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琐话(精)》收录郑秉珊先生论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文章七篇,除第一篇论述王维《江山雪霁图》流传始末外,其他都是论述明清时期知名画家和书法家,如董其昌、八大与石涛、恽南田与王石谷、金冬心、赵之谦、李慈铭,最后一篇则论述近代书人。通读《艺苑琐话(精)》,使读者对于中国明清以来书画艺术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书系 农家乐丛书 中的一本,特邀请市文联、市剧协成员,以及基层文化馆创作人员就小品领域编写《小品农家乐》。书稿多为国家、省市获奖作品,贴近生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讴歌美好新生活,扬善颂美,为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增添亮点。
尚小云是四大名旦之一,他所创建的尚派艺术,风格刚健妩媚,别具一格。尚小云的嗓子天赋很好,音色高进圆亮,演唱大段唱腔,铿锵遒劲,一气呵成,听起来十分解气。他一生创编的新戏较多,不少著名唱段久已脍炙人口。本集选辑了尚小云演出的二十三出代表剧目中的近四十段唱腔,包括游戏皮、二簧、昆曲各种唱段,较全面地体现了尚派唱腔的艺术特色。
戏曲这一名称是我国所特有的。一般外国的戏剧,分为歌剧、舞剧、歌舞剧、话剧、哑剧等等,而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被称为戏曲。顾名思义,戏曲是戏与曲的结合,在我国艺术发展的长河,它们均有着悠久的历史。 戏曲,其“戏”和“曲”均可追溯到很悠久的年代,他们组合在一起,作为我国戏剧的主要形式,也已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我国戏曲产生以来,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戏曲不仅是我国艺术的*宗、而且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虽然人们的艺术趣味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但“林妹妹,宝哥哥”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这说明戏曲仍然扎根于人民中并被广泛传唱。 本书是“青少年音乐”系列丛书中的一册,该书介绍了戏曲的基本知识,并选择了一些戏曲唱段供读者赏析。 该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提高青少年对
我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宋代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戏剧形式,历经宋、元、明的发展,至清代 进八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不同剧种、流派形成百花争艳之势。繁荣发展的戏剧列清代宫中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清代八主中原近百年,用于强化统治、安抚民心的策略已收到了实效。至康乾时期,社会安定,工商业发展,生产力提高,苏州、扬州、江宁、广州等地已成为城市经济繁华的都市,北京作为全国的统治中心,更是豪商云集、富甲天下。 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戏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目康熙朝以来,民间的戏剧创作和演出非常繁荣,戏剧创作形成了“南洪北孔”戏坛双峰的局面。南洪即指钱塘人洪升,北孔即指曲阜人孔尚任,他们二人在清代剧坛的地位不亚于唐代诗坛的李白和杜南。洪升创作的《长生殿》被王公富绅争相借抄,竟
王秀玲,1935年出生于湖北汉口,幼年便随父学唱曲剧,7岁已能主演《蓝桥会》、《花庭会》等戏,9岁时以主演《七仙女》一举成名。王秀玲扮相秀丽,音质甜美,她的唱腔清丽柔婉,吐字清晰,声情并茂,表演内蕴饱满,是曲剧闺门旦的优秀代表人物。她从艺60余年来曾主演过100余部传统戏和现代戏,如《风雪配》、《拾玉镯》、《听琴》、《柳毅传书》等,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类型鲜活的少女、少妇形象,真不知有多少观众曾被她的舞台形象所征服。 有“活林黛玉”美誉的王秀玲,在人物的塑造及表演和唱腔的把握方面均十分到位:忧伤、哀怜的眼神,细腻、委婉的唱腔,使活脱脱一个林妹妹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一个心地高洁的大家闺秀,却只能寄人篱下;极富反抗精神,但又孤立无援;向往自由的爱情,但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内心善良,但身处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戏剧,书中分四章进行作述。主要内容是绪言海上潮生;外侨演剧、A.D.C.剧团、兰心剧院及其他:上海出现了西洋话剧、并非“无人参考的参考品”:洋人剧艺对华人的启蒙;改良戏曲、戏剧兴国的神话:上海刊物上提高戏剧地位的激情呼吁、从“诲淫”、“海盗”的旧剧到“普及教华”、“陶成英雄”的新剧、“今以霓裳衣之曲,演玉树铜驼之史”与“今当捉碧眼紫髯儿,被以优孟衣冠,而谱其历史”、“而南都乐部,独于黑暗世界,灼然放一线之光明”:上海改良京剧的屈崛起、说白由附庸而成大国:上海剧坛“京话合流”之趋向;学生演剧、少年登场:学生演剧风行上海、“一时别开生面,为中国四千年未有之新剧”:留日中国学生的演剧活动、通鉴学校和春阳社:诞生于上海的国内首家话剧学校与专业话剧社团、中西戏剧的宁馨儿: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