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乐音声:论戏曲音乐与器乐乐种之间的演变关系》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论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音乐分析、音乐形态分析的两种方式、音乐分析中的文化认知、音乐模式的分析方法、模式与音乐模式、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乐模式”范例、音乐制造过程中的“两种模式”与“三个层次”、有谱与无谱,不仅仅是乐谱问题!、从中国到“东方”等。
《炎黄风情四手联弹(适合8-10级或同等程度使用)》是作曲家鲍元恺在1991年创作完成,并于同年首演的一部由24首管弦乐曲组成的大型组曲。这部组曲以中国六个省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民歌为主题,组成了色彩绚丽的音乐画卷。本曲集是将原管弦乐曲改编为钢琴四手联弹体裁重新呈现。
《晨曦初露》要再版了,使人想起陈曦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故事,如果当初15岁的陈曦是一抹亮丽晨曦的话,现在的他是如日中天,华光四射了。 几十年如一日的苦练,夺冠,他的事迹可以激励千万琴童。后来经历了出国、手伤、手术、恢复,重新站上舞台和讲台的故事,虽然没有在这本小书中收入,但比他前半段的人生更为激荡、波折、感人。磨难是一种财富,是一种砥石,只有坚强的意志和对理想的不屈不挠的追求,才能成为一位的艺术家。 陈曦的成功当然要感谢恩师林耀基的栽培和提携,但在这里觉得更要感谢的是本书的作者、陈曦的妈妈李建华,这是一位的母亲。在发现了陈曦的音乐才能以后,是她辞去了一切工作,来到北京,住进几十个家长合租的大院里,成为一位全职陪读妈妈。每次上课都全程录像,每次课后都写好完整的笔记,她曾经告诉我
《一灯油快速识谱法(新版)(附盘)》,你应该如何看待这本书呢?为了实现你歌唱的目的,为了实现你演奏某一门乐器的愿望,请你把这本书当作一种人门的工具来看待。本书尽量减少深奥理论的阐述,从头到尾都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能力。轻松地迈出学习音乐艺术的步,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祝你成功。相信自己,努力就有收获,做美好的自己。让音乐陪伴你的左右,安抚心灵,陶冶情操。
《上善蜀水》交响套曲是2015年四川交响乐团委约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杨晓忠教授创作的一部交响乐作品集。该作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思想根基,借鉴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上善若水”的含义,套用为“上善蜀水”,聚焦于至善至美的巴山蜀水。作品以“水”为主线,贯穿整部作品的始终。作曲家用五个不同的乐章,形象地表现了“蜀水”的不同形态:Ⅰ.水韵——青流闻道;Ⅱ.水润——春夜喜雨;Ⅲ.水律——江河脉动;Ⅳ.水势——川江放歌;Ⅴ.水德——生生不息,力求表达蜀水所蕴含的“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至尚美德,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人生观。该作品获得2016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交响乐作品集上善蜀水交响套曲(第五乐章)/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建设系列丛书》收录的是其中的第五乐章。
《扬琴传统音乐作品精选》是中国音乐学院扬琴系列教材之一,与去年出版的《中国扬琴乐器法》是理论与实践的互补教材。本书经过不断发掘整理,收集了多种演奏版本,把分散在不同曲集中的扬琴传统音乐风格乐曲,以及一些未经出版的手稿进行重新整理、校对,对谱式和技法的标注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乐曲主要选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之前发表和流行的扬琴传统名曲及具有地方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品,还有对姊妹乐器传统名曲进行改编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