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名师学阮:学阮三十课》由基础知识、学阮三十课和经典阮曲三部分组成。“学阮三十课”是按照技术难度和技巧分类,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编写的,适用于初学者,并使其能掌握基本阮演奏技术和各种演奏技巧。其中每一讲是由演奏技巧简介、练习曲、乐曲三部分组成,尽量融它们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考虑到不少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学习阮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和熟悉与演奏有关的知识,为此,书中为他们的老师撰写了“基础知识”部分,目的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文字参考。考虑到基础练习的重要性,教材汇集了大量的练习曲供学习者使用。
本教材致力于推进竖琴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凝聚了作者在竖琴艺术、音乐教育、音乐美学等当代教育领域中长期耕耘的成果。本书特别针对中国儿童启蒙阶段的竖琴教育而创作,内容包含了系统的竖琴音乐理论的讲解,国内外著名传统儿歌、世界古典名曲改编,以及作者原创乐曲作品等,是一本为中国儿童量身打造的本土竖琴教材。
乐海编著的《流行古筝曲集(附光盘)》精选了近200首现今比较流行的曲目,并在歌曲中配有难度提示、演奏说明、歌词提示和微信二维码示范音频等内容。为了使读者查阅歌曲 加方便,我们把曲目分为影视金曲、流行&经典、民歌精选、传统及现代筝曲选四个版块,每个版块中的歌曲均按照字部进行排序。
《流行古筝独奏教程》是青年古筝演奏家崔江卉为古筝初学者、资深爱好者量身写作的古筝教学曲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二、三章节为基础知识和技法入门,作者精心制作了专业、详尽的文字教程和练习曲,读者学习之后,能根据标注提示弹奏简单筝曲;第四、五章节为进阶技法、定弦教学,几乎涵盖了传统古筝和现代古筝的所有技法,并配有教学示范视频。独奏曲谱部分,收录了经典、热门的50多首流行音乐,以纯筝+双手弹奏的形式来还原流行曲的风味,适合古筝爱好者练习和打磨自己的古筝技艺,弹奏得更有韵味。《流行古筝独奏教程》亦适合少儿古筝学习者入门使用。
箫的历史悠久绵长,音色圆润典雅,是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侧重介绍箫的器、技、艺三方面内容:《知于器》介绍箫的历史演变、种类形制和持箫方法,帮助初学者了解箫乐器的基本常识;《精于技》介绍箫的演奏技术,配合大量新创编练习曲和乐曲,帮助习箫者通过基础训练和乐曲实践,加强基本功和实操能力;《通于艺》介绍箫在昆曲、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汉乐等戏曲和乐种的应用,精选经典作品作为风格性练习,旨在帮助演奏者扩展对箫艺术的理解,提升音乐审美趣味。
声乐,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本书以音乐本体发展为主线,按照音乐规律的发展脉络将中国音乐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对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理论展开叙述。具体包括先秦时期的声乐艺术、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声乐艺术、隋唐五代时期的声乐艺术、宋元时期的声乐艺术、明清时期的声乐艺术等内容。依据该规律,有助于读者比较准确地拿捏和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古代声乐的规律与风格特征,是一本不错的著作。
中国钢琴发展的势头非常强,将钢琴音乐作品所承载和体现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变迁揭示出来,在民族化进程中研究中国钢琴音乐,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撰写本书的初衷。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西方钢琴的传入及在中国的本土化、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逐步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琴音乐民族化的多元探索、中国钢琴音乐的本体解析、中国钢琴音乐的装饰音解析、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融合、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诠释。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可读性强,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本书是一部古典音乐随笔集。作者为大家挑选出了音乐目前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位巨匠:海顿、巴赫,通过幽默、洗练的文字,以说故事的形式,引导读者从他们创作的一首首乐曲中,一瞥巨匠们激情饱满的生活,曲折跌宕的情感经历,炽烈丰沛的创作欲望,感受他们的真性情,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挚爱。 古典音乐拥有非常细腻、充沛的情感,作者在谈到音乐家时,也并不是简单枯燥地注释,而是把这些作曲家请下神坛,化身成为一个个普通人,在了解乐曲背后的创作故事的基础上,感同身受地去聆听。 作者如数家珍,介绍了每首乐曲不同版本的录音,并分享了自己的聆听感受,还在书内展示了自己珍藏的部分唱片封面。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听古典音乐,也是高性价比的解压方式。古典音乐会使你比普通人多一些气质与内涵。它甚至会成为一种社交媒介,
本书第一章为中国民族器乐简介,主要从中国民族器乐概述、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等方面进行介绍。本书第二章讲述了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主要从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等方面进行介绍。本书第三章为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器乐的特性、中国民族器乐曲的标题、中国民族器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本书第四章为中国民族器乐的表现形式,主要从独奏,合奏、重奏三方面展开。本书第五章是不同民族的器乐文化,从汉族器乐文化、蒙古族器乐文化、回族器乐文化、傣族器乐文化、苗族器乐文化、侗族器乐文化、满族器乐文化、鄂伦春族器乐文化几方面展开了论述。本书第六章为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别介绍了中国民族器乐的审美特征、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的未来展望。
《中国民族器乐艺术风貌与表演技能研究》主要围绕民族器乐艺术,对其整体风貌及表演技能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器乐艺术风貌初窥、民族器乐的表演技能、吹奏类器乐艺术、拉弦类器乐艺术、弹拨类器乐艺术、民族打击类器乐艺术以及民族器乐合奏类音乐艺术等。本书总论部分从发展、分类、音乐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中国民族器乐的艺术风貌,从理论角度分析中国民族器乐的表演技能形成与表演心理等,分论部分对各种器乐艺术进行分析探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集》,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一册,全套34册,全面反映政区、地势、交通、旅游等综合信息。地市图着重反映政区、交通概况,内容全面、清晰易读。区县图为政区地形版,是目前表示全国各县(市、区)地形的分省系列图集。城区图经过全面更新,及时反映城市发展变化。交通信息使用国家高速公路名称和编号,更新了高速公路走向及出入口、服务区、收费站。文字资料全面介绍了本省及各市县的自然、人文地理概况。本书是其中的《广东省地图集》分册,由星球地图出版社编著。
《笙基础教程》从内容上可分为四部分:一、乐器的概述:二、基本练习方法;三、技巧训练;四、综合练习。为方便读者,《笙基础教程》还包含大量笙独奏曲谱,以供读者参考。从《笙基础教程》中,读者可了解到笙的历史和特点,掌握笙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
高校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人才素质的培养,而高校音乐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其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师生们却难以从中获得系统性、性、实用性兼备的教材。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凭借其在学界拥有的强大学术、科研和教学优势,隆重推出“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大系”系列教材。该套教材涵盖高校音乐教育的各个学科,不仅可以用作音乐专业的辅助教学内容,更适合于作为高等师范大学及综合性大学音乐教学的教材。我们本着“大学问普及化、大学者做教材”的理念,聘请了全国音乐学界各领域的专家分别写作相应教程。他们既是各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又是多年工作在教育线、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每一本教程都是他们多年学术、科
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而伟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民歌数量之多,常以浩如烟海来形容,品位之高无与伦比。其风格的多样性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蒙古族自古以来积攒的旋律音调一贯守护着自己特有的五声性调式结构,充分发挥了其表达情感的深邃震撼力,成为人类音乐文化总体中弥足珍贵的稀世珍宝。这些调式结构独特的体系,其构成原理鲜明地区别于欧洲的大小调体系。吕宏久教授几十年来潜心研究蒙古族的大量旋律音调,对其调式结构的独特规律有深刻的感悟,并努力从理论上总结这些规律,从而阐明其具有深邃魅力的形态学依据。《蒙古族民歌调式研究》便是他研究的一个成果。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曲艺音乐的典型代表,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竞技式对唱艺术形式。以对歌的方式比试即兴编写、填词的能力,以演唱为主。阿依特斯是对唱双方综合技能的展现,集即兴作词能力、音乐天赋、雄辩能力、表演能力等各种技艺为—身。在群众中流传的阿依特斯对唱诗句优美、旋律动听,深受哈萨克人欢迎。 2006年,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榜上有名。阿依特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征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彰显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绚丽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