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要则:指挥技法和作品演绎的综合指导》分为指挥基本技术;指挥技法应用;指挥艺术实践;作品演绎和风格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连奏手势模式(四拍子);断奏手势模式(四拍子)等。
贾达群编*的《作曲与分析 音乐结构:形态 、构态、对位以及二元性》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 目(10BD039)。本书以结构学理论为经,以分析方 法为纬,立足于作曲实践,将音乐结构的认知范围扩 大到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哲学以及美学 等多个领域和多重层面;用多元方式和视角层层透视 音乐结构形态的诸种问题,以形成并构建对音乐结构 和形式之逻辑构态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以逆向 思维方式进入音乐作品,力图还原作曲家创作时的状 态及过程,并通过对该状态和过程在作品中显露出来 的形式化内容的分析和解读,找到深入作品内核*为 便捷与合理的路径,由表及里地论证音乐作品的深层 结构 天然结构态;再通过多视角、立体化地揭示 音乐结构的对位关系,进一步探求音乐结构的静态文 本与动态音响之间的二元性特点及关系并试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手势技术,下篇排演技术。不论是从台下训练,还是台上实践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翻阅合唱与指挥教材,手势的图解与曲目的排练作为主要内容,对于体系化的总结传承和排练技术的体系化介绍相对欠缺,本书的撰写,填补了此方向的空白。
据不接近统计,目前,我国与古琴相关的人员总数已超过200万人,是建国初期的2万倍。学琴之人也是高速增长,广大琴友们对古琴文学的研究得以更加深入。学琴者也开始对所学琴曲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研究学习,以达到更好的表现出其内涵之目的。因此,本书整理了存见古琴曲谱157部,将每一首琴曲所涉及的谱本进行汇编整理,形成一部较为完善的古琴曲谱发展脉络的资料丛书《历代古琴曲谱汇考》,以历朝历代的古琴曲谱版本为中心,从谱本年代、曲作者、词作者、篇幅、近似曲的历史流变进行对比研究,在保留原貌的同时梳理出主要脉络。本编在整理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古今文献资料,详见书内的参看文献表,在此对古琴界的先贤和当代现代古琴艺术大家表示感谢,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古琴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历代古琴曲谱汇考》丛书包括《阳关三
《旋律发展的理论与应用》一书对旋律发展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归纳,但还不是一本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教材。应读者的要求,作者在该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添了习题、例题和附录习题选解、参考谱例,并更名为《旋律写作教程》。《旋律写作教程》一书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进行旋律写作,如何将富有特性的核心材料发展为各种类型的单乐段结构,又如何从单乐段发展为各种类型的多乐段结构。《旋律写作教程》实际上就是一部作曲技法入门教材,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内容集中起见,撇开和声、织体以及大型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书中的习题、例题和习题解答是作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和习题示范,有些是在学生习作的基础上修订的。
赵之谦三十五岁之前作品大都为行书,大抵是颜体范畴,温雅洒脱,与何绍基有相通处。《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写于同治四年,赵之谦时年三十七岁。颜体的面貌已经不见,字形易长为扁,点画明显带有北魏碑志恣肆紧结的特点。虽不如晚年作品的浑厚与畅快,但雄强刚劲的碑体特点已经彰显,确实是他书风转变期的佳作。
自古以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歌唱着。把歌唱作为抒发人们感情的手段,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长。靠人声直接演唱的歌曲,是音乐艺术的品种之一,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作为文学的歌词,作为音乐的旋律,二者相辅相咸,相得益彰,共同完成着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情感抒发的任务。歌曲,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同时,由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见先秦《乐记》),又使其成为与时代联系好的艺术品种。好的歌曲,首先要有好的歌词。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歌词是歌曲旋律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意境深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声诗并著”(见李清照《词论》),既有诗的素质,又有歌的性能的“能唱的诗”,才能引发曲作者的创作欲望,激起曲作者的创作热情,挖掘出心中美的旋律。所以,好的歌词应该既可以同旋律结合成为一首好的歌曲,又是一首能
马克斯·鲁道夫编著的《指挥要则》 版出版于1950年,乔治·塞尔(George Szell)为 版写了序言,并称赞此书“系统和生动地阐述了复杂的指挥技法”“是 的、令人钦佩的成功创举”。此书常被称作“指挥的 ”,在美国 外指挥教材领域内独占鳌头。相信修订和增补后的第三版一定会是新一代学习指挥的学生喜爱的教科书。 第三版的正文重新安排为四个部分。 部分解释和举例说明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运拍手势模式。第二部分讨论基本模式的修饰,包括休止、延长、划分乐句、重音和切分。第三部分 深入讨论了指挥要做的工作,包括研读乐谱和排练技术。第四部分介绍作品演绎、风格和演出惯例等重要内容。其中的增补章节反映了作者对于演出惯例和指挥传统不问断的研究成果。 作者在第三版中创造性地使用了80多个图示来清楚和 地表示指挥的各种手势模
本书是为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本科学生而写,力图以“风格”为中心,以“组织”为总纲,从千变万化、令人目眩的音乐现象中,从古到今杂乱繁复的思维中,抓住两个要点:模仿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音乐风格的亲身模仿,学习历代大师所发现音乐奥秘,获得真谛,在此基础上激发自身的无穷创造热情。内容分八编:旋律写作、节奏集合模型、为一至两件乐器写作、模仿写作、前奏曲写作、歌曲写作、奏鸣曲写作,共24章。本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科学性。此教程布局严密,逻辑性强,循序渐进,由音线条写作入手,从旋律形态到调式交替,到节奏模型,然后进入为一件、两年乐器写作,再进而强调组织方式,从前奏曲、歌曲等简单结构进入变奏曲、奏鸣曲等高级结构,其程序编排既有科学性又具操作性。二实用性。本书习题的设计十分有趣。无论旋律写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家朱伯雄先生主编,可以看作是《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姊妹篇。全书共分八大篇六大卷,上始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古印度、古代非洲和美洲以及中世纪欧洲美术;中起意大利与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17世纪巴洛克与古典主义、18世纪罗可可和19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等;下迄西欧近代诸流派,以及20世纪出现的现当代各种流派。本书除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的美术发展状况和美术史上有影响的艺术家个人生平和作品外,还对20世纪中期前出生的一部分具有开创性的当代艺术家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另外,本书还分编介绍了俄罗斯和苏联时期对我国美术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家,以及日本的美术。全书以介绍艺术家为本,融原作介绍、史实知识和审美研究为一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