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龙与李斌两同志合作的《二胡重奏练习曲乐曲20首》,以“重奏技术练习”、“儿童生活素描”、“时代生活歌声”三个部分构筑了富有新时代探索精神的艺术框架。在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指导下,每曲配以简明扼要的演奏提示,这样,既能满足广大青少年日益高涨的学习二胡的兴趣与愿望,又能使学习者练习目标明确,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尽快提高演奏技艺的目的。 张飞龙同志是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70年代毕业的,二十多年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硕果颇丰,他与李斌一起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在探索与追求中创作,为充实和丰富二胡的教材作出了努力,正是这咎精神推动着二胡艺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一代又一代二胡艺术家的辛勤耕耘下,二胡艺术之花在21世纪必将开放得更为绚丽夺目!
本书精选了王莉莉的二胡演奏中外民歌100首。
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音色甜美、圆润、明亮、厚实。二胡的音质接近入声,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二胡演奏特别能体现中华民族音乐气质美和韵味美的艺术特性。作为独奏乐器,二胡可以把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得丝丝入扣,维妙维肖;作为合奏乐器,二胡也是民族乐队的主体,常常担任乐曲的主旋律演奏,是乐队中的主角。二胡是自娱自乐、遣兴抒怀的称心乐器。 本书名为《二胡学习问与答》,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启蒙入门篇;二、技术训练篇;三、名曲欣赏篇。其中、二部分,是以问答的形式来解答和介绍在学习二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二胡爱好者们经常所提到的问题。这两部分是以二胡考为主要线索,以二胡业余教学中的技术训练问题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探讨和研究。第三部分,着重介绍十五首二胡名曲的创作年代、乐曲曲式、
这些歌曲是中国人民的心声,它像一个历史的画卷,描绘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各个侧面,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它们。
许讲德是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国家一级演奏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女二胡演奏家之一。她以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二胡演奏艺术上不断获得丰硕成果,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深得群众喜爱和同行们的赞誉。 在近半个世纪的二胡演奏艺术生活中,她先生演奏了《金珠玛米赞》、《喜唱丰收》、《三宝佛》等众多作品。她以娴熟的演奏技巧及热情奔放、激情纯到此为止、流畅如歌的表演赋于乐曲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她演奏的作品除台加演出外,很多已在电台播放或录制了唱片等。这些作品多为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易于普及,但又不失民族音乐高雅品位的艺术负范。不仅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欣赏曲目,也是艺术院校教课学习和年轻二胡演奏专业工作者的范本。
本书收集了王莉莉布鲁斯、拉格泰姆风格的二胡独奏曲20首。
本书继续以“重奏技术练习”、“重奏琴声悠扬”、“时代生活歌声”三部分构成框架。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移植改编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外歌曲,通过演奏熟悉的旋律,旨在提高练习者对音乐旋律的整体控制能力,包括音准、节奏、旋法等,提高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与表达,提高学习二胡的兴趣。而就练习曲与乐曲的关系而言,两者虽有区别,但又是密不可分的。二胡的两根空弦就深涵着无尽的乐思,长弓缓缓奏来,似空谷中的回响,又如思绪万千的遐想;短弓铿锵的急奏,犹如战鼓的敲击,又似行军中匆忙的步伐。因此,大量已经旋律化的二胡练习曲在特定速度的规范下也就必然表现出特定的音乐思想,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练习曲也完全可以冠以标题而成为乐曲,闵惠芬老师的《长弓练习》后来易名为《忆江南》就是典型的一例。
二胡艺术自刘天华先生20世纪初首开先河以来,一直与时代同步快速发展,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人才与优秀曲目,有关二胡的各种教材也是浩如烟云,目前更是琳琅满目,但仔细一,涉及二胡重奏方面的则很少见到,因此上音校友张飞龙和同事编著的这套二胡重奏系列丛书的出版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点,对二胡艺术教学中的专业与业余学习者都是在有裨益的。作者匠心独运,丛书颇具时代特色的是将练习曲、乐曲、歌曲改编三位一体形成创作主线,每集既能主线贯穿,又能各具特色,从而形成系列。而本书作者也都是在教学、科研、演奏、作曲等方面多路并进的高校老师,在二胡音乐的创作中也呈现出深厚的理论作曲功底,故此,这些都是很值得称颂的。相信这套二胡重奏系列丛书的出版必定能对推动二胡艺术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书收集了王莉莉爵士、摇摆风格的二胡独奏曲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