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只此青绿》登上2022春晚舞台爆火全国,至今已演出超过600场,并走出国门,数次进行国际巡演,同名电影也于2024年10月上映,好评如潮。在专业领域,舞剧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青绿 已成为中式美学的代表之一。 本书收录舞剧《只此青绿》全部定妆棚拍照、舞台剧照、幕后设计手稿图,展示舞剧全部文学剧本,分享书法音乐设计师、非遗顾问、灯光舞美服化道等分工总设计师创作历程。 记录现象级舞剧的诞生,解读专业舞剧背后的文化创意,珍藏演员妆造和舞台精彩瞬间。
这是一本快速浏览世界经典音乐剧的指南,涵盖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奥、俄罗斯等多个音乐剧原创大国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常演不衰的音乐剧经典(如《剧院魅影》《伊丽莎白》),也有近年来引领潮流的新作(如《汉密尔顿》《摇滚莫扎特》),可谓风格各异,品类繁多。 作者费元洪有二十余年的音乐剧从业经验,以通俗的语言,从创作背景、剧情内容、音乐构思、舞美设计、演唱表演、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丰富多元的世界音乐剧图景,带领读者领略音乐剧这门当代最综合的舞台艺术的魅力。
本书是一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儿童舞台化妆,以完美的舞台效果呈现为目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结合各种自制模版的实用化妆造型教程。内容分为基础篇、演出篇和礼仪篇三个部分。基础篇中详细介绍了儿童舞台演出中常使用到的各类产品和工具,具体分析了化妆和发型的基础技法。演出篇又分为戏剧表演、舞蹈表演和其他表演三部分,为大家呈现了一批经典角色形象的详细化妆步骤,后的礼仪篇是来自一线培训老师们提供的关于儿童演出的注意事项和礼仪方面的建议。 读者可以没有任何化妆基础经验,通过阅读基础篇内容先掌握基础化妆手法并选择合适的化妆工具后,再选择演出篇中适合自己角色的妆容,根据实操步骤图进行临摹学习,直到熟练掌握。
《音乐剧基础教程》的内容可一学期学完,也可分两个学期来学习。全书共16章,分别为:音乐剧的定义与特征、西方音乐剧的诞生、音乐剧的黄金时代、摇滚音乐剧与概念音乐剧、英国音乐剧、21世纪西方音乐剧、日韩音乐剧概况、中国音乐剧概况、音乐剧的剧作、音乐剧的音乐和演唱、音乐剧的舞蹈、音乐剧的视听、音乐剧导演、音乐剧表演、音乐剧鉴赏、音乐剧产业。每章结尾留有思考题,可供讨论与思辨。该教程既可作为音乐剧教育的基础理论教材,也可作为音乐剧爱好者的普及读物。 在此,谨向历年来介绍和研究音乐剧的前辈学者表示敬意,《音乐剧基础教程》的撰写建立在已有的学术成果之上,可以说他们也是这部教程不署名的作者。 音乐剧是一门发展迅速的艺术,音乐剧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虽然基础理论有其相对的稳定性,
苏珊 · 朗格说,“你愈是深入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愈加清楚地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形式的相似之处”。《舞自炼格》是一部聚焦中国舞剧结构专论的书。用 42 张图表清晰阐释了 79 年至今以舒巧女士作品为界碑的 21 部典型舞剧作品的结构样式。本书以“雅致的结构”、“精巧的结构”、“震慑的结构”三部分组成,每一部舞剧的结构剖析都包含分析文章、《结构细目表》与《原文本对照表》三部分。《原文本对照表》是对宏观舞剧选题的一种关照,算是陪同读者从进入一个崭新的话题开始,重新经历一次编导初拿到资料时的琢磨过程;《结构细目表》是精确到分秒的“句段”细究,作者们的踏实与功力见诸笔端。 行文理性的剖析中又力求可读与实用,希望它成为一本真正能为舞剧创作实践所用的手边书,希望它成为理论与创作握手的又一次挺进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三论》(简称 三论 ),是作者继《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简称 综论 )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再论》(简称 再论 )之后关于 中国当代舞剧 的研究成果。 三论 由二十八个单元构成,全书40万字左右。第一单元至第十二单元主要述评张继钢、赵明、杨威、陈惠芬、王勇、苏时进、杨笑阳、杨丽萍、王举、王玫、万素、佟睿睿、王舸等13位国内最具成就的中国导演执导的大型舞剧;第十三单元至第十五单元主要是述评陈维亚、高度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舞作编导;第十六单元述评舞剧文学台本;第十七单元后主要就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革命历史舞剧、民族舞剧、芭蕾舞剧、第十二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 舞剧等进行述评;该书所评舞剧、编导、导演等对中国当代舞剧发展态势具有展望与引导作用。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再论》(简称 再论 )由于平著,是作者继《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简称 综论 )之后关于 中国当代舞剧 的研究成果。 再论 由二十二个单元(单元目录附后)构成,全书40万字左右。二十二个单元共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其中以《从开放格局到开创新域 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中国舞剧述评》为主,该文35000字;《当代中国新十大少数民族舞剧述评》是《当代中国十大少数民族舞剧》(载 综论 )的姊妹篇;后两篇是对改革开放以来 革命历史题材 和 现实题材 舞剧的择优述评。第二板块为第五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对改革开放以来12位最有成就的中国舞剧编导进行述评,这12位编导大致可分为三代人:佟睿睿、王舸属第二代;周莉亚、韩真、孔德辛属第三代;其余8位属第一代。第三板块为第十七单元至第二十单元,分
一本由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人写给大家的歌剧答案之书,是从文本到剧场,兼具学术与实践双重视野的难得之作。 本书面向可能走进歌剧院的每一个读者,以作者本人丰富的歌剧观演、制作经验为基础,以戏剧 情境 理论为依托,以瓦格纳的经典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为对象,解答 什么是歌剧 、 当我们观看歌剧时,我们看什么 、 瓦格纳的 乐剧 创举何如 等话题,力求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越过屏障,为读者畅通欣赏歌剧、理解歌剧的路径,进而带我们领略这一综合性剧场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
暂无内容简介。。。。。。
《百老汇音乐剧》主要内容包括:何谓音乐剧、血统由来、萌芽与雏形、叙事音乐剧的成型、叙事音乐剧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之后、概念音乐剧的创作、20世纪末至今等。
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国译介过的谣曲的尝试;既有《东方朔》《杨贵妃》等中国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的唐事能(中国题材的能),也有《砧》这样、主人公虽非唐人、其背后却隐藏着《汉书》中的苏武故事和捣衣的汉诗素材的能,更多的还是讲述日本本土故事的曲目。六名译者在秉承“接近原文原作”的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译法和文风上又各有千秋。对读者来说,无论是对同一谣曲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对照、还是在不同译者间的比较,或是对谣曲本身的单纯鉴赏与了解,本书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锦里篆刻徵存》共六卷,搜罗了半个世纪前成都篆刻家、收藏家(如沈渻庵、周菊吾、易均室、崔龙潜等)的相当一部分精品。20世纪60年代,徐无闻先生经过精心编次,大致依据时代先后,将由其师易均室选拓的印蜕编辑成册,勾勒出了近现代成都印坛的大概风貌。
二十余年来,作者一直在潜心研究中外舞剧理论与创作,前后也编创了五部舞剧。《中外舞剧分析与鉴赏》一书正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此书既涵盖了舞剧理论的新思考、新观念与新探索,又提出了舞剧分析与鉴赏方面的新方法、视角与切入点。
余丹红,女,1967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台州。1988年、1996年、1999年分别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负笈美、德、奥等国,现于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音乐史、音乐教育及音乐剧等,出版、发表作品有《放耳听世界——约翰·凯奇传》、《上海市中学音乐剧》、《从预制钢琴到 》《电子琴演奏技巧》等。 张礼引,男,1960年11月11日生于上海,电脑网络管理工程师、音乐爱好者。曾游历法、德、意等欧洲十几国,对西方音乐文化颇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