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是中国*代表性的弹拨乐器,古之曰“枇杷”(批把)即“琵琶”。它的名称是因它的演秦手法而命名——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记载:“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向外弹弦),引手却曰‘琵’(向内挑弦),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在秦汉到唐一段时期,琵琶两字曾作为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
多年来,全国各地喜欢民乐的人越来越多,这都是与基础音乐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怎样才能保持这一可喜的势头,使他们在学习民乐的过程中既有浓厚的兴趣,又有坚持到底的毅力,特别是在学习琵琵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音调和枯燥无味的想法,在练琴的过程中如何打开变被动为主动的局面呢?首先就要先培养初学者对音乐的兴趣,选择比较生动、有的教材,这些教材收集的往往都是他们所喜欢、所熟悉的歌曲改编而成的器乐曲。那样他们演奏起来才会感到亲切和有趣,才会大大地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本曲集由浅入深地编写了一些中外歌曲、乐曲精品,以及大家熟悉的民歌共一百首,其中部分乐曲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变奏形式,特别适合初级学琴者练习、演奏,也可成为各地琵琶考级的补充教材,大部分乐曲都有演奏要点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