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进史 一:导论与渊源小戏》 ISBN 978-7-5225-1775-9 定价:108.00元 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第一册 导论与渊源小戏 。 导论编 统绪、梳理戏曲演进过程中诸如戏剧、戏曲、小戏、大戏、剧种、腔调、声腔、唱腔等关键名词之名义定位,并对戏曲史、戏曲理论史进行了回顾与检讨。 渊源小戏编 辨析唐代宫廷小戏、民间小戏之同源异流的演进路径,及其所促成的或雅或俗、雅俗交化的戏曲演进历程。 《戏曲演进史 二:宋元明南曲戏文》 ISBN 978-7-5225-1776-6 定价:98.00元 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的第二册 宋元明南曲戏文 ,厘清宋元之瓦舍勾栏于民间小戏中,孕育出大戏剧种南曲戏文;考辨宋元明南曲戏文 宋元南曲戏文 明改本戏文 明人新南戏 三阶段之表演艺术、唱法唱腔、体制规律及文学成就;并选取《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改本四大戏文、明人新南戏
《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14 17世纪中国古典戏剧:杂剧史纲》是一本戏曲艺术理论专著。全书由引言、四章正文、结论、参考书目,以及目录索引几部分构成。在前面三个章节中,作者将本书中所涉及的杂剧剧目分别划归三个阶段,即明早期、明中期和明晚期,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相应的主题情节进行分类,并在每章的最后得出这一时期戏剧作品创作的理论特色。书中所论及的约150部杂剧剧作全面介绍了14 17世纪中国杂剧的发展历程。
本书涉及数十种中国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作者以散文笔法、导赏式评论,用文字营造戏曲演出的现场感,将读者带入戏曲的故事情节、声腔抒情之中;以独特的视角,搜剔挖掘,探幽发微,阐释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书尽量避免学术式评论、教材资料式介绍,文字力戒做作矜持,追求不衫不履,自然松弛的状态,凸显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 辛辣而俊快、端庄又尖新。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一二处能令人怦然心动,使人读后,或有恍然大悟之感,或有对戏曲相见恨晚之叹,尤寄希望于对戏曲陌生者读后对中华戏曲产生敬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读者可在中国华侨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上欣赏书中涉及的经典戏曲音频。
《中国戏曲电影理论史》由电影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王怡琳所著。本书以 中国戏曲电影 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历史时戏曲电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电影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不同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制度、政策导向、地域文化等都会对戏曲电影创作的面貌及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本书以 中国戏曲电影 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历史时期戏曲电影创作与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时代背景、地域差异等不同条件,对中国戏曲电影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早期戏曲电影理论、 十七年 时期戏曲电影理论全景、 文革 时期样板戏电影、商业化背景下的香港戏曲电影美学、新时期戏曲电影理论以及新世纪以来中国戏曲电影理论发展等。期电影创作与电影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时代背景、地域差异等不同条件,对中国戏
《说戏》是柯军从艺四十年所演经典剧目的传承之作,书中收录了《宝剑记 夜奔》《桃花扇 沉江》《铁冠图 对刀步战》《铁冠图 别母乱剑》《长生殿 酒楼》《牧羊记 望乡》《牧羊记 告雁》《九莲灯 指路闯界》《红楼梦 胡判》《邯郸梦 云阳法场》《邯郸梦 生寤》11折昆剧的情节概述、角色理解、表演门道等内容,由柯军作为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由资深昆曲文化推广者王晓映进行挖掘、整理,将前辈师傅的表演技艺传授、主演对剧中人物命运的体悟、唱念做打舞台语言的把握等,一一说来,既作为柯军舞台生涯四十年集大成之艺术档案,又可供当前昆曲传习之珍贵文献。
20世纪中国美学有三大理论遗产:*是蔡元培、朱光潜等为代表介绍的西方的美学思想和理论;第二是以王国维、宗白华、徐复观等为代表的立足于中国人美感独特性的美学理论;第三是以蔡仪、李泽厚、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其中以李泽厚等人的“实践美学”成就*,影响*,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界的主流理论。“实践美学”与蔡仪和朱光潜的美学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截然分开。因为,“实践美学”是马克思主义这根藤上结出的瓜,李泽厚、朱光潜、蔡仪的美学在这个根本理论上是一致的。而从王国维和宗白华等人的观念和方法中,可能找到中国美学健康发展的正途,找到在真正学术意义上研究中国美学理论的不二法门。基于这种考虑,本书不是一种中国美学一百年的编年史,而只是把一百年来能够称作学术研究的中国美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