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程》是为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书法”选修课提供的。与其他书法著述相比,《书法教程》具有特点:一是全面,举凡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字体、颜柳欧赵等各种书体笔墨纸砚等各种工具.执笔运笔、楷书行书的临写、各体书法的欣赏、碑帖知识、书法史、书论史、书法美学、书法创作、书法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无不包括,供教师选讲和学生阅读,二是系统性、理论性强,它下是仅仅讲如何习字如何运笔,而是主要讲各种理论问题,讲书法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特别适合渴求理论指导的的需要,三是不强求学生都去学“颜柳欧赵”等书体,而是实事求是,从训练学生把字写美观的最基本目的出发,教学生先学楷书的《等慈寺碑》和行书的《李思训碑》,因为这两部帖容易入手,学好后也容易向其他书体转换,由于有上述特点,它也适合其他读者选
《绝妙好字 翁同龢墨迹》的选字是从《翁松禅相国尺牍》中撷取的。翁同龢是晚清学颜的大家,笔道厚实,力可扛鼎;气象雄浑,挥洒自如。其书法用笔源自篆籀,力量内蕴,笔画丰实,极具爆发力。由于其笔画具有块面感,所以当有些笔画处在相交或并笔的时候,其书法的造型就极富魅力。翁同龢书法的风格端庄大方,雍容大度,舒展得宜,不拘一格。在书写的过程中自然随意,当我们将其手札小字放大后就会惊讶地发现其书法作品在造型上的震撼力。简约、沉雄、古拙、豪放的意趣展露无遗。他的榜书大字作品具有“百兽震恐”的力量。
以往的书法批评,多为大而化之,不细究作品存在的具体问题,令广大读者读起来有雾里看花、隔靴搔痒之憾。本书作者站在书法史的高度,从艺术自身的艺术品位、技法品位出发,对近现代数十位书坛名家的作品进行直观、准确而又合乎情理的透析与点评,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些作品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种实事求是的批评,减少了人们对名家作品的盲从,旨在提升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辨析水平与鉴赏能力。 对名家作品作直观的论断与评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尝试。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引起书法界人士的关注与参与。尤其是书法界、书法理论及美术批评工作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善意的批评及改进意见,以期将这项工作更深入健康地开展下去。
人像摄影一直以来都是摄影的主流,很多影像评论家认为:摄影作品中的人物能赋予照片更强的生命力,更容易打动观看照片的人。因此,无论是职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都对人像摄影情有独钟。要想拍出的人像作品,对摄影技巧的掌握,对人像摄影艺术的理解都非常重要。 《人像摄影经典教程》通过专业、细致的讲解,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详细地介绍了人像摄影的相关技法。全书涵盖了人像摄影的基础知识、构图技巧、用光与布光、数字后期处理以及主题人像拍摄等内容。本书的作者为德国知名人像摄影师,本书共分为7章,分别是“基础”、“内容”、“形式”、“技术”、“后期制作”、“主题”以及“实践”,这样的内容设置为读者提供更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让读者更好地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要领并逐渐引导读者提高摄影技艺。 《人像摄影
《绝妙好字 翁同龢墨迹》的选字是从《翁松禅相国尺牍》中撷取的。翁同龢是晚清学颜的大家,笔道厚实,力可扛鼎;气象雄浑,挥洒自如。其书法用笔源自篆籀,力量内蕴,笔画丰实,极具爆发力。由于其笔画具有块面感,所以当有些笔画处在相交或并笔的时候,其书法的造型就极富魅力。翁同龢书法的风格端庄大方,雍容大度,舒展得宜,不拘一格。在书写的过程中自然随意,当我们将其手札小字放大后就会惊讶地发现其书法作品在造型上的震撼力。简约、沉雄、古拙、豪放的意趣展露无遗。他的榜书大字作品具有“百兽震恐”的力量。
本书是一本书法教学理论指导图书,主要立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图书以解读书法教学的宏观理论研究架构开篇,从对书法教育相关政策的解读、书法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和素养、教学对象的分析、书法教学的原则、书法教育的侧重方面、书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书法教学课程的设计、书法教材的选择等层面入手,对涉及书法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从多个维度帮助广大中小学书法教育者和学习者更好地教授、学习书法,感受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该书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为底本,介绍了其中的楷书技法。关于书法技法,历代论述颇多,有的过于繁冗复杂,初学者往往不得要领,无所适从。这套“书法入门十八法”试图集前人经验之精华,从实际出发,化繁为简,强调可操作性,把书法基本技法概括为“十八法”。书法爱好者通过这十八法的学习训练,可以从各个侧面加深对笔法的了解,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早日跨入书法艺术的大门。
一、本书收字以魏晋、唐、宋名家墨迹为主,兼收金、元、明、清著名书家墨迹。 二、本书收常用汉字三千二百个左右,总计收行书字迹近二万枚。 三、每个汉字,最多只收九枚行书字迹。 四、本书收宋代以前之拓本墨迹,均翻成阳文。 五、本书收宋代以后书家字迹,大都从墨迹本中选出。 六、本书读者对象主要是青少年书法爱好者。
宋元丰五年(一○八二年)农历七月十六日晚,被贬谪于黄州的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后写出的《赤壁赋》一文,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叙事、绘景、抒情、议论地结合在一起,为后人留下这一名篇佳作。第二年,应好友傅尧俞(钦之)之请,苏轼为其精心抄录下《赤壁赋》全文。 这件墨迹是苏轼楷书的代表作,其运笔古拙内涵,非其寻常法书可比。明代书家董其昌在卷后题跋:『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 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此帖为纸本,纵二十三点九厘米,横二百五十八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答稿民师论文帖》,是苏轼于宋元符三年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书札,信中阐述了对文学谴词达意的见解。 此作是苏轼晚年的代表书作,其书法老练稳重,肉丰而骨劲,有淳古之气。此帖纵二十七厘米,横
赵孟俯(二一五四!二一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俯天性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作为一代宗师,趟孟俯首先从宋以来忽视『法』而重视『息』、到南宋终使书法技巧更单调而江河日下这一角度切入,并进行反思,认为要复兴魏晋时期的『法』。基于这种认识,他大胆地打出了『贵有古意』的复占旗号,虽然不无偏颇,却为元明书法开一代风气。 这是他在中国书法的第三次变革中的突出贡献。因此,趟孟俯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元代的高峰,也是后世学子师法的楷模。 赵孟俯一生沉浸于古法之中,他的学书之路乃是从艰辛的临古中走出,并努力从古人书法中汲取养分,是天资与勤奋的结合,正如宋濂所云:『今人临二王书,不过随人作计,如卖花担卜看桃李耳。若赵公乃枝头叶底见其活精神者,此未
书法原是生活之必要,但在时代潮流的趋势下,迭遭冷落,竟变成在博物馆里或在书法展览的场合,才会引起短暂的注目!本书《书法美术馆巡礼》,特别介绍了几个有重要书法藏品的博物馆,让爱好此道的读者可以去欣赏历代的书法艺术珍品!
本书为“与大师面对面系列”之一,介绍了新闻摄影的基本技法,融合了对摄影大师名作的解读赏析与技法技巧的教授,本书的章节结构与具体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都有精心的考虑与配置,包括各种文体(如访谈等)均有适当的收集。作为一个曾经的诗人,林路先生丰沛的文采与书写节奏恰到好处的把握,以及对于摄影史知识的娴熟掌握,也令本书读来如入山中,一路景色美不胜收。 本书适合摄影爱好者学习参考。
《中国传统书法常用字楷书字典(一)》收录了历代书法家墨迹及碑版法帖中的楷书字体,所选例字采用碑版法帖中的字形,还原书家墨迹原貌。通过拼音、部首查字法和检字表、正文所注释的文字采用繁简对照的方法方便读者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以硬笔设计为主,但兼顾了软笔设计,另外还提供了不少量的标识设计以供参考,总之是由作者本人所创作,这也可称得上是区别其他同类书的一大特色。书中所讲的新技法仅两个方面,只有“井口”那么大,但本人的几百帧作品和、的设计技法的力度,又像“井”那么深。有人说“抵万金”,又有人说“是每个人的图腾”,但愿你能签出自己有个性的美观潇洒的名字,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
《中国草书大字典》文字采用繁體字。故如首文“范”是姓氏之“范”,非“模范”之“范”的简化字,《中国草书大字典》首文“范”、“范”分列。古碑帖中的異體字,《中国草书大字典》原则上收录在楷书正體首文下。如“游”、“遊”,《中国草书大字典》收录在“游”字首文下。相近字形车字,其草书字型往往相同,如“波”、“彼”,草书字型多写作“波”,《中国草书大字典》则按原帖文義所属字,分类收录。有些字在字义上有区别,但在行草书的实际应用中又经常是混用的,如“籍”舆“藉”,原则上按直观方法歸类编排。
本套技法精讲系列丛书第三辑,是本社针对故宫珍藏的历代名碑法帖而特别策划的尝试学习与研究历代书法的技法类图书。精选故宫数以万计的碑帖藏品中代表性的作品,针对性地聘请相关碑帖有专门研究的书法家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写经验,分别从多种角度剖析讲解临写技巧。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科学性的分析了楷书的间架结构,该帖承接了欧字用笔和风格,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构架结字的法则编成通俗易懂的九十二条口诀,再附以字例说明,由此而成为书法入门蒙本。竟达到了家喻户晓,学书之人案头的程度。附一篇黄自元临写的柳公权《玄秘塔》。
本书内容包括:一篆书的发展与演变;二怎样学好篆书;三小篆的书写法式;四临摹碑帖的基本方法;五圆笔,方笔篆书范贴简介。 《篆书入门》是笔者继新疆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和1994年两次出版的《篆隶行草入门》之后,专为广大书法爱好者重新整理、修订的自学“入门”教材。本书的编写体例与前一本书相同,也是按书体的“起源与变革,点画造型与间架结构特点”以及各种碑帖范本的基本运笔式和结构态势编写的。为了给习帖者提供一些“日课习作”资料,本书特将《泰山刻石》间架结构法,从原稿的三式增补为七式,将吴让之《三乐三忧》的结构法,也从三式增补为八式,供初学者“日课习字”的参考。凡采用此书学篆者,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抓住各种难点,予以重点突破。
欧阳询(557-641),唐朝潭州临湘人,字信本,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欧体的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欧阳询『传授诀』: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用光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不论摄影技术如何发展,手中的相机如何智能,要想拍出好的摄影作品,用光总是必不可少的。摄影是记录光线的艺术,本书从光的物理特性出发,讲述了在不同拍摄环境下的用光方法,包括表现拍摄对象的形状和轮廓的用光方法,拍摄金属物体和玻璃物体的用光方法,特征曲线和直方图在摄影中的应用,多光源搭配使用等。 本书通俗易懂,用光原理和用光技法并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用光指导性图书,适合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摄影艺术专业课程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