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如下特点:对象为西方古典音乐的业余爱好者。音乐家的生平、逸事从简,以作品的分析评价为重点。不堆砌术语。不罗列、不比较版本。将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欣赏习惯考虑在内,不盲从专家的看法。曲目外文标注准确、齐全,便于入门者网上查寻。
每一个承载文化美学和艺术硕果的土地,都有着属于它们的音乐符号。梭罗曾说:“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寻找到生命的春光。”本书源自 音乐评论家陈立先生在 大剧院所作的“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作者将视角聚焦于维也纳、布拉格、伦敦、柏林、慕尼黑、萨尔茨堡、威尼斯等世界音乐名城,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事,并将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异国风情画。书中配有数百幅精美画作和照片,并以二维码附上经典音乐片段。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何建成编*的《世界名曲管乐重奏曲集》根据管乐器的共性及特点,如音高、音域、演奏技巧等多种因素,进行移调编配,其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保持原作的基本面貌。全书以二重奏、三重奏乐曲为主,有易有难,演奏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选择演奏。本曲集适用于小号、单簧管、次中音号、萨克斯管等多种同一调性、音域适宜的管乐器使用。不同类、但调性相同的乐器,如:降B调小号与降B调次中音号;降B调单簧管与降B调萨克斯管,也可以交叉使用。曲集中三声部的作品可供两个相同调性的高音乐器和另一个不同调性的低音乐器演奏,如:两支降B调小号与一支C调长号;两支降B调单簧管与一支C调大管等。本曲集适合大、中、小学管乐团(队)的室内乐重奏训练,具备普及性及专业性的特点。乐谱某一个声部出现的双音,可以任选一音演奏。
“建党百年民族器乐颂歌系列”《流淌的歌声》由唐俊乔、宋小璐、汝艺合作编写,分竹笛、二胡、古筝三册,每册均收录红色歌曲100首,按创作时间排序,分为烽火岁月、和平年代、改革时期、和谐天地四部分。这套曲集
古典音乐圈和社会公众真的分属两个世界吗? 再次谈论古典音乐真就那么不合时宜吗? 两个世界间的高墙真就如此坚不可摧吗? 作者试图从社会层面捕捉古典音乐在过去十几年里走过的道路,尤其是她在全球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所呈现出的面貌和姿态。其中的一些人物、事件、话题和片断,离我们的世界很近,并*终组成了日常生活的画面,勾勒出我们每一个人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变化。 通过阅读王诗元*的《古典音乐拒*沉默》,读者至少能够确信,古典音乐远未沦为文化遗产,无论人们的听觉习惯和生活方式如何变化,她始终渴望并尝试着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每一个承载文化美学和艺术硕果的土地,都有着属于它们的音乐符号。梭罗曾说:“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寻找到生命的春光。”本书源自 音乐评论家陈立先生在 大剧院所作的“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作者将视角聚焦于维也纳、布拉格、伦敦、柏林、慕尼黑、萨尔茨堡、威尼斯等世界音乐名城,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事,并将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异国风情画。 书中配有数百幅精美画作和照片,并以二维码附上经典音乐片段。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少儿歌曲全集(修订版)》特点: 1.根据作品的曲调特色和歌词内容,把所收入的作品按三个声组来划分,即:幼儿组(3岁至7岁左右)、儿童组(7岁至10岁左右)、少年组(10岁至13岁左右),但在编选作品时我发现组与组之间的界线有些模糊不清,我曾经试图想把他们划分得更清楚一些,可是结果总是不够理想。有一天我忽然恍然大悟,我们自己在童年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生理上或是心理上其实都只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你不能够把哪一天明确地划分为幼儿阶段或是儿童阶段。因此,音乐作品也必然是随着儿童心理和生理的逐渐变化而变化的,明确的分界线是找不到的,但模糊的分界线却是明确的。因此,大家在歌曲集中一定会发现,有的作品在声组的划分上有些模棱两可。凡此种种,这些作品都属于 模糊界线上的 作品,但毕竟是少量的,大多数作品的
本书是一本多次再版的音乐入门经典教程,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的案头 之书。 作者首先在 部分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本乐理,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解读各种音乐要素。在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中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西方音乐 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其中包括爵士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摇滚乐等对音乐史的贡献。在第十一部分中,作者着意介绍了非西方音乐。 书中的“作品导聆”和“声乐导聆”是本书的 亮点,配有相应音频文件,读者可以对照书中对作品配器、力度、旋律、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声乐作品歌词的解读, 加轻松而深入地欣赏音乐。
本书精选从上古尧舜禹时期至晚清4000多年来历代名家吟咏山西政情、民事、风物的经典诗作150首,并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从壤父的《击壤歌》到汉武帝的《秋风辞》,从李白的《太原早秋》到张之洞的《井陉口》,以时间为坐标,从诗作的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了山西丰富璀璨的历史风情。一人一诗,一诗一译。*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了现代诗歌创作技巧,把一篇篇词义晦涩、表意含蓄的诗作,阐释为文辞优美、老幼能诵的“接地气”的文字,给予了古诗新的生命。本书每篇分为“阅读小引”“原诗”“译诗”“注释”四部分,“阅读小引”采撷了诗作所附载的诗外话题,包罗了诗作者拥有的精华事略、精彩轶闻,内容饱满引人入胜;“译诗”不仅是转换古今词义,而是译出情采,译出气韵,译出旨趣,译出文化品位与艺术水准,足以再现原作魅力的
本书包含了112首巴里奥斯的原版作品,这是本基于翔实的原始资料编撰而成的巴里奥斯曲集,这些资料包括了手稿、留声机录音以及1970年以前出版的作品集。
这一国家级科研项目迄今业已完成,其主要成果之一就是本书《神奇秘谱乐诠》。这是一个巨大而且艰巨的研究工程,《神奇秘谱》是明代宁献王朱权领导下的一个班子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和功夫所编纂的一部包含从汉魏到宋元各个历史时期的大小六十四首琴曲的我国部大型琴谱专集。它完成于公元一四二五年,距今已有五百七十八年了。众所周知,琴谱是以减字为载体的,它不包含具体的节拍符号。因此,要把古代琴曲的个性和风格音响化就必须对谱按弹,在演奏上求得对古谱的合理诠释。这一过程被称作打谱,然后,再用现代录音技术或通用的记谱法把它记录下来,使之相对固化,形成一种版本。打谱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化费了琴家多少的心血!当然,要把古谱弹好,琴家必须具备历史、哲学、文化、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很难设想一个在琴艺
软:强烈的一次被电影音乐触动,是朱赛佩。托尔纳托雷(GiuseppeTornatore)的《天堂电影院》,艾利奥?莫里康(EnnioMorricone)主责音乐。没想到,往后便展开了电影音乐的探险旅程,并从聆听者、消费者,进而成为这方面的研究者、文字生产者。过程随意,但也付出努力(还有与收入不相称的金钱),有主动争取,有无心插柳,重要的,还是相信:由心出发。 位心目中的电影音乐家,多年地位不倒,是普列斯纳(ZbigniewPreisner),虽然,他的多年拍档、我*的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已经不在了。心爱程度至收藏同一张专辑的不同版本,或同一专辑竟多购一张,是恐怕某天光碟刮花了,买不回来(其实是自己的不安全感在作祟吧)。由于这一对“天下无双”,我向自己许下心愿:下一站,波兰。 硬:2007年心愿实现,展望有天把这段波兰电影之旅,以文字
很多资深的乐迷以为音乐是要凭纯粹感性的,这自然是切身的冷暖体会;不过,在我们看来,听古典音乐更是对理智的考验,单纯的主观感受往往站不住脚,本书主要包括了绪言、巴赫 戈德堡变奏曲、巴赫 平均律键盘乐曲集、巴赫 六首大提琴组曲、巴赫 六首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巴赫 马太受难曲、巴赫 B小调弥撒、巴赫 康塔塔全集、巴赫 乐队协奏曲、巴赫 六首弦乐四重奏、贝多芬 第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六钢琴奏鸣曲、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全集、贝多芬 五部钢琴协奏曲全集、贝多芬 第三交响曲、贝多芬 第五、第七交响曲、贝多芬 第六交响曲、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等一些音乐作品。
肖邦创作的圆舞曲独树一帜,它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社交性舞会圆舞曲,而是供音乐会欣赏的钢琴小品。这些乐曲在保持舞蹈的节奏、律动,音乐特点和风格特征的前提下,在性质、速度和节奏等方面比社交性的圆舞曲*灵活、*多样,曲式也有所突破。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也贯穿在这种圆舞曲之中。人们称之为 音乐会圆舞曲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它离城市不远,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这片森林也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们的灵感。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原文为Zither,是一种拨奏弦乐器)。 这首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其结构属于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很长的序奏。两支圆号的旋律描绘了优美动人的风景,双簧管和单簧管吹出抒情流畅的曲调,象是牧人的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这句为人所熟知的语句虽流传已久,但二者之间的联系究竟在何处却往往很难说得明白。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家王昀博士,试图将从音乐乐谱中抽出的空间图式与建筑实体空间建立关联性,并将乐谱空间转化为建筑空间。而这种将乐谱与空间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思考以及将这种联系的转化过程加以示范的努力过程构成了本书的整体结构。 本书是一本适合建筑设计者、音乐家和艺术爱好者阅读的跨界设计的思考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