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曲和乐曲的关系是—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把共性的演奏技法掌握熟练,个性的乐曲表现需求就必然得心应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们要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理解学习目的,本着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稳步提高。而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是重视基础训练,练习曲则又是基础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合理地、全面地、逐步地给予学生演奏技术的营养,经过对不同功能练习曲的认真训练,使学生掌握与熟练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法,从而使他们在学琴之路上茁壮成长。
那些年,自己还小的时候,一直在学琴,除了练习老师布置的曲子外,特别想演奏一些喜爱的、熟悉的小曲,可当时由于没有首调、固定调这些概念,也找不到现成的谱例,凭借自己的记忆来演奏通常难以成调,就算调子熟悉自己也不会安排弓法、指法。 近几年,教了很多学生,也是按传统的教材进行教授,偶尔将学生喜爱的歌曲编配好,学生演奏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有时候他们需要在一些小型的演出中演奏一些小曲,他们也乐意选择这样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所以,也就编写了这样一本书,如果你正在学习小提琴或者你曾经学过小提琴,这本书都能够帮助你。 这本书有这样一些特点: 1.精选144首海量的乐曲,古典乐曲、流行歌曲、中外民歌、经典儿歌、电影歌曲等各种不同风格的曲子都有收录。乐曲旋律简单,优美,易上手。 2.随书光盘收录了精心制
近二十年来,音乐艺术的考级活动在全国普遍展开,这对小提琴的普及教育无疑起到了推动与促进作用。如何更好地提高青少年小提琴演奏的质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来看,各地区的考生与众多学琴的青少年,演奏的水平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从事业余教学的师资水平不同,部分老师由于自身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很多作品又未曾上手练过,尤其对协奏曲这一重要的演奏体裁,无论作品的时代风格、曲式结构,还是演奏技法,都不是十分了解和熟悉,由此必然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而对广大学生来说,更是由于对协奏曲这一最能充分体现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演奏体裁缺少足够的认识,仅是把它作为考级的一项内容来练习,以致对于作品的音乐表现连同许多为表现风格和内涵而必须掌握的演奏技法都未能真正掌握。 本书汇集了学琴过程中普遍
这套由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教学团队编纂的《中提琴重奏曲集系列》乐谱,共分四册。选取了中外较为经典且被大家熟知的音乐作品,改编成多把中提琴形式来完成演奏。改编建立在四部和声的基础上,每个声部都可再分,演奏规模也可以依据不同需要而定。在《中提琴重奏作品系列》(一)中,收录了我国有名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教授改编的乐曲《帕萨卡利亚》,当代奥利地作曲家福斯特改编的乐曲《雷电波尔卡》,年轻的中提琴演奏者王柏淳改编的乐曲《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及中国青年作曲家石昱创编的乐曲《茉莉花——民歌主题幻想曲》四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及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些乐曲充分发挥了中提琴乐器的特性,将乐曲的音乐性、乐器的音色属性及演奏者的技艺地契合起来。
这部新版的《克莱采尔练习曲》是凝聚了四十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这些练习曲的演奏技术标记,尤其是左手的指法,与当前流行的彼得斯(Peters)版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流行的版本中,其大部分是遵照原版的。而本书的指法和弓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和经过论证的,力图符合音乐逻辑的要求并使发音洪亮。它不仅对于那些初学这些经典练习曲的人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能满足那些遇到技术问题时重温这些练习曲的人的需求。与传统标记的相对照和对潜在因素变化的思考,无疑会激发小提琴手对他的乐器性能的新认识。 事实表明,《克莱采尔练习曲》在小提琴教学中常常被过早地使用。这样会降低这部举世无双的练习材料的教学价值,也大大地增加了技术上的难度。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在他还未能熟练地掌握把位和音阶时,使用这些练习曲将会大大超出他的演
莫扎特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K218)1775年完成于萨尔茨堡。现在的这个版本是根据个全集本与1933年由鲁道夫·格伯(Rudolf Gerber)根据莫扎特手稿的修订版本完成的。该手稿是柏林德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遗失。 在这个版本中,钢琴谱上方的小提琴谱遵照了最初的版本,没有添加任何东西。独奏小提琴谱上添加的弓法用虚线标出,还添加了力度标记,这些标记使用了小号字或者很细的线,有些必须加的标记加了括号。
本丛书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考级系列丛书的小提琴卷,适合于浙江省内的小提琴考级学生。书中有规范的“小提琴持琴、持弓姿势与常见错误姿势示范”以及“考级要求与演奏指导”,是小提琴学习者的书之一。本丛书共四册:《1-3级》《4-6级》《7-8级》《9-13级》,每本都含有考级必须的“音阶与琶音”“练习曲”和“指定曲目”。
本套精品乐谱系列涉及了目前小提琴教学中所普遍使用的一些重要核心曲目,其中不乏维瓦尔第、巴赫、莫扎特等大师的杰出名作。这些作品借助日益普及的社会音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也由于被过多地用作技术训练的工具或服务于其他功利目的,它们常以单乐章的节选形式被置于各式各样的教程中,且充斥着为迁就初学者而额外加入的弓法、指法和表情记号等等。这多少影响了人们对于这些经典曲目的全面理解与正确认识。为了让这些的音乐作品既能够被还原为完整的艺术品,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研究的实用目的,我们为此次的乐谱出版设计了一套独特的编辑制作原则: 1.文字撰写方面每首作品都配有详尽的文字说明,包括“相关背景”、“音乐分析”、“演奏提示”和“版本说明”等几个部分。“相关背景”和“版本说明”中主要介绍与作
《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增订版)》是卡尔·弗莱什的学生、英籍奥地利小提琴家马克斯·罗斯塔尔对具有60年历史的世界最的小提琴音阶体系——《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的修订和扩充版本。该版本为适应现当代小提琴演奏趣味和技术的要求。
为什么教琴学琴离不开音阶?循什么样的“序”来练音阶?历来的音阶教材,从赫利莫利(Hrimaly)到施拉迪克(Schradieck),从舍夫契克(Sevcik)到卡尔·弗莱什(CarlFlesch),从伊丽莎白·吉列(ElizabethGilels)到阿尔伯特·马尔科夫(AlbertMarkav),以至笔者自己编的《小提琴音阶系统》,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徐多沁老师这本《小提琴循序音阶》集多年的教学经验,一格,不但提供了从入门到高级,一步一步的各种音阶材料,而且公开了他教学成功的多种秘诀、口诀:入门音阶以及手形均按由易到难次序编排;凡半音均用记号注明;很早就提供双音练习;抬落指与换把均有独特的方法提示等等(欲知他教学如何成功,请参看《徐多沁小提琴集体课教学法》一书)。
二重奏是训练室内乐演奏的基础。要求两个声部相互配合默契、协调、平衡“角色”转换自如,其音乐、力度、语句、节奏等融为一体,从而能完整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容。 由于二重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听辨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可为以后学习室内乐其他形式的乐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精选”以小型乐曲为主,油浅入深,适合初、中级程度的学习者选用。它不仅提供教学之需,也是舞台演出的适用曲目。
这本乐谱是《新编莫扎特全集》中的一部分,即《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钢琴缩编非常接近管弦乐队原谱,其技术难度适合家庭或室内音乐会演奏的程序。这个版本也很适合演奏家准备协奏曲的演出而用。而小提琴家伊戈尔·奥齐姆提出的演奏提示标注在小提琴分谱与钢琴缩谱中。
为了配合小提琴考级活动,北京少年室内乐团多年来坚持利用寒署假举办了不同内容的考级曲目演奏会,受到了广大琴童和家长的欢迎以及社会的热切关注。 为了使演奏的色彩更加丰富,编者多年来陆续将1-8级中常用的协奏曲作了乐队配器,使青少年朋友在音乐会的演奏中能听到作品更完整的音响效果,从而也增强了练习和演奏的情趣。 这里所汇集的前16首新配器的协奏曲,和那些高难的大协奏乐队配器之区别,就在于基本采用了弦乐队演奏用外,对于各少年宫、少年之家的乐队,各大、中、小学校的乐队,以及一些集体课教学的培训班也都适用。在编制上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多至几十人,少至十余人均可。只要演奏整齐、配合默契、速度准确、强弱分明,就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