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般歌曲、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为主要研究对象,适宜于开始进行歌曲写作并熟练掌握五线谱,以及有初步和声知识的读者阅读。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从拿到歌词以后,如何一步步写下去,亦即结构是如何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和延展下去作为主线的,因而结构布局,曲调和歌词的结合以及一般性的歌曲写作技巧是上篇的主要内容。下篇则是对有关歌曲体裁以及写作的一些技术性内容进行阐述。
指挥艺术涉及较广的知识面,《指挥法》也可以有种种的写法。本书力图结合我国指挥专业的具体情况,由浅入深,尽量系统、全面地介绍这一专业知识。书中除对基本技术作某些分类归纳以外,更多的篇幅属于经验总结性的叙述。
目前网络歌曲非常流行,许多走红的歌手都是从网络翻唱歌曲开始提高知名度的,网友们自娱自乐的翻唱活动也开展得非常热闹,本书正是针对这股网络翻唱热,从硬件配置、音频编辑软件使用方法、伴奏制作、录音设置、实战录音、后期效果处理、CD刻录、封面设计、音乐上传等各个方面以简单、实际的方式教会读者成为一名网络翻唱的高手。本书读者定位不仅面对众多的网络翻唱爱好者,还有那些接触网络不多但也喜欢自娱自乐的音乐爱好者。
本书是一部全面阐述指挥艺术的理论专著,是针对工作在线的年轻专业指挥或非职业乐团的乐队指挥而编写的一部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备的指挥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七章,主要介绍了指挥艺术中乐曲的排练及其准备,指挥艺术与音乐情绪的启发,指挥艺术风格等内容。
BAND-IN-A-BOX就是超级智能作曲大王!只要你对音乐有着一股不灭的热情,只要你有些许的乐理知识,那么,来吧!我们将会手把手教你:和声编配、软硬设置、音乐制作、音频处理……轻松打造一个人的超级乐队! 《Band—in—a—Box》属于“酷玩电脑音乐教室”系列丛书中入门级产品。手把手教读者使用著名的Band—in—a—Box智能作曲软件。主要面向初次涉及电脑音乐制作的爱好者、音乐系学生和音乐教师。内容涵盖电脑音乐制作所需的基本乐理和声知识、硬件配置要求、实战音乐制作、音频录制及其他高级应用等。既是一本专门针对入门级爱好者的“傻瓜书”,也可作为供专业人士参考的软件工具书。
本书是一部关于民乐指挥的专著。它是一本从指挥艺术的角度对民族乐队进行全面审视和解剖的专业性较强的论著。作者将长期从事民乐指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各种体会加以归纳、解析、综合、比较,从感性知识到理性概念,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挥笔成文。 本书并非通常概念中的“指挥法”。除了部分章节涉及到某些指挥技法和基本常识外,它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是民族乐队指挥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和基础性知识,并由此而对乐队总体结构和各声部功能与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所针对的应是有志于学习或者业已从事
《旋律发展的理论与应用》一书对旋律发展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归纳,但还不是一本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教材。应读者的要求,作者在该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添了习题、例题和附录习题选解、参考谱例,并更名为《旋律写作教程》。 《旋律写作教程》一书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进行旋律写作,如何将富有特性的核心材料发展为各种类型的单乐段结构,又如何从单乐段发展为各种类型的多乐段结构。《旋律写作教程》实际上就是一部作曲技法入门教材,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内容集中起见,撇开和声、织体以及大型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书中的习题、例题和习题解答是作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和习题示范,有些是在学生习作的基础上修订的。
音乐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艺术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冈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本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音乐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满足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应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适应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需要,*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反复征求意见,研制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 《方案》和《
本教程分为三部分:上篇、下篇和附录。其中上篇综述通用记谱材料,适用于所有乐器;下篇逐章讨论专用记谱材料,分别适用于各类乐器和人声。在谱例安排上,上篇各章节谱例多选和实际作品中的片断,下篇谱例多为图解性谱例。附录中则选编了完整的作品和相对独立完整的作品片断,其中综合运用了教程中所涉及的多种现代记谱法,并附有简短的说明。附录中的谱例主要留给读者自己分析,作为读谱实践的练习。每章后附有习题其中思考题无答案,练习题中带*号者有参考答案。
本书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为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有较大重复,删减了以下内容,例如,《乐理》中出现的“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声乐教学法》中出现的“歌曲的常见体裁、歌曲的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等重复知识部分。针对学生在主题素材的运用与选择方面的把握不足,在记写歌谱、修改歌曲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教材相应增加了“创编歌曲”、“乐谱的书录格式与习作修改”两章内容。教材内容旨在重点阐述歌曲旋律写作的技术与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分析中理解和掌握写作歌曲的方法。 在教材体例的安排上,为加强指导分析和写作的力度,设计了“艺术实践”、“艺术探讨”、“写作探索”等实践环节。“艺术实践”重在课堂体验,“艺术探讨”重在指导讨论写作技术等问题,“写作探索”则把分析、写作时的重点、难点如“旋律的转
本书通过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曲家的典型作品,学习研究当前世界上已经规范化的分析方法学;通过展示原作的曲谱及分析图表,认识不同技法、风格的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 本书还从作曲技法的演变过程中,选取代表性作曲家的一些典型的小、中型作品作为谱例。 对于本书的写作宗旨,笔者还有以下一些构想。 首先,20世纪音乐分析是对本世纪所产生的某些具体音乐分析的学习。上述分析方法本身就产生于20世纪,学习的*初阶段需要追溯到一些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以便于学习者理解某些现代音乐作品同传统音乐作品的继承关系。 其次,20世纪音乐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本世纪的近现代音乐作品,通过学习和分析实践,学习乾应当在理论上理解上述音乐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会 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类型的作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是断然的、严厉的,那只是在排练的时候,为了达到完美有时排练延续的时间很长。可悲的是有人表现出不满,有人心不正焉,有人发牢骚说太累,有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精神,这时大师暴跳如雪,狠狠地呵斥起来,对那些起不想完成自己责任的人提出尖锐批评。因为他那敏锐的艺术感觉受到玷污,他要求毫无保留在奉献给艺术,他有权要求乐队乐手、歌唱家和合唱队员。 然而当指挥家离开了排练厅,他立刻忘记了所有的抱怨,成为一位极其友善、真挚、充满人情味的人,他甚至会有排练时所发生的一切感到些许不安。
本书从计算机音乐的发展历史讲起,详细介绍了MIDI的起源及MIDI技术规范、MIDI应用软件和编程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汇集了作者们在Windows平台及单片机软、硬件平台下进行MIDI应用开发的一些成果,包括MIDI编辑播放器、MIDI电子琴的设计等内容,并对MIDI技术在声控电子乐器技术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 本书图文并茂、脉络清晰,易于读者自学,书中附有许多的编程实例及完整的程序代码,适合广大计算机音乐及多媒体技术工作者、产品开发设计人员及MIDI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计算机及电子、电声技术专业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音乐是感情的产物,作曲实质是一个内心情感的独白、宣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思维占主导地位,作曲技巧只是手法,是情感的载体,作曲家借用它来抒发情感。 本书主要通过大量的作品实例分析,讲述了歌曲写作与合唱改编的各种技巧和运用手法。分析时注重理性认识,同时也强调了感性认识,让读者领悟、感受到各种技巧的表现性能和实际效果。
本次修订版主要是在记谱规格上做了一些调整。如表情术语增加了中文解释,强弱记号按照现行记谱法统一等,目的是为了更加适合当前人们的读谱习惯。同时,为了能在乐谱中反映出一些原作的记谱风格,我们还在不会引发歧义的情况下保留了一部分过去的记谱方式。如“调”的标记,个别演奏符号等。
本书结合采用了两种探讨方法:一 分析名家作品,重点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二 实际写作音乐曲式。作为一本分析教材,它把《和声的结构功能》中的后面几章,特别是第十一章《用于不同作曲目的的进行》作了更详尽的阐述。作为一本作曲初步练习的教程,它扩充了《初学者作曲典范》这本提纲中的素材。 在本书中,像在他所有的音乐实践手册中一样,勋伯格的教学法主要并不是只着眼于理论上的考虑,而是还立足于揭示作曲的基本技术问题,并说明如何用若干不同方式加以解决。通过这样的探讨,鼓励学生在评比许多可能性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作者从事流行音乐实践和从事理论研究写出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你会看到典型的例证;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因为本书从全新角度去解剖“麻雀”,其内容包括:音乐的基因、结构、关节、流线、色彩、脉搏、形态、记忆点、冲动、接口等十九章节。对于歌曲旋律写作的音乐人及创作型歌手、制作人来讲是一本易掌握的自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