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强中华传统艺术保护与推广的目的,《民歌》选取了民歌这个传统艺术形式,力求表现其艺术的精髓,展现其经过成百上千年选择与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将这些文化艺术的特质呈现给广大读者,更希望通过它让世界对中国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推动我们传统文化艺术走向另一个。
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是我国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光辉节日。为了展现建国三十年来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我们编选了两套作品选集:《建国三十年声乐作品选》和《建国三十年器乐作品选》。器乐作品选分为笛、笙、唢呐、板胡、二胡、琵琶、扬琴、筝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十一个专辑。所选作品都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本集为板胡曲专辑。
在世界的第五处,璀社会都因西装、可乐、汉堡、飞机、汽车、高楼大厦无比相似了,生活在现代快节奏中的人们都已经被互相同化。 民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中国人改革意识的增强,民乐又逐渐被大众所喜爱。中国民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在音乐中的体现,作为一种音乐哲学思想被世界认同,作为一种国际性音乐语言被世界接受。 中国民族音乐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了世界各国舞台,直到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民乐的演奏在世界各地一次次的获得成功,它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一支新军,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本书从民乐的起源和种类开始,历数中国民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辉煌历史。
皖西锣鼓是在皖西大别山区保存并发展着的一个民间吹打乐种。本书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这个乐种进行了多方位,多视野的调查研究;陈述了该乐种的历史与现状;探究了该乐种的自然人文背景、乐学理论基础及与周边地区诸乐种的交融方式;并且从时空交叉的多维角度考察了乐种孕育、生成、发展的过程,证明了该乐种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将皖西锣鼓与陕北鼓乐所作的比较研究,提出以皖西锣鼓为实例的南方锣鼓乐主要是曲牌体的曲体构成形式,以陕北鼓乐为实例的北方鼓吹乐主要是板腔体的曲体构成形式。皖西锣鼓是20世纪八十年代复现和复兴的一个中国传统音乐乐种,它与皖西的民间礼俗活动密不可分,类似皖西锣鼓这样的礼俗音乐在当代的复现和复兴的原因,以及在社会学、音乐学、民族学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