,都是以生活常见的花朵为题材的。通过照片与图解的方式,进行细致讲解,用笔的丰富的运笔方式表现各种各样的花。内容横跨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多方面的内容。本书旨在让初学者享受学习墨彩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把这份乐趣坚持下去养成观察与描绘的好习惯。
本册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为“总序”,即本序,主要阐明画派涵义、包容范围、对研究画史的特殊意义。第二部分为“画派叙论”,着重叙述该派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艺术渊源背景,开派或领袖人物的生平、画学道路、艺术主张和风格特点,重要成员的艺术特色,该派总体的绘画风貌。第三部分为“名家名作赏析”,选择开派人物和重要成员的代表作品,逐件进行赏析,图版约40幅作品,文字说明包括画家简介、作品自然状况、题材考证、内容叙说、画法渊源、风格特点、独特价值等。第四部分为“影响与评论”,从美术发展的角度,旁征博引画史文献,说明该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并站在今天的高度,评论该派在艺术文化上的独特价值及可资借鉴之处,倘该派画家传世作品存在真伪问题,还适当进行鉴考。第五部分为“年表与资料”,年表分历史背景、艺
本书勾勒了中国画色彩的发展演变历程,展示了中国画色彩的成就及其误区,进行了美学与文化学探渊。逐一论述了五行与五色、儒家色彩观、道家色彩观,并以儒、道、佛之融合及五行与五色之收摄探讨了青山绿水画的哲学基础与文化底蕴,以老庄、玄、禅思想之融合及儒家陆心学的影响阐释了文人水墨画产生的士人心态、美学意境和社会人文契机。本书后进行了中西方绘画色彩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坚持东西方的良性互动性,去除东西方的弊端,从更为人性健康的角度来全面建设中国绘画色彩乃至中国文化的当代面貌应是我们的终极关怀,也是敞开审美之维和存在之门。
艺术的词语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运用。比如“反映”这个词,如果指艺术的源泉离不开生活,艺术的创造终归以生活为原型,自然是不错的,但是至少要明确“反映”决非镜子式的。因为,镜子式的反映排除了艺术创造者的主体作用,还有,“反映”并非一个模式,无论从生活的多样与艺术的多样来说都是如此。《叶毓中国画水墨(人物卷 山水卷 花卉卷 翎毛卷)》收录了作者的相关作品,值得品读。
由于照相机的普及,一时以拍摄照片替代速写收集素材之风很盛,久之,机器替代了手工,速写本便被冷落了。同时,又因艺术之观念与形式的发展,有时也会产生搞创作不一定要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的误解,以为其灵感与创作的素材只需从前人或他人的作品与资料中去汲取,尤其是一些意象或抽象的创作,更以为无需有生活的感受,似乎画速写和以速写的手段去观察生活,以及收集生活素材等方式已过时等等,这应该说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石虎画集1:水墨》中水墨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水墨画有其独特技法,是用中国特有的毛笔以水调墨、调色,运用一定的笔法,在具有渗化性能的生宣纸上作画,利用水墨在生宣纸上渗化产生的丰富墨色效果来表现景物、人物的意境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墨画有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人体艺术已是司空见惯了,用水墨画人体却仍是偶有所见,其所见更多半是创作,与观念、情节等有或多关联,且以观念、情节为上,人体只是凭借。我画人体都是写生,视觉以外,并无寄托。 如说有些特点,也只限于对模特儿的选择,我只画年轻女陛,且只画比较丰腴的年轻女性。我不喜欢画时下受推崇的骨感女性,我一直以为对骨感女性的推崇是不人道的行为,我对那些不遗余力地追求骨感的女性一直怀有怜悯和同情,我以她们对生命的误解为悲哀,瘦骨嶙峋的状态无论如何也_不能让我与健康联系在一起,更妄论美感。 女性的美是与生殖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丰乳肥臀所体现的正是那种旺盛的生殖能力,因此我对模特儿的选择十分苛刻。幸而这时代还有另一类女人,她们与时尚相违,任天性铺张,有更真实的追求,所以我有机会面对丰乳肥臀的对象。
名家讲稿系列丛书 以20世纪中国画坛久负盛名的大师级国画家为对象,分别将体现他们绘画理念和美术教育思想体系的精粹画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画作荟萃成书。 《名家讲稿 大师精选:山水 花鸟 人物合集(套装共12册)》精选包含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溥心畬、贺天健、潘天寿、徐悲鸿、李可染、陆俨少、蒋兆和、于非闇、叶浅予在内的12位山水、花鸟、人物大师名家,集合成套。每一册都集中体现了各个画坛大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突出的艺术品质,极具可读性和经典型,读者一卷在手,便可深入系统地了解相关大师名家的绘画技法和艺术境界。
全书通过 笔墨元气 、 水墨新境 、 抽象视界 三个部分八十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对水墨艺术的基本生态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文化透析。其中, 笔墨元气 展示了老一辈艺术家在写意和造型领域的成就; 水墨新境 介绍了年轻一代在图像视觉结构和文化观念上的突破与创新; 抽象视界 ,则是艺术家在纸本层面对于形式美学和过程体验的探索。全书介绍、解析了21世纪水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活动,从艺术风格和形态学层面向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景式的水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