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关戏剧导演的理论研究,也是一部较全面的教材。本书正是为有志于成为这样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青年而编写,力求告诉有志者,如何认识戏剧本体,如何掌握戏剧的种种艺术手段,并详细阐述导演艺术创造规律与工作方法。本书按教学的程序写,不把它写成纯导演理论著作,也不是写只讲操作的技术教材。体例上从元素解析、创作过程到导演观念的阐释;论述上注意顾及初学者,注重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列举大量演出实例,深浅适宜;内容上注意吸收和融汇外各家导演学派之长,力图把它写成一部视野开阔、能为导演教学和导演创作人员有所遵循的教材型学术著作。本书尽管没有深奥的理论表述,但视野开阔、立论中肯、论域系统、实例丰富,是一本帮助青年学生学习导演的好教材。
《京剧百首经典唱段伴奏曲谱》作者近年在从事教学和普及京剧艺术工作的同时,对曾经学习和实践过的京剧唱腔伴奏曲谱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整理,原则是尽可能保持当初学习的原貌,同时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了不动筋骨的微调。现从中选出百首唱段的伴奏曲谱奉献给大家,一则作为自己多年学习和实践的总结,再就是想通过它对从事专业的伴奏人员和喜爱京剧伴奏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京剧音乐是京剧综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唱腔又是京剧音乐中的核心部分。所以,唱腔伴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一个绝妙的例子,说明了这种音乐形式在天才作曲家手中,所具有的几乎是无穷尽的源泉和灵活性,Denis?Matthews在本书中分析了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并阐述其价值与魅力。
《牡丹亭》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儒生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手持一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沉浸在此梦中不能自拔,因为思虑过度,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下。其父杜宝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高品位、有个性的好作品是在条件下产生的。它具备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时代、社会、政治、文化、地域、审美及实践的长期积累,更是作者修养和品质的体现。主观方面是实践者的创作追求,从视觉衡撞到心灵的呼唤,创作实践中的艺术视角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视学习的思维方式、方法,启发、开掘艺术的思维和视角,充分展现艺术的个性化创造。因此可以说,实践者的创作过程就是把人们的视角从一般的认知感性向艺术的认识感受实践行转化和开拓,把人们普遍未能感受到东西,富有实践一性地表现出来,带人实践者批展现的艺术审美享受之中。所以,艺术的现视角是创作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会直接影响著创作的得失成败。
张仲年,梦想做电影,学的却是戏剧,导演出团得最多的还是电视剧。兴致勃勃地拍过20来部总计130余集电视剧,《逆火》算是代表作,1995年荣获德国6届伯林国际电视广播节大奖——“亚洲未来奖”。喜欢搞点理论研究,出版专著《戏剧导演》,挺受读者好评,于是再版。积累了几十篇长长短短的文章,汇集成《创意荧屏——导演的自我塑造》。17岁幸运地考进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从此扎根于这所美丽的校园。如今年届花甲,卸下副院长的重任,安静专注地做教授,带硕士生、博士生、潜心思索编写本书直至出版,希望再能至善至真地导演三两部作品,其乐无穷也。愿此生不枉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那些年那些戏:那些国家京剧院偶像级的艺术家们》由国家京剧院提供出版资助。书稿约10万字,黑白照片70余幅,记述了李少春、叶盛兰、叶盛章、杜近芳、裘盛戎、袁世海、李世济、谭元寿等中国国家京剧院前辈京剧演员的舞台艺术。作者系丑角演员,在中国国家京剧院工作多年,所记述的演员,或亲见其演出,或有交往,内容准确可信,艺术介绍角度专业,所配照片较为珍贵,为他们留下了一份可信的艺术资料。
本书为“外教社外国文学研究丛书”之一,简要介绍并运用多种话语分析理论和模式,如会话分析、话语结构、语言行为、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礼貌策略以及互动社会语言学等,对不同类型的戏剧对话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戏剧语言艺术的特点,探索了话语分析与戏剧文体分析相结合的途径,为戏剧文体分析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南戏遗响:轻歌曼舞梨园戏》是福建戏剧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福建省的戏剧文化,重点介绍了梨园戏、戏班、家庙民俗和戏剧界名人等内容。语言通俗,兼具历史和故事的生动性,且图文互动,可读性很强。
在20世纪,舞台设计最伟大的成就是它从建筑或画家的副产品而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在一个世纪中舞台设计的美学观念犹如走马灯似的层出不穷。它被认为是眼睛的音乐,或自然的一角,或表演的机器,或情绪心理的符号……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很难预测还会出现什么新的舞台设计观念。不过有一点应是确定无疑的,舞台设计总是一种视觉解释。当有些画家们不无夸张地表示他们的作品是对宇宙的体验和解释时,舞台设计者只是轻声地表示,他的作品是对剧本的解释,只是对呈现在舞台的“小世界”的解释。好的舞台设计提供给导演的不只是某些“语汇”,而是构筑“小世界”的“句法”,同样,好的舞台设计提供给观众的不只是一些视觉刺激,而是感知、体验、评价戏剧世界的航标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