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戏台上的中国
    •   ( 254 条评论 )
    • 廖奔廖琳达 /2022-04-01/ 大象出版社
    • 本书由戏剧史研究名家,文化学者廖奔先生带领我们从戏曲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艺术、舞台演出、戏台、演员生活、戏曲故事、名角、唱腔、行当、戏衣、脸谱、声腔剧种、乡音乡愁、世界传播、域外影响、艺术价值、生存现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细致解读戏曲对人民生活中的深入影响、走向世界的脚步、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出路。本书通过展现戏曲文化,追踪其源流、触扪其筋骨、探索其精神,力图调动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脉在戏曲舞台上的延展。

    • ¥49 ¥98 折扣:5折
    • 昆曲大观·名家访谈:杭州 温州 郴州
    •   ( 123 条评论 )
    • 杨守松 /2017-05-17/ 作家出版社
    • 《昆曲大观 名家访谈:杭州 温州 郴州》为杭州、温州、郴州三地昆曲名家访谈录,采访对象涵盖汪世瑜、沈世华 、龚世葵、张世铮 、王奉梅、雷子文等二十多位昆曲名家、曲家、学者, 其中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昆曲艺术家,大体按照生旦净末丑的顺序排列,采访内容涉及访谈者从艺经历、对昆曲的感想、昆曲的前尘往事,该书口述历史,如同昆曲活化石。

    • ¥30.2 ¥67 折扣:4.5折
    • 粉墨欢娱:宁波戏曲简史(宁波文化丛书第三辑)
    •   ( 27 条评论 )
    • 友燕玲 著 /2021-08-01/ 宁波出版社
    • 本书以通俗有趣又不乏专业性的语言讲述宁波戏曲的前世今生。 绪论 概述宁波地方戏曲之于宁波地域文化的意义。后分为四个部分: 戏史记忆 从戏曲发展的角度展示宁波戏曲的历史面貌; 戏种概述 畅谈越剧、甬剧、姚剧、宁海平调四个现存剧种之古往今来; 戏目杂谈 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剧目,用讲故事的方式叙写; 码头 戏事 回顾了一些戏曲名家和旧闻轶事,讲述宁波城这个 戏码头 里的故事。本书既有对宁波戏曲历史发展的宏观叙说,又有对戏种戏目戏事的微观解读,反映了宁波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 ¥32.4 ¥72 折扣:4.5折
    • 川剧与巴蜀民俗(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02)
    •   ( 107 条评论 )
    • 杜建华 等著 刘祯 主编 /2020-05-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川剧是中国戏曲与巴蜀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其三百年多年发展过程中的几起几落,无不与巴蜀民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是国内从民俗学视域来研究川剧艺术发展与社会民俗关系的专著。作者从民俗学和戏曲学的不同维度入手,探讨了巴蜀民俗与川剧的共生发展、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本书研究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并配有数十幅珍贵资料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图书,也是广大戏曲爱好者了解川剧的一本绝佳读本。

    • ¥42.5 ¥85 折扣:5折
    • 晚清民国时期广州粤剧城市化研究
    •   ( 74 条评论 )
    • 黄纯 /2018-06-30/ 中山大学出版社
    • 粤剧与中国大多数地区剧种一样,根源于乡土社会的祭祀戏剧或仪式戏剧,随后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晚清民国时期,是粤剧实现城市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承先启后,是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话语并存,且相互碰撞、交融和异变的关键时期。广州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城市之一,粤剧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广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晚清民国时期甚至是广州城市文化的艺术折射和重要象征。因此,本书将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地区的粤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演出形态、传播途径、演出功能、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变化,挖掘城市演剧的内在生成机制和发展演变规律,拓展戏剧研究的理论视野,为传统戏剧在当代城市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蓝本。

    • ¥39 ¥78 折扣:5折
    • 时白林黄梅戏音乐唱腔选集
    •   ( 44 条评论 )
    • 时白林 /2019-08-01/ 安徽文艺出版社
    • 该选集是从时白林先生创作的黄梅戏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中整理编辑而成的。时间跨度约50年,共40个剧目,145个唱段,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帮腔、合唱等。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有《天仙配》《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孟姜女》《江姐》等剧中的一些唱段。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六部门评为 经典作品 。

    • ¥40.8 ¥60 折扣:6.8折
    • 云心水心玉簪记:琴曲书画昆曲新美学
    •   ( 338 条评论 )
    • 白先勇 策划 /2011-02-01/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继二○○四年青春版《牡丹亭》之后,作家白先勇带领原班人马制作新版《玉簪记》,将中国传统雅致的琴曲书画,在舞台上赋予新意。 《云心水心玉簪记(琴曲书画昆曲新美学)》由白先勇总策划,制作团队共同书写:包括张淑香的新剧本、新观点,传承大师华文漪与岳美缇的现身说戏,书法家董阳孜的书法挥洒,画家奚淞的白描佛像与色空不二,王童、曾咏霓的淡雅服饰,王孟超的极简舞台设计,古琴大师李祥霆与千年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剧中亮相,美学家辛意云的情爱新诠……《云心水心玉簪记(琴曲书画昆曲新美学)》将一出今日看来也毫不落伍的爱情戏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 ¥32.9 ¥45 折扣:7.3折
    • 张云霞越剧唱腔精选 唐惠良
    •   ( 1 条评论 )
    • 唐惠良 /2013-08-01/ 上海音乐出版社
    • 《张云霞越剧唱腔精选》将张云霞最精华的曲目统统收入其中。张云霞的唱腔别具一格、委婉细腻。初宗“袁派”,后兼蓄并收。戏路宽广、表演细腻、唱腔华美,塑造了大批传统剧和现代剧中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 ¥42.9 ¥63 折扣:6.8折
    • 昆剧表演艺术论
    •   ( 24 条评论 )
    • 顾笃璜 著 /2014-02-01/ 上海文化出版社
    • 戏曲表演一贯坚守的两大基本表演原则是:一、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大一统、大综合原则;二、非幻觉主义的、与观众直接交流互动的原则。正是这两大艺术原则,奠定了我国戏曲特有的艺术形态。这并非昆剧所创始,却因昆剧而得到了稳定巩同与深化。由此两大原则而引发出一系列基本表演手法是:一、脚色的分类与演员的分行,也即演员扮演脚色类型相对专业化的手法;二、排斥写实布景,发展写意虚拟的表演的手法;三、化妆、服装穿戴的定型化,从而发展出运用化妆及服装穿戴以加强表演的手法。这些手法也非始自昆剧,但都因昆剧而进一步细化、规范化(也即符号化)并趋向于完备。又专列一章论述昆剧的身段艺术。作为诉诸于视觉的演员的形体动作,既从生活出发,又加以提炼,并作舞式化的艺术夸张,后形成演员与观众共同的约定符

    • ¥46.5 ¥62 折扣:7.5折
    • 沪剧优秀唱腔选万智卿专辑(CD2)(特价)
    •   ( 7 条评论 )
    • 上海沪剧院 编 /2008-06-01/ 上海音乐出版社
    • 《沪剧优秀唱腔选:万智卿专辑》按曲牌篇、簧腔篇、板腔篇、对唱篇、中心唱段篇和创新篇分类,收录了万老师精心设计的80段沪剧唱腔,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万老师的创作成就、创作风格和创新精神。专业演员和研究者可以从中分析总结沪剧唱腔音乐的创作经验和创作规律,得到有益的启示;业余爱好者也能借此入门,学唱沪剧,使这些沪剧经典名段能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传播。相信《沪剧优秀唱腔选:万智卿专辑》的出版,对沪剧唱腔音乐的发展与创新,对沪剧事业的繁荣与兴旺,一定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 ¥36 ¥60 折扣:6折
    • 地球村中的戏剧互动
    •   ( 15 条评论 )
    • 荣广润姜萌萌潘薇 著 /2007-07-01/ 上海三联书店
    • 戏剧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活动方式。从美学理念上说,西方戏剧的传统是摹仿,中国戏剧的传统是写意;从方法上说,西方戏剧主要依仗动作与对话,中国戏剧则是以歌舞演故事……这种种不同的产生源于民族、历史、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的是不同的审美理想,构成的是不同的方法体系。 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在中国开展的历史也有些时日了,其间也获得了许多成果。但是,这一学术领域需要进行的探究远未穷尽,本书可谓抛砖引玉,以期能够引起更多的人进入到这个门类的研究中来……

    • ¥30.4 ¥36 折扣:8.4折
    • 越剧双语精选
    •   ( 7 条评论 )
    • 谢屏,赵志义 编译 /2013-06-01/ 杭州出版社
    •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全国、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杭州越剧院是杭州市重点艺术表演团体,有五十多年的建团历史。创作演出了一百多部优秀剧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是杭州市翻译协会的会长单位和杭州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翻译专家委员会主任单位。本着 “立足杭州,服务浙江”的办学宗旨,作者谢屏、赵志义组织了外语骨干教师编辑和翻译了《越剧双语精选》,为越剧走出国门,宣扬中国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进行大胆的尝试,期望为杭州西湖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做出贡献。

    • ¥36 ¥48 折扣:7.5折
    • 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研究
    •   ( 14 条评论 )
    • 董新颖 著 /2014-12-01/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董新颖著的《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研究》对京韵大鼓的语言艺术及其语言风格做了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京韵大鼓艺术表演的实践,而且对于推动大鼓书、说唱及其他曲艺的艺术语言状况、语言艺术特点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书尝试运用艺术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理解京韵大鼓的唱词,从而发掘京韵大鼓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全书共分7个部分。其中部分是绪论。第二至第六部分,即第1~5章,主要从基本句式、特殊词语、修辞手法、韵辙特点、语言特性来阐释京韵大鼓的语言风格及语言特点。第七部分,即第6章是结论。

    • ¥45.1 ¥56 折扣:8.1折
    • 汉剧与汉派文化(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09)
    •   ( 57 条评论 )
    • 陈志勇刘祯 主编 /2020-05-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本书是国内专门研究汉剧与汉派文化的著作。在充分掌握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作者系统考述了汉剧在武汉及其周边孕育与形成的历史,还原了清末民国年间汉剧 四派归一 的繁荣景象,揭示了武汉近代都市化进程中汉剧在演出场所、舞台表演和伶人组织管理方面的变革。 本书还从 人 的视角观察艺人、观众在汉剧与汉派文化互动关系中的独特意义,重点考察了清末民初大批进城汉剧艺人的本地化,以及汉剧科班对汉剧艺人的培养情况。汉剧票友、票社与汉剧名角的双向交流,汉剧艺人在武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为和表现,都诠释了汉剧与武汉及汉派文化之间的不解之缘。

    • ¥37.5 ¥75 折扣:5折
    • 古韵悠扬水磨腔昆曲艺术的流变——长江文明丛书·文图本
    •   ( 37 条评论 )
    • 王丽梅 著,傅谨 审订 /2006-06-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世纪下半期以来,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跨学科合作,田野考古与科学研究互动,探赜索隐与争鸣辩论并进,把我们对于国史的认识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演进,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到发展,以往历史教科书上的许多知识、定论和成说,都在以惊人的频率被改写、修正和刷新。特别是推翻了从司马迁时代就已经根深蒂固了的“中原中心论”历史观,证伪了从传统“夷、夏”观衍生而来的有关中华文明的种种成说和定论,于是有了长江文明和地域史研究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本书在中国戏曲史的背景下描述了昆曲诞生、繁盛、衰落的过程,对其发展流变中的重要现象诸如四大声腔、家班、妓女与昆曲的关系、昆曲衰落的原因以及昆曲的保护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昆曲中的经典剧本进行了阐述和解读,使人们能够从中

    • ¥30.6 ¥38 折扣:8.1折
    • 昆剧折子戏研究
    •   ( 25 条评论 )
    • 王宁 著 /2013-02-01/ 黄山书社
    • 《昆剧折子戏研究》是全面研究昆剧折子戏的学术专著。论著廓清了折子戏发生发展和流变的历史面貌,就有关问题予以了精当的考辩;开辟了诸如“情境研究”、“词乐关系研究”、“排场研究”、“看点研究”等多项开创性命题;提出了“因词生乐”、“依行分戏”、“反哺”、“叠头成本”等多种全新的见解和观点。论著的重点在于探讨昆剧折子戏舞台化的手段和策略,并为当今昆剧的保护和传承提借鉴和参考。

    • ¥41 ¥52 折扣:7.9折
    • 昆曲:班昭(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
    •   ( 22 条评论 )
    • 李慧明 编译 /2015-07-0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昆曲《班昭》讲述了东汉时期生在儒学(史学)世家的女史学家班昭,如何在父兄相继去世以后,继承他们的遗志,排除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终于把中国历史上**部断代史《汉书》补充完整的故事。情节感人,寓意深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给读者带来一次非凡的精神洗礼。除了昆曲剧本,本书还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班昭和她生活的年代以及她的家庭背景,可帮助读者更深一步理解该剧的精华。

    • ¥42.5 ¥58 折扣:7.3折
    • 中国越剧小百花唱腔精选
    •   ( 3 条评论 )
    • 浙江吴越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编 /2008-11-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中国的越剧,从1906年在浙江嵊县(嵊州)诞生起,至今有102年历史,但与其他古老戏曲剧种比,她是年轻的。又因她生长在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很早就进入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并善于吸收其他表演艺术和戏曲音乐方面的营养,就较快地丰富和发展起来。 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张桂凤、陆锦花、毕春芳、张云霞、吕瑞英、金采凤等群星璀灿,各创流派,越剧唱腔多姿多彩,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许多精彩唱段至今传唱不衰,成为经典。 越剧遭受十年文革的摧残,艺术人才出现断层,青黄不接。为挽救危局,浙江省在文革结束后大量招收学员,并于1980年举行全省青年演员会演,1982年起,举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小百花会演,1 983年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接着成立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等,

    • ¥36 ¥48 折扣:7.5折
    • 晋商、移民与戏曲
    •   ( 80 条评论 )
    • 张春娟 /2018-04-01/ 中国书籍出版社
    • 《晋商、移民与戏曲》引入移民视角,以明清晋商和移民的视角来探讨山西戏曲在明清时代发展繁盛的原因以及传播流布的轨迹。并分设戏曲传播、戏曲班社、戏曲艺人、戏曲舞台、戏曲剧目五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此外,笔者多次深入山西省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以及山西省祁县贾令镇谷恋村,调查采访当地的民间艺人,了解当时的戏曲生存状况,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式为文本的论述找到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论证。山西戏曲过去的辉煌带给了我们今天太多的思考,关于如何在当今时代改革与发展戏曲艺术,笔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 ¥43.5 ¥58 折扣:7.5折
    • 齐如山国剧论丛
    •   ( 409 条评论 )
    • 齐如山 著 /2015-12-01/ 商务印书馆
    •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饮誉世界,这一成绩有赖于齐如山在其背后的鼎力支持。齐如山先生不仅为梅兰芳设计表情、身段、造型,还为其量身编写剧本。梅兰芳轰动美国的京剧之行也是齐先生提议、推动的。梅齐二人的友谊合作持续二十年之久。齐如山不仅是社会活动家,更是中国戏曲的研究大家。他出生于昆剧之乡高阳,在戏剧的浸润中长大,及至青年时每每趁出国之机观看西洋话剧。通过中西艺术的比较,对中国戏剧的表演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通过戏曲研究与实践,他得出戏剧“无论何处何时,都不许写实,有一点声音,就得有歌的意味。一点动作,就得有舞的意味”的结论。这个论点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戏曲表演的特点。 《齐如山国剧论丛》除选收了齐氏具有代表性的剧学著作,还首次整理集合了散见于报刊、杂志中的单篇

    • ¥38 ¥52 折扣:7.3折
    • 中国古典戏剧肢体语言表演基础教学
    •   ( 20 条评论 )
    • 肖英 著 /2011-11-01/ 上海书店出版社
    • 肖英编写的《中国古典戏剧肢体语言表演基础教学(附光盘)》上篇阐述了中国古典戏剧肢体语言的美学原理、特点和一般规律,并且辅以前辈艺术家在表演创作中大量丰富的实际例子,使得理论阐述更显丰润生动;下篇为训练教材,既有清晰的文字解释,又有图解和影像资料,操作性与实用性极强,比较适用于戏剧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

    • ¥37.9 ¥48 折扣:7.9折
    • 田沁鑫的戏剧场
    •   ( 288 条评论 )
    • 田沁鑫 著 /2010-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喜欢一种生活,极致——幻灭。不是人间颜色,找不着。极致不出去,幻灭也就可惜了。还是,凑合做戏吧。 戏是一种寄情手段,是梦。铃儿响了,场灯黑了,那个极处的舞台亮了……睁着眼,梦了…… 极致,幻灭,都在那儿了……

    • ¥35.5 ¥45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