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名师学阮:学阮三十课》由基础知识、学阮三十课和经典阮曲三部分组成。“学阮三十课”是按照技术难度和技巧分类,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编写的,适用于初学者,并使其能掌握基本阮演奏技术和各种演奏技巧。其中每一讲是由演奏技巧简介、练习曲、乐曲三部分组成,尽量融它们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考虑到不少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学习阮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和熟悉与演奏有关的知识,为此,书中为他们的老师撰写了“基础知识”部分,目的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文字参考。考虑到基础练习的重要性,教材汇集了大量的练习曲供学习者使用。
琴家对琴曲大小的界限原无明确划分。现将12首琴曲分为大中小三类,便于依次研究。由三个分段组成的琴曲最小,数量较多,省其每一个组成部分只含一个分段,琴曲的种种构成要素都在萌芽状态,是结构最简单的小曲。由六个分段组成的琴曲,琴曲体制已较完备,乐曲规模大了一些。其组成部分组成的琴曲,琴曲体制已较完备,乐曲规模大了一些。其组成部分中已包含多个分段,各部分的功能更清晰,整体结构较复杂,全曲中常包含不同的意念。具有此种特点的琴曲数目较多。由18个分段组成的琴曲,开始进入大型曲的范畴。组成乐曲的各个部分中的乐思有较多开展,包含的分段较多。
1.演奏级别共分十级。其中1—4级为初级;5—7级为中级;8—10级为高级。
《西洋乐器教程系列丛书:小号初级教程》主要内容包括:小号图解;小号指法表;基础乐理知识;基本吹奏方法介绍;长音练习;全音符练习;二分音符练习;四分音符练习;点二分音符练习;附点四分音符连接八分音符的练习;切分音练习;附点八分音符练习;三连音练习;十六分音符练习;3/8、6/8等节拍的练习;大、小调音阶、琶音练习;半音阶练习;三吐练习;双吐练习;连音练习;小号二重奏。
东汉应劭《风俗通》曰:“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广雅》上说,神农氏遣五弦古琴,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又有书载,帝尧添加两弦,以合君臣之道。周代已有七弦,并流传十分普遍。琴,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面圆似天,底方像地,龙池八寸通八凤,凤池四寸合四气.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五弦象征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武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适合五岁以上的少年儿童作为学习手风琴的入门教材。教程中所选的乐曲为中外很好的儿童民歌,具有体裁短小、风格迥异、旋律动听的特点,有较强的趣味性。通过这些乐曲的练习,可以使学生逐步开阔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提高演奏技能,为今后进一步拉好手风琴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便于课后家长的辅导,本教程每首乐曲都有练习提示,并在附录中撰写了家长如何辅导孩子拉手风琴等多篇短文,供大家参考。
王红编译的这本《Lee大提琴旋律练习曲40首(作品31号教学版)》针对在校音乐学院的大提琴选修学生及社会学童,将德国*名的大提琴家塞巴斯蒂安 李所作的40首初、中级大提琴旋律练习曲(这是在同类指导性书籍中被广泛使用的一本曲集)进行编排,并为每首练习曲精心撰写了教学提示,是一本很好的大提琴练习辅助用书。
本书为每种乐器都列有一张音区表。但是应该指出,每种乐器的音域都有自己的规律,它们绝不会突然地转换,而是逐渐地变化,音区表仅提供一个大致的概念。对每种乐器的不同音区的认识不应停留在概念上,应对各音区所发出的音响有实际的了解。
维瓦尔第创作的这6首大提琴奏鸣曲于1740年前后在巴黎印制。1740年12月份的《法兰西水星报》首次刊登了这些乐谱的广告。潘谢勒提出这便是维瓦尔第的作品16。维瓦尔第时代的文献中曾有几次提及作品16,但这部作品一直不为人所知。原版的标题为:《安东尼奥·维瓦乐第为独奏大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6首奏鸣曲》来自威尼斯的小提琴家和协奏曲大师的力作。 法国已故音乐学家和研究维瓦尔第时期音乐的专家亨利·普鲁尼埃尔收藏有一本初版乐谱。多亏普鲁尼埃尔夫人的慷慨出借,我们才得以根据这个初版来整理目前这个新版。
贝内代托马尔切洛(1686~1739)意大利作曲家,从小随父学习小提琴,曾参加过乐队,并学习过法律,从事过法律和公共事务工作。作品风格具有幻想性、创意性,甚至戏剧性、悲剧性,还富有幽默感。他写过歌剧、重奏、双簧管协奏曲、合唱曲、清唱剧等。这六首大提琴奏鸣曲使巴罗克时期的杰作,旋律流畅、活泼尔富有幽默感。音乐比较容易被初学者接受。 而这一时期的音乐,从大提琴演奏技巧来看是基础训练的好教材,弓法多半是分弓、连弓、顿弓。是大提琴演奏入门必须认真练习的几种基本弓法。因此我们把它们介绍给各位大提琴爱好者,想必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左手各把位的训练也是基础训练中必不可少的,望各位能从中受益。这六首奏鸣曲在世界大提琴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望各位教师和学习大提琴的爱好者们对作品认真研习。
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 部分系统地介绍音乐基本理论,包括乐音体系、音律、记谱法、节奏与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转调、速度与力度记号、装饰音、常用音乐术语、曲式及近现代乐理知识等。 第二部分概括地介绍了管弦乐队所使用的主要乐器,包括各类乐器的性能、构造、音色及演奏方法等。 通过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以及对管弦乐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交响音乐的理解与欣赏水平。 本书可供普通高校文、理科学生学习、参考。
《弦乐四重奏小品集》能出到第四集,是我在2001年1月《统乐四重奏小品集》出版时未曾想到的。在创作上,有三个特点是会保持的: 1.精选中外古今名曲,保持乐曲题材、风格的多样性; 2.演奏顺手, 简单 而 效果 好。 3.一谱多用:本集在常规的四重奏乐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小提琴与低音提琴的乐谱,使之可以组合成几种不同的演奏形式。前三集《弦乐四重奏小品集》再版时也将为采用 组合式 乐谱的方式。
为满足大提琴专业教学及广大业余爱好者的需要,编者从中、外各类型大提琴教材及演奏曲目中,选择较优秀的部分,按教学的系统要求,同时又考虑到选材的广泛多样,分类选编成这套《大提琴教程》,其中包括三个分集: 1.练习曲分集(三册) 2.乐曲分集(三册) 3.音阶练习分集(一册) 《大提琴教程》音阶练习分集分为三章,分别与本教程练习曲分集的一、二、三册配合使用,可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音阶练习是提高演奏技巧极为重要的基础练习,各种弓、指法技巧均可先以音阶与琶音的形式练习,然后进一步在练习曲与乐曲中去运用和完善,这是循序渐进地发展技巧的有效途径。学生应该每天用一定的时间练习音阶,经过长期磨炼,定能使技巧日臻完美。
近几年,我国的大提琴艺术已发展起来,并逐渐走向国际化,而比出版的乐谱资料上来看,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所需。目前,国内已经出版了一些乐曲和教学所用的基础练习和练习曲,但总体来说在大提琴专业学习方面所需要的乐谱仍比软欠缺,特别是那些进入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附中的高中阶段、大学学习阶段的学生,他们所必须学习的奏鸣曲乐谱更是寥寥无几。 本人在德国学习期间,收集到一些经常演奏的乐谱,并根据实际教学对弓法、指法进行了更为实用的编订。
刚开始学习演奏大提琴吗?想购置一把大提琴吗?希望深入了解自己的大提琴吗?假若如此,雨果 平克斯特波尔编著的《大提琴(原版引进)》将告诉你欲知的一切:有关乐器购置和租赁,有关拉弦板、弦轴、琴马、指板,有关琴弓、琴弦、调音,还有大提琴保养的*方法、大提琴的历史、提琴家族 阅读《大提琴(原版引进)》后,你就能*有效地使用乐器,尽量买到*好的大提琴,也更易于理解杂志、书籍、网络出版物上的相关读物。假如你还是初学者或门外汉,需仔细阅读前四章。假如学琴已顺利上轨,可跳过前四章直接阅读第五章。请注意,其中提及的价格皆根据美国市场的行情估价。全书涉及的多数大提琴术语,将在书尾的术语表中作简要解释。为方便起见,也兼作索引。
《人门与提高系列:琵琶入门与提高》编者以自己的实际演奏经验,为琵琶爱好者量身定制了这本琵琶入门教程。全书包括琵琶基础知识、琵琶的初级入门训练、琵琶的各种弹奏技巧训练三个部分,通过通俗易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琵琶基础知识,同时将一些人们熟悉、喜爱的古今中外经典曲目选配上某种恰当的技巧作为练习曲,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供初学者练习。
尼古拉·帕格尼尼,NiccoloPaganini(1782—1840),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作品1号)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之作,几乎是每位小提琴家必练的高技巧练习曲,作品几乎涵盖了小提琴的所有技巧,是一部不朽之作。 这部作品对中提琴这个专业同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提琴这个专业的不断认识,学习和从事中提琴的人不断增加,在国际国内的中提琴比赛中,这部作品经常是必拉曲目。我在这部改编谱中基本沿用了加拉米安的弓指法,一来比较科学,二来现在拉中提琴的人绝大多数是拉过小提琴的人,已习惯用小提琴的弓指法,改变得太多,人们很难适应。所以我在这部改编谱中没有改变太多的小提琴弓指法,这将有利于人们的演奏。当然有些弓指法我做了一些适应于中提琴演奏习惯方法的调整,对有些四个音符的
口琴传入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朋友喜爱的一种乐器。它具有音色优美、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物美价廉的优点。它的演奏形式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别具一格。 即使社会上很多的人对口琴持有偏见,把它说成“玩具”,但是挡不住众多口琴爱好者的追求和热爱,因为它是贴近百姓的乐器。 半音阶口琴是很的乐器,对要步入音乐的朋友,无疑是好的选择。为了给半音阶口琴爱好者们提供学习和演奏的方便,书中系统的整理了半音阶口琴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为的是更好的传承中国的口琴音乐。
贝多芬原打算将一首e小调四重奏用作他的第三首弦乐四重奏,并且已经为这首作品写出了两个主题的草稿,但这两个主题并未用在后来作为第四首发表的e小调四重奏中,而是被放到了一旁,取而代之的是G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其中的终乐章以及降B大调四重奏(第六)的终乐章和F大调()四重奏的、四乐章的草稿均出现在贝多芬1799和1800年的一本草稿簿中。不过,我们可以肯定G大调四重奏的主体部分完成于1799年,而且这一年完成的作品还包括他的七重奏和作为第五弦乐四重奏发表的A大调四重奏(其中变奏部分的主题不同)。A大调四重奏的整体构思受到了莫扎特同一调性四重奏的影响。
中提琴是一件美妙的乐器,她深厚的音色就像母亲般的温暖,不论在交响乐队,或在室内乐的演奏中,她担当着烘托整个乐队中声部的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许多著名作曲家为这一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写了许多独奏作品。在当今音乐会舞台上,中提琴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虽然中提琴和小提琴都已有300多年历史,但在我国的音乐学院中建立独立的中提专业只是近40年的事。很高兴看到由我的好友、同事沈西蒂和吴菲两位教授所编的《中国中提琴名曲荟萃》问世,这些乐曲是她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收集、整理,并经过实践的,既是学习中提琴的教材,也可以用作音乐会的演出节目。希望通过这些乐曲的传播,有更多的人喜爱中提琴这件乐器,培养出更多的中提琴演奏人才。
克莱采尔是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及教育家。由他编著的《小提琴练习曲42首》,是小提琴教学史及发展史上的重要、辉煌的一部巨著。克莱采尔《小提琴练习曲42首》是每位小提琴演奏者必须练习的曲目,也是每位小提琴演奏家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中提琴演奏者在开始学习时其演奏技法和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是一样的,而且基本演奏要求也大致相同。近些年来随着中提琴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中提琴者不断增多,对中提琴教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虽然中提琴已有许多练习曲,但我认为无论是学习中提琴还是小提琴,对克莱采尔练习曲的学习都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这本教材的出版,能给学习中提琴者带来很多的方便。 在改编过程中,作者总结了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其中一些弓法练习、换弦及发音的练习等,进行了一
贝多芬的批六首弦乐四重奏的手稿即使没有永远遗失的话,如今也已下落不明。这几首作品经过不断的修改和重新排列,后作为0p.18分成两批于1801年6月底和l0月问世,标题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为二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六首弦乐四重奏,题献给罗布科维茨侯爵,作品编号0p.18,册由维也纳的T莫洛公司出版”(出版号:l59)。虽然今天已经无法确定这些作品创作的具体日期,但正如古斯塔夫·诺特伯姆②根据贝多芬的草稿所确定的那样,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可能介于l798与1800年之让。贝多芬在出版这些作品时所采用的并不是它们初的顺序,初的顺序为《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在《F大调弦乐四重奏》()之前。《F大调弦乐四重奏》完成于1799年6月25日,上面的标题为“第二弦乐四重奏”。贝多芬将它寄给了好友卡尔·费迪南·阿曼达,并附上了下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