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是在广大群众中喜闻乐见的乐器,以其悠扬动听的音色和便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本书从最基本的单音开始教授,逐步过渡到多音吹奏,书中收录了众多的口琴练习曲和简单的乐曲,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适合广大口琴爱好者使用。
亲爱的同学: 欢迎来到奇妙的器乐世界。当你拿起大号的那一刻,你将会开始一次激动人心的体验,它充满挑战,也得益丰硕。如果你能认真学习、勤于训练,很快你就能发现演奏美妙音乐的欢欣,体验为自己、家人、朋友甚至音乐会听众演奏的满足。 希望你能在音乐之路上收获精彩的人生。 练习——迈向成功的关键。 在你每天的时间表里安排一个练习次大号的时间,如果你把练习大号看成和你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同样重要的话,你将每天都会有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它。 试着找一个能让你全神贯注的地方,固定下来每天练习。先做一个例如长音或简单的技术练习,把这些作为常规的热身训练,就像一个运动员一样,在你演奏前先要让你的大脑和肌肉活动起来。 刻苦练习课堂中所指出的难点以及乐队普中的困难片断,直到可以地演奏它们。
《从零起步学笛子(修订版)》意在为初学笛子的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提供浅显易懂的学习方法,使之一开始学吹笛子便能有一个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除了必须的各种指法、音阶、练习曲外,笔者参考了大量的目前在全国中小学生中使用的音乐教材,从中选编了一些同学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地方民歌,还有音乐欣赏课上常听的一些外国儿童歌曲、民歌及乐曲。将这些乐曲编成笛子曲作练习之用。同时也选编了一些我国笛界前辈和大师们的精典之作——笛子独奏曲目,以开拓视野或作为前面练习的一个总结,或作为学校,班级音乐会曲目。
在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的创作中,为儿童而写的,或用童话、神话为题材的作品占有显著的位置,甚至在某些非儿童题材的音乐中出现儿童形象。如清唱剧《保卫和平》、《第七交响曲》末乐章。这些音乐都深刻而精确地揭示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和明朗活泼的性格。 普罗科菲耶夫在思想上和创作上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他年青时以十月革命不理解,表现了政治上的徬徨,艺术上受着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严重影响。但经过了侨居国外十四年的切身体验,终于认清了应走的道路,于1932年回到社会主义的祖国——苏联。从此就出现了他创作中生涯中丰产、成熟的时期,绝大部分优秀作品都是这时期中写的。《彼佳与狼》就是其中之一。 《彼佳与狼》在写作技巧上有许多独创之处,更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特点: 一、通俗性和专业性相结合;首先是旋律鲜明
管乐队合奏所发生的音响和律动,不仅有着阳刚这气,也有着阴柔之美。更重要的是管乐队演奏的进行曲,铿锵有力、错落有致,能够使我们的心灵激越;能够统一我们的步伐;能够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正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奔向更加现代化的光明未来所需要的。 为了更好地欣赏管乐队演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为了让广大听众和音乐爱好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管乐队演奏的作品,福建艺术学校青年教师林东波同志特意编著了《中外百首铜管乐曲赏析》一书,作者积多年研究心得与体会,从各个方面对管乐队的乐曲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细微的分析,从音乐主题、乐器配备、配器手法、音色对比、和声手法以及曲式结构,多方面地向广大听众展示了管乐队的音乐的艺术性、民族性、社会性和它的整个音乐领域中的独特性。 本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
贝多芬对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哥德怀着很深的敬爱,曾为他的许多诗篇谱曲,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友谊。哥德以16世纪弗兰德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为题材的悲剧《爱格蒙特》使贝多芬感到十分激动,他为该剧写作了十段音乐,其中流行的是序曲。《爱格蒙特》的音乐于1809年至1810年初之间在维也纳写成,1810年6月首次演出。 《爱格蒙特》序曲高度集中了哥德的戏剧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热情地歌颂了弗兰德的人民英雄和领袖爱格蒙特伯爵,他由于领导人民起来反抗异族压迫,后被捕入狱慷就义。序曲表现了被压迫人民为争取自由的艰苦奋斗和以牺牲换取幸福、欢乐的坚强信心。
本书共选编了25首乐曲,紧密围绕中小学音乐教材,曲目均选自中小学音乐课本里的歌曲。在难度上,尽可能做到简明、浅易,让一般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能够使用。 为了配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我们编写了这本为中小学生使用的《口琴重奏合奏曲集》。我们编配的这25首乐曲,都是选自于中小学音乐课本。这样,便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使用,同时,也可以在课外活动的练习和演出中使用。 在编配时,我们按照口琴的特点,基本上保持原来歌曲的曲调,仅在和声或织体方面进行了配置,一部分乐曲还加上了节奏乐器伴奏。以利开扩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本曲集中的大部分乐曲既可以作为重奏曲使用,也可以作为合奏曲使用。重奏、合奏曲也还可以改做齐奏曲使用,只要找准合奏曲谱中主旋律所在的声部,按主旋律进行齐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标志作曲家印象派音乐风格成熟的部作品。1894年完成,同年在巴黎首次演出。 《牧神午后》在欧洲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以它在调性、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独创性,形成了一种新的所谓“印象派”的语言,从而打而了现代音乐的一条新的道路,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业余音乐定级考级活动正在我国蓬勃开展。其覆盖面之广、门类之全、参考人数之众。已大大超出有关人士所始料的规模。三四岁学琴,大人带孩子成群结队地参加考级,正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以上现象充分反映了人们对艺术生活的需求和渴望,充分说明了包括美育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观念正深入人心。这无疑对社会进步、教育发展、乃至国民素质的提高,均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并为之产生深远的影响。 音乐考级源于英国,起初是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考级机构兴办的一种以器乐为主的校外音乐考级制度。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在我国青少中掀起的学习器乐的热潮,这一考级制度即开始为我国音乐界所关注。1988年,上海音乐家协会率先在开展了业余钢琴定级考试活动。尔后,考级
这是一本介绍单簧管基础知识与演奏技巧的实用性音乐图书。全书内容从入门的角度切入,就学习单簧管的基本条件、记谱方法、吹奏技巧训练、乐曲练习提示等做了精炼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学前综述、基础练习、乐曲等。全书内容实用,乐理知识易学易懂,吹奏方法与技巧讲解到位,适合单簧管爱好者学习使用。
弗朗索瓦·德维安纳(Francois Divienne)于1759年1月31日生于马恩的若安维尔,1803年9月5日卒于巴黎。他是一位长笛演奏家、大管演奏家,还是一位创作了歌剧、交响曲和室内乐的多产作曲家。此外,他还是一位很好有影响的教师,1795年巴黎音乐院创建之初就担任长笛教授。他在1794年出版了《长笛理论与实践新论》,本书的18首二重奏就是从《新论》中选出来的。德维安纳的《新论》对分句和发音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这些二重奏虽然从形式上看简单易奏,但其中包含了为多种风格准备的很有价值的练习材料。 本书所依据的版本是伦敦的大英图书馆藏本,没有注明日期(大约为1800年),书架编写为g.239a。编辑所加的连线用虚线表示。原版上面明显的笔误已经改正,未一一注明。本书所有的力度记号都是编订者加上去的。
这是一本简单的入门教材,即便你对乐理知识一无所知也能让你学会! Cross Harp(交叉把位) Bending(压音) Solospiel(独奏) Riffs(重复段) Lntros(导入) Endings(尾曲) 口琴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不管是现代的摇滚乐还是传统的蓝调音乐或者美国乡村音乐,口琴在任何地方都以他的简易的演奏,独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布鲁斯口琴教程还涉及到以下内容: --蓝调音阶图解 --独奏的技巧 --交叉和不交叉的把位演奏 --压音练习 --口琴音调表 即使没有乐理知识,口琴入门也不是件难事.本书有50条练习不仅仅是罗列在书面上的东西,而且他们也被录制成CD光盘.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口琴演奏的技巧,还有口琴的选购及保养,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参考信息.
柴科夫斯基作品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取材于霍夫曼的小说《胡桃夹子与老鼠王》。这部作品创作于1891--1892年,首演于1892年圣诞节期间。此后,作曲家将舞剧中富于感染力的旋律加以改编,便产生了闻名世界的《胡桃夹子组曲》。现在,这部组曲又被精心改编,移植到3支同调的单簧管上,又一次把演奏者和听众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音乐是人类*古老*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圆你音乐梦 音乐自学丛书,面向广大音乐爱好者。它以丰富的内容,循序渐进的编排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帮助你走进音乐之门,圆你音乐梦。 这套丛书包括《巧学乐理知识》《巧学视唱练耳》、《巧学歌曲伴奏》、《巧学钢琴弹奏》、《巧学手风琴》《巧学电子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指南》《西方音乐欣赏指南》《通
口琴是在广大群众中喜闻乐见的乐器,以其悠扬动听的音色和便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本书从最基本的单音开始教授,逐步过渡到多音吹奏,书中收录了众多的口琴练习曲和简单的乐曲,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适合广大口琴爱好者使用。
本书为“新世纪青少年艺术素质培养丛书”中的一本。书中对箫相关知识、演奏方法、箫的选择、保养与维修等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把学习者一步步引入箫演奏艺术的殿堂。 本书面负广大吹箫爱好者,亦可为专业教学或笛子演奏者兼学吹箫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