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共3册,分别以 蔬果 花鸟 动物 为主题,精选了少儿喜爱的绘画题材,结合一线教师陈夏露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少儿国画入门。每本共十四个课例,配有导入语,清晰的步骤及讲解,精彩范画和 一问一答 环节,还有免费的视频课程,扫码即可观看。 本丛书既是少儿自主学习的范本,也可作为教师的实用参考资料。
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它萌芽子商周时代,发展于唐宋时期,18、19世纪以地域为特点的画派应运而生,岭南画派以广东岭南地区为主,是中国画坛有重要影响的画派之一。此书延续我社国画训练新编系列,为第三辑。以介绍岭南画派花鸟技法为主,着重介绍岭南派兼工带写的特点。全书步骤图详尽,文字说明以介绍构图、运笔、着色等基础性只是为着重点,是岭南派画爱好者入门教程。书中同时配有王雪涛等岭南派大师的范画供读者借鉴、欣赏。
吴昌硕、齐白石早年都以卖画来维持生计,他们的很多作品同时兼顾了客人所要求的华丽和文人须坚守的雅逸,色彩富丽,俗中尚雅。四季花卉成为他们用以寄托情感的载体,其中梅花就是他们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 吴昌硕画梅较少添加草虫,齐白石画梅却常以蜜蜂、蝴蝶、鸟雀等人画。吴昌硕身上有着古代士大夫们的风雅蕴藉,这是做过木匠活的齐白石没法比拟的。换个角度看,正是由于齐白石出身农民,故胸中无所约束,敢于大胆变法,自然也冲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拘谨与矜持,他的作品多了些许质朴清新的民间气息。 画者,文之极也。我们在学临和借鉴两位前辈的绘画构图、笔墨技法、落款钤印的同时,如再能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中老年人应该像年轻人一样具有学习的欲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老人学习的莫过于书画了。“书法能益寿”,这是许多长寿老人共同的体会,我国书法界有“南仙北佛”的美话,南仙指上海老人苏局仙,享寿110岁,北佛指北京百岁寿星孙墨佛,享寿107岁,他们都因终生与书法结缘而得以长寿。书法能给人以静、美、动的形式三者结合,自然就达到了延年益寿的目的。本书是中老年人学习书画的指导性图书。
李唐(约1083-1163),字晞古,河阳(今河南孟县)三城人,为“南宋四家”之首。徽宗时画院待诏。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临安,初时不为世人所知,一度穷困潦倒。高宗绍兴十二年以成忠郎衔复任画院待诏,赐金带。善画山水人物,笔意不凡。李唐的山水画,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人物画初学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一家。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不但广泛地流传于院内,当时院外的许多画家也都深受其影响。宋高宗曾题其《长夏江寺卷》云:“李唐可比唐李思训。” 刘松年,生卒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宋宁宗时因进献《耕织图》,得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时代特征。他把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大胆融入文人画传统画法中,创出一代新风。其风雄宏博大、健康清新、生机勃发,具阳刚之美。其作品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宋人米芾说:“心匠自得为高。”齐白石的绘画,能以其独特的形式,尽情抒发其诗人般的醇情与童心,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皆风格独具,而花鸟草虫更具特色。他的画寓巧于拙,能熟外求生,以书意入画,笔墨酣畅。常以单纯浓丽的设色与深重的墨色相映衬,墨块与极具功力韵致的线结合,浓淡干湿巧施,意味醇厚,富金石气,其所画荷花、茨菰、紫藤等皆体现这些特点。
齐白石(1863——1957),画坛巨匠。领异标新,开宗立派。毕生勤奋创作,以万计作品传世。他的艺术作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财富。这些作品以平朴生动的形象,简洁开朗的艺术形式令人悦目。幽默、深刻的寥寥数语题之于画,醒世明人,妙趣横生,更使人赏心不已。
马远(1164—?》,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画院画家。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花鸟承继家传,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山石则用『斧劈皴』带水墨晕染,用笔方硬严整,远近分明;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青峭拔,风格独特,富有诗意.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人物画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 夏圭,生卒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宁宗时画院待诏,赐金带。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
《芥子园画谱》是清初由王槩等编绘,清初画风崇尚临摹与仿古,是初学中国画技法的一本教科书,可以从此书中学习用笔,写形、构图等基本技法。《芥子园画谱兰谱》是从《芥子园画谱》中单独抽取出来的画谱。这种编写方法方便学者使用,学习针对性强。初学者从这本画谱就能完全了解古人画兰花的基本步骤,画兰起手撇叶式、双勾叶双勾花式、撇叶倒垂式、写心点心式、写惠花式等基本技法。初学者可以利用此本画谱学习用笔和构图的技巧,再进行写生,由生活中再进行创作。此书的后,特别挑选历代诗人咏兰诗句,供学者研读与题跋所用。
本书详尽的讲解了国画基础入门的各种技法。分别对国画入门的起步、提高,以及梅兰竹菊的各种画法、笔法、造型方式,国画的作画工具、执笔方法、基本构图知识、调色方法等逐一细致讲解,其案例详尽,步骤清晰,对初学国画的读者会有极大的帮助。
古时候有一个县官,他以为自己是个画画儿的天财。有一天,他画了一只虎,画得不像老虎倒有点像猫。 看到县官满脸得意的样子,胖差役吹捧说“真像,跟真老虎一模一样。”于是他得到了十两赏银。瘦差役是个老实人,他直率地说:“画得像猫。”老爷生气了,命人打了他四十大板,疼得他捂着屁股直叫:“老爷,我说的是实主知呀!” 要说呢,“姜还是老的辣”一位老差役用自己的联盟睿智,机智地同县官老爷周旋,绕来绕去,拐弯抹角,终于让县官老爷认识到了自己画作的真实面目。老差役用什么办法让县官老爷明白呢?快让我们翻开这本有趣的图画书吧! 《画虎》短短的故事塑造了四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县官的傲慢无理,胖差役的阿谀奉承,瘦差役的老实直率,老差役的聪明睿智。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简洁的笔墨画出光彩的人物,
傅抱石(1904~1965年),原名瑞麟,号抱号斋主人,生于江西省新喻县。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傅抱石的历史人物画,如屈原、杜甫、陶渊明、李白、王羲之及竹七贤等,都历史上别有怀抱、具有崇高人格的人物。他们的悲愤、悒郁、不满现实、萧疏放逸以及人物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哀伤与沉重,在傅抱石笔下,都与画家心有灵犀。令人感到不在画人,而在画心境,在表现人生的际遇,表达画家对他们的理解与共鸣;令人感到画家不在画古人,而在画自己。 傅抱石继承了文人画对线条的倚重,认为浓厚的色彩必为挑大梁的线条所不能容忍。但是他的色彩,大不同于传统的规格化与笔调贫乏,色彩辅佐笔墨的气韵也底定了作品的调予。他在多色彩的运用上也常有一新耳目的地方。在色彩中加墨,大面积的渲染、
齐白石(1863——1957),画坛巨匠。领异标新,开宗立派。毕生勤奋创作,以万计作品传世。他的艺术作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财富。这些作品以平朴生动的形象,简洁开朗的艺术形式令人悦目。幽默、深刻的寥寥数语题之于画,醒世明人,妙趣横生,更使人赏心不已。
高凤翰,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扬州八怪』之一。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晚号云阜,晚署南阜左手等。山东胶州人。曾任歙县县丞和绩溪知县。在官场派系斗争中,受诬下狱,右臂病残。罢归,精心书画,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称『丁巳残人』,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高凤翰在书法、绘画、诗作及篆刻和藏砚等诸多领域都有为人称道的成就。其书法从右手创作到换用左手是书风的分水岭,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古趣横生,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其绘画主工花卉山水,画法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笔致奔放,用色尤为别致,宋人雄浑之神
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画坛上独具风采。中国画自成体系,主张“以意主”,强调“表现”,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十分注重用笔用墨。在构图、造型上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不拘泥于物体表面的形似,而更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究“以形写神”,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本书精选了古代和近现代画家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艺术魅力,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民族艺术的兴趣,提高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本书可作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教材,也可供家长指导幼儿或与幼儿共同欣赏、学习。
*,中国人美称为仙鹤。自古以来,是中国诗人,尤其是画家喜爱的题材。 *形体优美,洁白无暇,头上有高贵的红顶,颈部及身后黑色的饰羽布局得当。步态优雅,气度轩昂,高鸣善舞,具有中国审美观的完善要素,这是中国人喜爱*的主要原因。 基于这种审美因素,人们给*赋予文化含义。中国早的诗歌《诗经》有《鹤鸣》,把贤人比喻为鹤。鹤的年寿长,在中国鹤成为长寿、吉祥的象征。 *的家乡在北京湿地。我国的黑龙江、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朝鲜以及日本的北海道都有分布。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数量已大为减少,*已成为我国的珍稀动物。 自古以来,画家常把松与鹤画在一起,象征“松鹤延年”,这是一种富于想象的艺术手法。但陈陈相因,出新意者少,容易形成程式化。究其原因, 一是没有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研究鹤的生动形象。二是不谙
牵牛花俗称喇叭花,也属藤本植物,但与葡萄有些区别:牵牛花属于草本藤,而葡萄则属于木本藤。牵牛花的藤蔓粗强变化不大,攀援方式是缠绕其它植物。牵牛花颜色有红色、蓝色、白色、紫色等多种。花形似喇叭,花瓣连接成一个整体,喇叭边缘处色彩浓重,近花的管状部分颜色较浅,喇叭内侧有五星状白色图案。朝开暮谢,多姿多彩,是写意花鸟画家经常表现的题材。 画藤蔓类花卉,难之处在于画藤。曲直弯转,浓淡枯湿,疏密穿插等等,都是画藤的难点。要达到随心所欲,运用自如,潇洒而不轻浮,浑厚而不涩滞,笔走龙蛇,掷地有声的境界,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初学者可多在旧报纸上练习,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文书法,擅画山水。他是赵孟的外孙,早年受到赵孟影响较多。王蒙在元末长期隐居于杭州附近的黄鹤山中,明代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宰相胡惟庸谋反罪受到株连,被捕入狱,病死于狱中。王蒙多在山水画中表现深山隐居的生活,在效法董源、巨然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运笔用墨及写景布势都富有丰富的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能画人物,功力颇深,有《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夏日山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太白山图》等。
竹,是花鸟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从古到今历久不衰。写意竹画既是线条艺术淋漓酣畅的表达,更是作画者心胸气节的一种体现,文人画家多用以自喻。从绘画功能来看,竹子除自身可以成为完整的作品外,也能够“拆散另用”,与四季各种花草搭配,作为其他花鸟作品的点缀与陪衬,不仅合理,而且效果也好,它既能当“主角”,也能当“配角”,用途广泛。 画竹是不大容易韵,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笔墨功底,有人夸张画竹的难度说“画竹要有千年之功”。我们不要畏而却步,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下工夫,反复练习,就可以掌握。 山水画中画竹的方法,分仰画竹叶和下垂竹叶两种,都是以三笔、四笔或五笔(如个字点或介字点)很有规律的笔法描写,但要注意疏密穿插才能生动。画竹时先画竹竿,然后画叶。画竹要用狼毫笔,市场上有一种专门用于画兰竹
虚谷(1823-1896),本姓朱,名怀仁,号紫阳山民、倦鹤,后为僧名虚自,字虚谷。书斋名觉非庵、三十七峰草堂。安徽歙县人。任过清军参将。虚谷早年学过界画,工人物,擅花鸟,亦精诗、书,是晚清海上画派的杰出画家。 虚谷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由于他生活的清朝末叶时局动荡,便毅然弃官不做,出家为僧。但虽为僧,却不理佛事,一心执著画事。常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以卖画为生,自谓〔闲来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虚谷的画富有生活趣味,章法奇特,造型准确,落笔沉稳质朴,干湿浓淡兼用。他善于从自然中观察,把精彩的瞬间凝于笔端,林间纵跃的松鼠,游于柳荫春水的金鱼,穿行于花木之间的鸟蝶,亦或是机敏的狸猫,都极富动态之美,天真烂漫,又不失野趣。虚谷用色大胆,敢于突破前人束缚,善于用色块的虚实表
袁江(1662-1735),清代著名画家,字文涛,江苏江都(今扬州》人。主要活动于民间,是职业翠家,长时间在扬州和江浙一带活动。他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法仇英,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的摹绘,绘画技艺大增。其画传统功力深厚,尤其继承青绿山水传统,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袁江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一.技遂大进』。他将民间绘画的精妙与雄伟壮阔的山色、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二。袁江后半生受扬州的山西盐商的聘请,到山西太原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袁江的作品从画风上分为精笔和细笔两路,大部分是工整细致一路的,有少量用笔粗放一些。袁江除工山水楼阁界画外,还兼作花卉。 袁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