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是奥地利 指挥家尼古劳斯·哈农库特的一本关于早期音乐理解和演奏的里程碑式著作,他探讨了如何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也 新了我们对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传统观念。哈农库特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它能够表达情感、描绘画面、讲述故事,甚至进行哲学思考。为了 好地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同时,音乐家应该像学习外语一样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并努力将作品背后的意义表达出来。他还强调,音乐表演需要音乐家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才能将其魅力传达给听众。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的著作, 是一部关于音乐哲学和
高甲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明朝闽南地区。为主要流播于福建漳厦泉等地、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居留地的地方戏曲艺术。 本书概述了高甲戏的历史沿革、乐队乐器,以及音乐遗产传承、创新的情形,详细整理了高甲戏的唱腔曲牌、器乐曲牌、乐器曲目曲谱及代表性传承人。全书共收录唱腔193首(早期传统唱腔17首、常用传统唱腔161首、新创唱腔15首),器乐116首(大吹乐63首、小吹乐53首)及锣鼓介数十首。
《世界音乐史:从诞生到20世纪音乐》梳理了从远古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的音乐历史,描绘了主要的音乐流派、音乐理念、乐器的发展历程,揭露了音乐历 的重大变革,列示了 代表性的音乐家,并提供了经典曲目的聆听建议。全彩插图丰富地展现了每个时代的音乐风采,动人的音符将从书页里飘出, 你敲开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大门。
本书是欧洲 汉学家钟鸣旦先生的又一部探讨礼仪之争的力著。作者的研究缘于欧洲所藏一批新披露的撰写于1701~1704年间的中文和欧语文献,礼仪之争过去通常被视为一个纯粹的欧洲事务,因而大部分对于中国礼仪之争的研究都倾向于欧洲一方,然而这批文献表明当时中国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这场争论,因此提供了这场争论中的一个独特视角。本书基于这批文献,从旅行文本、社会网络以及文化间论证三个主题出发,探讨了17世纪至18世纪礼仪之争中中国人的“声音”,着重讨论了当其时关于中国礼仪的知识是如何产生、传播和交换的,以及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对古代经典进行了怎样的新理解与新诠释。除了学术性研究外,作者还将这批珍稀文献的原件全部予以影印附于 ,使本书成为一部集学术性和资料性于一体重要汉学著作。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其 的声乐套曲,也是浪漫早期 有代表性的音乐杰作之一。 本书以引言和后语为外框,主体内容分为二十四章,每一章即以《冬之旅》的一首歌曲(共二十四首歌曲)为标题名和研究课题对象。全书的写作,涉及广泛的音乐、历史、生平、文学、美术、哲学、科学等相关领域的话题和知识,由舒伯特的这部名曲出发,邀请读者畅游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文化和社会的整体世界。 作者从《引言》中关于《冬之旅》这部套曲和 舒伯特的一般性介绍开始,回顾自己结识这部作品 和进入德语艺术歌曲之门的个人经历,从全书肇始 就立下基调—这是一本 从个人角度出发、并 将自己的表演诠释体会全面卷入作品解读的“经验 之谈”。虽然只聚焦一部作品,但书中的议题极为广泛,不仅涉及流浪、疏离、异化、荒诞等存在主义式的哲学命题,也深刻探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840-2000)》分上下篇,内容包括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1840-1949)、西洋音乐的传入和中国“新音乐”的萌芽(1840-1919)、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1920-1930)、“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音乐(1930-1940)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该书以浙派古琴的教学与曲目为基础,是古琴学习者的基本教程,适合古琴爱好者自学,也可作为介绍浙派古琴的概貌的资料。
《尺八简易入门》是 本尺八教学或自修教材。尺八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并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一个流传至今、且不分男女老少人人皆可学习和演奏的乐器。这一乐器曾经一度近千年被国人遗忘,直到近几年才在 逐渐流行起来,全书配以电脑清晰绘图,简明而系统地介绍了尺八的器型、结构、演奏姿式、历史和基本演奏技巧,并附有大量相应的练习曲目,广泛适用于从初学者到已掌握一定技能的尺八演奏者。
这些乐队是传奇,但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 它们是一种音乐创新、一种哲学、一个地区或厂牌的代表,它们都反映了美国 独立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段,它们的DIY革命改变了美国音乐。 独立音乐运动是对摇滚乐意义的重新开掘。大多数人视为局限的东西却被独立 摇滚视为美德。“民兵”称之为“经济即兴”。你不仅可以和自己的摇滚乐队搞这种经济即兴,还可以把它应用在工作、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中。你可以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搞音乐,也可以把它应用到任何你希望的事物中去。你只能对自己、对你所尊敬的价值观和你所尊敬的人负责。你可以主宰自己的存在。或者就像“民兵”在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们的乐队也可以成为你的生活”。 这本书是一份迟来的赞誉。《纽约时代》畅销书作家阿泽拉德以真诚、理性又 翔实的声音,书写
本书首先对声乐艺术的构成及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梳理了不同时期的声乐艺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声乐艺术表现特征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声乐艺术的流派及风格、基本规律、创造性等;然后对声乐艺术中的情感传达、风格发展、传承等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和研究。本书内容丰富详实,从声乐艺术的基础知识入手,然后层层展开,布局合理,逻辑严密,具有较强可读性。
《奇遇之年》甄选出超过225位作曲家的366首作品,每天一首,带领读者潜入一千多年的古典音乐深海。作者为每一首作品提供了动人的描述,让这些由来已久的音乐在当下生活里鲜活动人。除了通常被古典音乐史忽视的40多位女性之外,作者还为读者介绍了有着不同肤色、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曲家,让读者相信,古典音乐是一种生生不息、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 艺术形式。
编者以 经典+加 流行的理念收录了近年来,特别是近半年来 受吉他弹唱爱好者欢迎、流传 广泛的流行单曲、影视金曲共300首,并将其改编为适于吉他弹唱的曲集。每首歌曲均附六线谱、简谱、歌词,弹奏者可随着吉他优美的伴奏尽情演唱。本曲集具有容量庞大,内容经典、高 ,标注清晰、编校精湛、编排人性化的特点。
《尤克里里完整大教本——从入门到精通》定位为一部系统完整学习弹奏尤克里里的教程。不仅有初学者 需要的基础入门课程,还提供了中 的课程。既有基础入门与弹唱课程, 有指弹独奏课程,全面讲解尤克里里的各种指法与技巧。课程讲解部分针对不同学习阶段配备不同程度的练习曲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书中还配有丰富的指弹独奏曲集和歌曲弹唱曲集,曲目数量多,内容丰富,满足琴友的各个阶段的需求。同时,提供配套教学视频与音频(二维码)便于读者使用。 《尤克里里完整大教本——从入门到精通》不仅适用于自学, 适合琴行以及培训机构开设尤克里里教学课程使用。
你想过吗?我们为什么喜欢音乐?动物会喜欢音乐吗?为什么音乐会一直萦绕在你的脑海里?我们为什么会随着音乐起舞?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吗?……这是DK新近出版的一本面向少年儿童的音乐启蒙读物。本书为你提供了学习音乐知识和了解世界各地美妙音乐的一条不错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你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还能带你认识那些创作出不朽乐曲的伟大音乐家,了解音乐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动,又是如何改善我们的思维,对我们的大脑产生影响的。阅读本书时,请不要仅限于阅读,也要聆听书中推荐的曲目,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音乐迷。来吧,让我们一起踏上音乐之旅,聆听各个时代的音乐,从巴赫到鲍伊,学习音乐背后的科学知识吧!
本系列适合3—6岁儿童阅读。选取莫扎特、贝多芬两位音乐大师的代表作品,巧妙设计成发声书的形式,拉近高雅艺术和孩子的距离,从小给予孩子美的享受和启蒙,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在欣赏美妙乐曲的同时,配上五彩斑斓,色彩搭配丰富的画面,同时享受耳朵和眼睛,听觉和视觉的盛宴,欣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本丛书系一套研究岭南音乐文化的图书,它包括如下6本:《岭南民俗音乐的人类学阐释》《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岭南潮州音乐的社会心理学阐释》 《岭南乐器的乐种学阐释》《岭南广东音乐艺术特色阐释》《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阐释》。丛书或从人类学,或从乐器学,或从社会心理学去研究大岭南范围的音乐文化范围,其中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音乐文化问题。因此,从 大岭南 的地理区域上讲,我省的漳州与龙岩均属于岭南地区,两地的音乐文化同属于岭南音乐文化范围。从文化的角度研究音乐问题,是一个新的方式,具有开拓意义,且作者长期进行了音乐田野调查,功底扎实。 本书为 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 之一,系丛书的主打品种。这是中国*部以文化人类学及音乐人类学视角进行考察和鉴赏分析岭南民俗音乐的综论,其中的个案
这部教材是赵家珍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奉献的又一部经典之作。本教材是基于她多年来在古琴教学所获心得基础上的硕果。其中包含了古琴的基础知识、左右手的基本演奏技法、减字谱常识,编写了三十六首练习曲、十五首著名传统琴曲以及十四首古琴改编作品,并对大型古琴作品《古舞》进行了指法修订。本教材的经典之处在于:其一,她在分别讲解了左右手演奏技法之后,还突出讲解了技法的综合运用,体现出对作品演奏的实际指导意义;其二,除了传统乐曲,本教材还收纳了古琴新编作品。这些作品有些是她多年来创作改编的,体现出古琴艺术走向未来的时代需求与积极的探索精神。
莫利-佩吉先生(Morley-Pegge)在本书中讨论了圆号这种乐器,从 早期开始的猎号到螺旋形号角,过度到自然号,并比较了从那时起发展起来的法国和德国各自的传统特点,较细致地介绍了阀门乐器valvehorn在德国(1818年)和全调性乐器omnitonichorn在法国(约1815-1818年),以及他们的功能和各种机械装置等。 详细地阐述了演奏技巧的演变,从 简单的号角加入乐队到现代交响乐团所使用的圆号,包括像1349年哈顿的号角Hardoyn’scornures和准古典时期作曲家对圆号的要求等诸多有意思的细节。乐器的金属和制造生产,乐器的声音品质,“阻塞”音符,以及弱音器等问题,也在书中进行了讨论。书中还有过去的杰出演奏家的传记笔记,以及自从17世纪中期以来的部分制造者名单。除此以外,还列出了不同时期使用的乐器指法表,不同调性乐器的基本管长等普及性知识。
本书选编了笔者撰写发表的一些论文和研究报告,按照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基本研究范畴,由六部分组成,包括: 音乐教育教育及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睛研究; 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探讨; 音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音乐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音乐教育及心理的研究方法; 从20多年前投入音乐教育学和音乐心理学的学习、教学和研究以来,笔者的一贯想法,是为音乐教育学的知识积累,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同行,基础教育改革一线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对音乐教育感兴趣的教育界其他同行,提供一些这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方面的参考材料。出于这种想法,收入本书的内容覆盖了音乐教育学的主要范畴。就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和音乐、艺术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而言,本书可以作为教
中国非遗文化是中国本土 传统文化知识的集成体现,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活化石”,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而中国的 非物质文化 是中国非遗文化的 代表。中国非遗文化特别是中国的 非遗文化对外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本读本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选取琴、高山流水、七弦、十三徽、伏羲式、人身凤形、断纹、琴铭、斫琴、减字谱、散泛按、五音、十四宜弹、非弦不歌、鹤与梅、左琴右书、阳春白雪、知音、琴道、乐教等核心术语为知识节点,以趣味故事脚本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核心术语所承载的重要知识及文化观念。读本为汉英对照形式,以汉语核心术语为线索,加以文字解说,并配有趣味插图及互动问答等内容。适合作为 教育学院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学生,以及孔子学院等及海外其他汉语培训机构的中国文化读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