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曾经书写过《千字文》,如隋朝的智永、唐朝的欧阳询、怀素、元朝的赵孟頫等。他们的作品都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展现了《千字文》的韵律和美感。而随着近些年楚简的不断发掘,楚简资料不断丰富,从文字学的角度上,存在了可以出版《楚简集字千字文》的先觉条件。通过以文字学的组合方式来进行对部分 楚简 文字创造,在通过对楚简文字的书写使得其书法风格一致,既能丰富楚简文字学方面的资料,也使得书法爱好者具备了一个新的学习范本。?
启功先生是众所周知的国学大师和书法大家,他的书法清秀隽永、潇洒挺拔,给人已坚毅和卓绝的印象。他的书法风格被人们称为 启体 ,可见启功先生在书法的创作中能够吸收古人而又不拘泥于古人,继承并创新,法古又纳新,为书法的传播和发扬作出贡献。《启功行书千字文》是启功先生写给学生陈启智的用于临习的示范作品,写于上世纪70年代。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以草、行、楷见长,这部行书千字文在点画用笔、结体取势上十分活泼,体现了启功先生书法自然舒展、多变流畅的特点,给人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态感,让人看了感到十分舒服,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本书以战国中山王篆书为范本,介绍中山王篆书的特点及创作,集写60幅楹联,作品字形结构细长疏朗,线条飘逸流畅,是一本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实用图书。
《鸟丛书汇编》为引进版图书。所谓鸟虫书,即古代之花体篆字。其文具鸟雨螭虫之状,盘屈婉转,游走飞舞,饰象华美,实为汉字中之奇葩,本书所辑以彝器古兵款识及秦汉印文为主。对于篆刻学习者具有指导意义,是一本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书。 《鸟虫书汇编》是侯福昌先生在逆境中研究辑拓,积六年之搜集摹辑,于一九六二年编成的字书。辑成之后,又经历了二十余年才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被选如台湾商务印书馆 百年精华 丛书系列。原书由著名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容庚先生作序。本书大陆版拟邀请著名篆刻家徐谷甫先生作序。
虢季子白盘,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大盂鼎》《毛公鼎》并称为书法史上的 四大国宝 ,均以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作者林子序先生基于对篆字的数十年研究,以规律的方法进行总结,帮助临习者正确辨识字形、清晰笔顺。使读者临之有法,并收获更为系统的文字知识。是一本综合性强而又实用的临写本。
铸造于西周厉王时期的《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清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器铭文铸于盘内底,计十八行半,三百五十字。其内容涉及西周厉王时奴隶族贵族之间的土地纷争,具有土地交割契约文书证明的意义。《散氏盘》铭文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时代书法艺术的高峰之顶的杰出代表之作。《散氏盘》与《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书法史上的 四大国宝 ,均以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散氏盘自出土以来,其铭文书法倍受习篆者推崇,对清末以后的碑派书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当代临习《散氏盘》之众多,更是其他西周青铜器铭文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临习《散氏盘》有两个难关,其一是正确辨识字形;其二是弄清笔顺。林子序先生于书法、古文字颇有心得,将长年研习所得编为 举要 一册,使学书者得以逾越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四九八),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共十行,行二十字。此造像题记为阳文楷书,在历代石刻中独树一帜。书法端谨庄严、宽博雄强。包世臣评之为 具龙威虎震之规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此刻列为 能上品 ,是方笔魏碑的极则。启功先生有诗赞云: 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数始平公。 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未铲底前拓本。
虞世南,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自幼跟随智永研习书法, 深得山阴真传 。他的书法,继承多于创造,加上博学卓识,坦诚忠直,故而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虞世南书法笔圆体方,外柔内刚,几无一点雕饰或烟火气,自成 虞体 。这件楷书《演连珠》,是虞世南平生楷书的绝诣,结构严谨,笔致温润细腻,简洁含蓄,妍美端庄。此作为悬腕书写,笔笔中锋,非凡劲力内敛于笔画之中,在冲淡平和中尽显非凡骨力,可谓唐楷上乘之作。此作尽显钟繇、卫夫人、二王、智永真传,字画笔势皆流露出一股山阴笔风、走势,颇有簪花小楷的风姿,令人过目难忘。
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也因高超的书法造诣深受书法学者喜爱。 此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分为七个版块。有四、五、六、七、八言联,循序渐进,让对联内容逐渐丰富。后两版块 书写与集字方法 详细的解读了礼器碑中横、竖、撇捺、折、点等笔画特征的用笔方法,以及集字方法。 对联小知识 里详细的介绍了什么叫对联、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特点对联的书写等知识点。使此书既有欣赏性又有阅读性,读者既能直接对多幅作品进行赏析、临摹,又能通过阅读笔画特征、集字方法、对联知识点等对集字对联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很好的
《启功真草千字文》是启功先生四十多年前临智永禅师千字文墨迹本的作品,笔笔用心,字字求精,被藏家悉心保存四十年,仍墨香四溢光泽如新,实属不易。 这部书法作品真草对照,楷法谨严,草法规范,真草之间对应变化一目了然,是临摹和学习书法的珍贵范本。全篇章法通透,布局洒脱,即保留了智永禅师笔法娴熟、墨韵流畅的特点,又体现了启功先生刚柔并济、浓淡相宜的风格,是目前见到的一部启功先生用两种书体书写的千字文,弥足珍贵。 本书是《启功真草千字文》的平装本,希望利用普通纸张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受益。
于右任为近代书法大家,被誉为 草圣 。 标准草书 为其忧患之创,旨在为人们节约书写时间,其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从古代诸家草书中对比选取例字,工程浩大,数年以成,并加以研究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出版以来,影响深远。本次再版的《标准草书》根据于右任《标准草书》第六次修订版整理再版,并有以下几点改进:一、 标准草书千字文 中草字示例同比例放大,方便临习;二、 凡例 示例 中草书例字根据原稿扫描放大,逐字精修;三、更大开本,便于阅读;四、现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徐利明先生作序推荐。
《诸上座帖》,纸本,草书,纵三十三厘米,横七百二十九点五厘米,九十二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容是为友人李任道録写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署款 山谷老人书 。《李白忆旧游诗》,纸本,草书,纵三十七厘米,横三百九十二厘米,现藏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内容为书写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前缺八十字。以上两件作品是读者临习黄庭坚草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朱耷(一六二六 一七〇五),原名朱统[上林下金](一说朱道朗),江西南昌人,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宗室,明朝灭亡,惧祸易名,故与世系名字不合。号人屋、雪个、个山、个山驴等,后号 八大山人 ,自谓: 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其落款以草书连缀,形似 哭之 笑之 。 朱耷生性孤介颖异,语辞诙谐,善于议论。常言谈娓娓不倦,倾倒四座。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弱冠时遇清军入关,国破父卒,遂佯装喑哑,遁匿于奉新山中,剃发为僧,在山中修行二十年。精通佛法,入座称为宗师,从学者有百余人。三十六岁时,于南昌城郊十五里处改建道院天宁观,更名为 青云圃 ,常住其中,亦佛亦道。五十三岁,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迎入官舍,但朱耷心不愿就,焚毁禅服,逃回南昌,独身佯狂于市井之间。后被
《中国碑帖名品:李阳冰三墳记》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该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和经验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观照整个书法史的艺术进程,汇聚历代尤其是今人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以书体递变为纵轴,以书家风格为横线,遴选了书法优秀的书法作品汇编成一百册,再现了中国书法史的辉煌。
本册影印之底本《于右任先生墨迹》是进化书局在一九三二年出版发行的,据考证,收录墨迹皆是 翰墨林主 的藏品,遍查资料,不知其为何人。这批作品创作之时,于右任的书法尚未受王世镗的影响,处于学习魏碑行楷书的成熟阶段。书中收录的对联和杜诗等书迹,大抵为同时期信笔所书,不同于平日常见的面貌,其中尤以《咏鸥》诗为*,该作品不追求技法的纯熟与布置的稳妥,用笔质朴简洁,结体自然随意,点划随势铺展,能看出书写时一任自然,佳妙处与苏东坡《黄州寒食帖》似有共通之处,真可谓于氏 无意于佳乃佳 的妙构。
董其昌(一五五五 一六三六),字玄宰(清人避康熙帝讳,称元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等,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太常少卿、国子司业、南京礼部尚书、太子詹事等。其时党争酷烈,董其昌几次辞官归乡,又反复起用。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致仕,年八十二卒,谥 文敏 。曾编修《明神宗实录》,着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容台别集》等,刻有《戏鸿堂帖》等。性和易,通禅理,能诗文,富收藏,犹精书画、鉴赏。以禅宗喻画,倡 南北宗 论,为 华亭派 杰出代表,山水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极大。《画史绘要》曰: 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藴藉,为本朝。 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
怀素,以狂草名世,初学欧阳询,得韦陟赏识,后随邬彤学草书,受张旭私训,又经颜真卿启悟。书法与张旭其名,世人以 颠张醉素 并称二者,可见其草书成就之高。怀素传世墨迹,为世人所公认的仅四件,今本书将其中的《论书帖》《食鱼帖》《苦笋帖》以不改变行气的形式放大推出,以飨读者。 《论书帖》,怀素厚积薄发之作,笔势圆融婉转,起落分明,虽偶有牵连映带,但无一笔拖沓;结体严谨,章法整饬,绝无狂怪之形;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处处洋溢着书圣王羲之书法恬淡平和的气息。 《苦笋帖》,绢本,两行十四字,草中带行,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但出规入矩,不逾法度。结构严谨而不作狂态,墨彩如新,出于王右军,而又加以变化,自成一家,尽显清逸超然、古雅淡泊的意趣。 《食鱼帖》,踪迹成谜的怀素墨迹, 书法高华
本系列主要是针对有一定临习基础,但初始创作有一定困难的书法爱好者,所编写的技法类图书。本书用欧阳询原碑字和作者对没有的字进行重新组合汇编,并一定程度上放大。全书集合了春联,五言七言对联、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律及宋词的形制,可以直接临写成作品,解决创作初期的困惑,让您把本书作为书法创作工具之书。
康有为(一八五八 一九二七),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牲、游存叟、西樵山人等,晚年别署天游化人。近代政治家、思想家,著名书法家,碑学的倡导人物。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故人称 康南海 。 《康南海开岁忽六十诗稿》书于丁巳年,也就是民国六年,康有为时年五十九岁。此作品用笔迟送涩进,常常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虽是小字,但笔画如大刀长戟,豪迈直率,筋丰力满,痛快淋漓,有大字的圆浑苍茫
苏轼(一〇三七 一一〇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 三苏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名臣、文学家、书画家。嘉祐二年(一〇五七)进士及第,受欧阳修赏识。宋神宗时历仕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三年(一〇八〇)因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官至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并出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知州,皆颇有政绩,爱民如子。晚年因党争被贬惠州、儋州。徽宗时获赦北还,于途中病逝常州。高宗赠太师、孝宗追谥 文忠 。诗、文、书、画俱成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作蔡京)齐名,被后世推为 宋四家 之首。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诗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倡导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
米芾是宋代书法家。早年名『黻』,四十一岁后改署『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官。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徙居襄阳(今属湖北省),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建海岳庵。宣和时为书画学博士。后至礼部员外郎。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人称『米颠』。其书宗晋法,以二王为归,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专享四面』,识者然之。与蔡襄、苏轼、黄庭坚齐名,后世称为『宋四家』。 《新得紫金研帖》、《三昊帖》、《临沂使君帖》、《致伯充书》、《致彦和书》、《致希声书》、《张都大帖》、《论草书帖》、《值雨帖》、《清和帖》、《篮中帖》为米芾传世的有名墨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书写挥洒自如,风格鲜明,皆为佳构。《白熟帖》、《亭观帖》、《高邮帖》、《宠临帖》、《
本书是一本十分实用的集字类书法书,该书集合了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四种历代著名隶书名家经典字体,并且用词语、成语、诗句、对联等方式展现,其中唐诗宋词较多,十分适合初学者临摹和创作,满足初学者的练习和赏阅需求,且排版方式疏朗、大方且在诗句旁附有注释,十分方便读者理解集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