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地掌握上口字、尖团字的专业知识,对于京剧演唱、创腔作曲、京胡伴奏、文学研究,乃至音乐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京剧上口字尖团字实用手册》从上口字、尖团字入手,系统概述京剧字音的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 本书精选76段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唱词(按十三辙名称顺序排列)标注 上口字、尖团字 ,使读者便于在作品中掌握具体用法。 同时,本书配套20个经典视频。 本书作为一本上口字、尖团字词典类工具书,对于京剧唱念的实践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系作者整理的梅(兰芳)派京剧失传剧目之一梅派经典《太真外传》的剧本。该剧目故事见白居易《长恨歌》,形成于1925 926年,根据《长生殿》传奇改编为京剧,原为四本,共十余折,分四天演完,蔚为大观。该剧目无论唱腔设计、音乐、舞蹈、服装、舞台美术,均为梅(兰芳)派京剧之集大成者。因篇幅过于宏伟,梅大师本人中年后便不再演出。五十年代梅派传人言慧珠女士曾演出此剧,四本分别在四座城市演出。近代,梅大师哲嗣梅葆玖先生负排了部分场次,梅门弟子魏海敏、李胜素也截取其中重要场次,将全剧浓缩为一台演出。但全部京剧《太真外传》,尤其其中 力士选妃 西阁妒蘋 深宫忧国 等场次业已失传。作者参照恩师梅葆玖先生,以及言慧珠、魏海敏、李胜素等梅派传人演出本,整合整理出这本全部《太真外传》剧本,旨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字音、板腔、技巧是构成京剧唱腔的三大要素。无论对于艺术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还是京剧院团的演唱、演奏、创作、研究,或各界京剧爱好者,都是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本书论述了字音知识、板腔关系、流派唱腔、演唱技巧、伴奏手段,并对传承性的京剧经典唱段进行分析。绘制了详细的 上口字、尖团字查询总表 ;系统讲授了京剧行当、唱腔、流派的关系,并对京剧老唱片数据展开了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京剧的上口字、尖字在唱念中采用特殊的读音。在第二章中,重点标明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和上口字、尖字的特殊读音,供读者比对。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作者特地选取了一些音频和视频。音频、视频有京剧的传统曲牌、不同流派的唱腔,也有伴奏以及新创作的京歌。
为了宣传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采取了人民大众在当时都比较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 革命现代京剧。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革命现代京剧唱片的诞生和兴衰。全书共分八大部分,主要介绍革命现代京剧唱片包括概述、每个剧的剧情介绍、剧本和主要唱段、总谱、主旋律乐谱、唱片的主要分类和每套唱片出版的简介,唱片的收藏、使用与保养,常见的几种唱机。
本书以由舒乙先生担任文学顾问、剧作家钟文农改编的京剧剧本为基础进行了阐释和翻译。讲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命运三部曲,即他的三起三落,由精进向上到不甘失败再到自甘堕落的悲剧故事。不仅使老舍笔下倾泻的原著思想得以体现,又得到了另一番戏剧化的张扬。本书说明文字流畅,译文精到,史料丰富,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学术性、故事性、普及性、可读性,让人感受独到见解, 获得丰富启迪,适合对中国近现代京剧感兴趣的外国学生、研究人员和英语学习者阅读。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才华出众,深为曹操所钟爱。曹操死后,曹丕继魏王位,后又称帝,在政治上对曹植频加迫害,使他过着不安定的生活,才干也无法施展。曹丕的妻子甄后,平素爱读曹植诗篇,同情曹植处境,加上自己日渐失宠,彼此同病相怜,无形中成为诗朋知己,因而也被卷入曹氏兄弟权力斗争之中。她忍辱负重,力求曹氏兄弟和好,继承曹操遗志,完成统一大业,却因此也受曹丕迫害,含恨死去。后来曹植路经洛水,怀念甄后,梦见洛神踏波来会,诵读曹植诗作,并赠明珰而别。曹植醒来,感慨万端,写《洛神赋》抒发情怀。
《京剧宋(德珠)派艺术论集》是一本关于论述京剧四小名旦宋(德珠)派艺术的文集,既有宋德珠、宋丹菊父女的经验之谈,又有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和继承者的切身领悟。 《京剧宋(德珠)派艺术论集》持论公允,耐读好看,披卷细读,如同与一位良师益友促膝长谈,收益良多。诚然 开卷有益 ,信哉,开卷有 戏 。这确实是一本了解京剧、学习流派、知晓生活的好书。
富连成是清末和民国著名的戏班,培养了大量戏剧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世纪30年代,富连成的东家外馆沈家延请唐伯? 先生为之作《富连成三十年史》。经白化文先生补订,此书包括富连成本纪、富连成规制、富连成师生小传以及几篇考辨、回忆性质的附录等,完整地反映了清末至民国剧坛的兴衰。
流派,是艺术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流派的多样化,是艺术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无论在哪一门艺术中,流派的形成都需要有一定的创作基础和社会条件,京剧艺术自不例外。京剧形成之初,沿袭徽班体制侧重“剧本中心”,演员个人居于群体之中。后来开始向“表演为中心”转移,创立以主要演员为中心、其他演员围列的一种新的剧团经营体制——“名角挑班制”。“名角挑班制”成就了一批名角,这既是京剧表演艺术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又是形成演员个人表演艺术流派的重要条件。 本书是作者根据建国后三十年间的资料陆续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4个章节,分别对流派的形成、流派的作用、流派的局限性以及生行、旦行、净行和丑行的知识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广大京剧爱好者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阅读使用。
吕铭康是广东新会人,生于上海,在青岛生活长达58年。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还是一位作家,曾创作许多散文、文艺评论儿童文学,个人出版过两本散文集,主编过全国性的《新世纪艺术散文选粹》等书;他主编的《2000青岛儿童文学选》曾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吕铭康从小喜欢京剧,酷爱花脸艺术,经常一展歌喉,高唱《坐寨》、《姚期》、《铡美案》、《黑旋风李逵》等剧目的唱段。他从1993年始即在青岛广播电台主持京剧节目,历时`4年之久。如今他虽已65周岁,却是退而不休,为撰写此书而走遍天南海北,广泛搜集材料,多历艰辛而终有成果,委实不易。 青岛拥有众多京剧戏迷和票友,吸引了许多京剧前贤来这个“大码头”演戏献艺。“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周信芳、唐韵笙等京剧大师都多次来青岛演出,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早在
《戏曲音乐入门丛书:京剧唱腔赏析》共分五个部分,其内容包括京剧剧种简介、怎样欣赏京剧唱腔、熟悉京剧唱腔的乐谱、京剧唱段赏析、京剧唱腔的托腔艺术。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不同流派的京剧唱腔。
京剧“现代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几十年的现代题材作品;而京剧“样板戏”则是特指《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滨》、《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等几出京剧现代戏。为避免概念的混淆,也是为了与已出版的《京剧“样板戏”音乐论纲》一书组成系列图书,所以,书名仍沿用了京剧”样板戏“的字样。同时,也反映作品的历史原貌,仍保留有唱词以供读者研究之用,在此特做说明。
“拉铁门”是民国上海京剧市场的行话,这一术语暗示了这种现代京剧生产体制的内在矛盾。从外部来看,华洋杂处的市场大环境决定了上海京剧市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上海京剧市场环境因此既宽松又严苛,京剧生产既先进又保守。从内部来看,雇佣制的劳资关系决定了现代京剧的生产在根本上是一种资本逐利行为。与资本逐利行为相配套,形成了上海伶界联合会、名角制、连台本戏等一系列机构、制度与艺术形式。新的艺术生产体制为京剧生产带来繁荣,也为京剧艺术带来隐忧。现代京剧生产体制下的京剧艺术,始终徘徊在精雅与庸俗、创新与速朽之间
在中国三百多种地方戏曲中,京剧堪称国粹经典。从1790年徽班进京开始,京剧,融合着楚调,借鉴 着昆曲,南北荟萃,木秀于林,终发展成为中国的国剧。三鼎甲、三大贤、四大名旦、三大名净……构 筑了京剧的一个个鼎盛年华。高潮迭起之后,是短暂的低谷。休养生息之后,我们期待着它的再次复兴。 《画说京剧》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神奇的京剧艺术画卷: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人物,以及人物背 后的故事,妙趣横生;五彩缤纷、浓墨重彩的脸谱让你欲罢不能;优雅的唱腔,迷人的乐队,让你徜徉在 戏曲音乐的海洋中;长安大戏院的后台,服装、道具一应俱全,不可错过;千百年的故事,千百年的传说 ,化作一个个经典剧目,在京剧舞台上色彩斑斓地演绎着,生生不息,那些经典背后的秘密,全都细细地 藏在这本书里,请您慢慢找寻…… 《画说
《京剧"样板戏"主要唱段集萃》反映作品的历史原貌,仍保留有唱词以供读者研究之用,在此特做说明。京剧“现代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几十年的现代题材作品;而京剧“样板戏”则是特指《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滨》、《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等几出京剧现代戏。为避免概念的混淆,也是为了与已出版的《京剧“样板戏”音乐论纲》一书组成系列图书,所以,书名仍沿用了京剧”样板戏“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