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新发现的某些技术并不一定就是高级技术,它们恰恰是基础教学中所的内容。琵琶基本训练内容之丰厚、要求之精细莫过于今日,不可一日不练功。“以曲代功”难以再适应新的潮流。2.技术训练的实质是美感训练,没有美感训练,怎有美的音乐?弹挑本质是阴阳之美,轮指本质是曲线之美。所谓“统一声音”、“一点论”或只允许一种声音与一种方法的存在等等都是违背美学原则的。技术训练要充分注意并发挥琵琶三大特色——右手阴阳之美、曲线之美和左手虚实之美。3.强调整体性训练原则。食指与大指的独立性、弹挑与轮指以及右手与左手的规范性训练、几种基本手形和方法并驾齐驱,一步到位。任何局部性的、带有夸张的特殊训练方法和手段不宜在初级阶段教学中过多采用。4.不以手形、灵活、放松、美感为前提,单纯追求强度是基训中最为严
《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器乐教学书系·中国音乐学院科研与教学系列丛书:古琴基础教程十二课(简、线谱版)》分为上下篇。上篇为右手指法练习,以八种基本指法为基础,加以拨弦数量与得声数量为根据,将右手指法分为单弦单声、单弦双声、单弦多声、双弦单声、双弦双声、双弦多声、多弦多声。下篇为左手指法练习,分为单声、多声、散与实组合、音色处理与泛音说明、综合练习。在所有练习曲之前都配以指法的文字说明,右手指法为手形要求、弹奏要求和音色要求,左手指法为按弦位置与按弦要求。运用简洁的语言与练习曲结合,达到训练指法的目的。以此,向弹奏好一首琴曲迈出坚实的一步。
在教程里,以通俗的语言,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学习古筝各种技巧的方法和要领,结合每种技巧的训练,都配有数量的练习曲和乐曲。而且这些训、练材料都是适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情趣的,其中绝大部分是采用孩子们熟悉或喜爱的民歌及儿童歌曲改编的。这些练习曲和乐曲既有动听的旋律,有逼真的形貌,有奇妙的意境,更有鲜明的性格。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练琴的兴趣,以达到更迅速而顺利地掌握古筝的各种技法,并能学会运用这些技法表现乐曲,同时还能培育孩子们健康美好的性情。本教程还把部分基本乐理知识,融进有关章节里,以达到学习掌握古筝技法的同时,还学会识谱,这是现代教授古筝的新举,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为巩固和深化教学成果将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