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流行经典歌曲集》是民族器乐曲集系列丛书中的一员。葫芦丝,又称 葫芦箫 ,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该书选用的经典歌曲传唱度较高,乐谱简明、指法技法详细,曲尾附歌词摘录(便于随唱)、书籍后附乐器常用技法、指法符号表等内容,便于读者阅读。
编者专为初学古筝1-12个月的学员,编写了能够使其快速上手演奏的这本流行古筝曲集。真正做到了好听易弹,*易演奏。本书的四个特点:1.全书海量曲目128首,2.编者把全部曲目都标注了难度系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选择相应的曲目,难度系数分为三个级别:3.为初学者提供辅助弹奏的歌词提示。把歌词编排到右手弹奏谱下方的独创记谱方式,让初学者跟着熟悉的旋律边唱边弹,更快上手。4.为筝友提供*限度的视听帮助。提供部分曲目的在线视频示范演奏。
广东音乐 产生在岭南,一个有着深厚民族民间音乐基础的移民地区,它多方吸收了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地方乐种,它的形成是岭南音乐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 《岭南文化中的 广东音乐 》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视角,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剖析 广东音乐 的形成发展及成因,挖掘 广东音乐 作为近代民族民间乐种所独具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性格,从中窥视近代沿海地区音乐文化形成、发展、兴盛的脉络和嬗变轨迹,进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全文把 广东音乐 划分为5个阶段,并分别称之为:孕育期、生长期(硬弓时期)、成熟期(软弓时期)、徘徊期和发展期。在每个时期,重点论述了 广东音乐 的社会文化背景、乐器及组合、主要作品、代表人物、音乐风格特点,以及 广东
一九六〇年三月,《古琴自学方法》由北京古琴研究会油印出版,仅八十册。在沈草农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鉴于此书已逾六十余载,存世较为稀少,西泠印社出版社将之影印重刊,以见原貌,以广其传,自然是对前人“一生心血所寄”的珍重态度。故乐于缀此数语,亦是表达后学对前辈的敬意。
本教材致力于推进竖琴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凝聚了作者在竖琴艺术、音乐教育、音乐美学等当代教育领域中长期耕耘的成果。本书特别针对中国儿童启蒙阶段的竖琴教育而创作,内容包含了系统的竖琴音乐理论的讲解,国内外著名传统儿歌、世界古典名曲改编,以及作者原创乐曲作品等,是一本为中国儿童量身打造的本土竖琴教材。
该教材重点针对声乐教学中的重唱曲目进行选编,对经典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以五线谱的形式进行重唱形式的再创作,并附加作品的教学与演唱提示,共收录曲目30首,如《敖包相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渔家姑娘在海边》等。适合高校声乐专业的师生使用,也适合声乐爱好者使用。
箫的历史悠久绵长,音色圆润典雅,是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侧重介绍箫的器、技、艺三方面内容:《知于器》介绍箫的历史演变、种类形制和持箫方法,帮助初学者了解箫乐器的基本常识;《精于技》介绍箫的演奏技术,配合大量新创编练习曲和乐曲,帮助习箫者通过基础训练和乐曲实践,加强基本功和实操能力;《通于艺》介绍箫在昆曲、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汉乐等戏曲和乐种的应用,精选经典作品作为风格性练习,旨在帮助演奏者扩展对箫艺术的理解,提升音乐审美趣味。
《妫川古韵》(0p.27)创作于2001年,是为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与女声合唱队而作的民族器乐曲。2002年获台湾“文建会2002民族音乐创作奖”大型民族器乐作品奖与本届比赛的“观众票选大奖”。同年总谱与CD在台湾出版。2003年9月20日由台北“国立”实验乐团在中正文化中心“国家”音乐厅上演,翟春泉指挥。2004年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于“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庆典音乐会”上演,王甫建指挥。2005年在北京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评奖中获奖。2008年12月4日由台湾“国家”国乐团在台北“国家”音乐厅上演。2010年10月23日于加拿大温哥华由BC(不列颠哥伦比亚)中乐团在BC中乐团成立15周年庆典音乐会“Better World,Better Life Concert”菁英会聚音乐会上演,卓汭仕指挥。2011年11月10日由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在沈音作曲系60周年系庆
一、本书为“云南艺术集成、志丛书”中“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云南卷丛书”之一,根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云南卷丛书体例》编辑。 二、本书收入作者上世纪70年代以来至21世纪初改编、创作的代表性花灯唱腔46段。为全面反映作者的音乐创作成果,同时选入歌曲l8首、歌舞曲和花灯器乐曲8首、创作札记5篇。 三、花灯唱腔选段均以剧目为单元,依创作、上演时间为序编排;歌曲、歌舞曲及器乐曲按写作年代编排。为便于了解唱腔背景,把握演唱所需情绪和情感,每个剧目均有一篇剧情简介。唱段、曲目末尾以简略文字说明演唱情景、音乐改编发展及上演、演唱、录音、出版等方面的情况。 四、花灯唱段以唱词首句或点题句命名,标题下方标记剧中人。唱段剧(词)作者统一署于剧情简介页剧目名称下方,歌曲、歌舞曲及器乐曲词作者署于每首曲目
《中国民族乐队合奏曲选集》选入了海内外知名作曲家的优秀民族乐队作品,这些乐曲都是近几年专业民乐团和业余民乐演出实践中,比较受欢迎的曲目。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更广泛地征集到更多的优秀作品,但曲集中的乐曲,也基本能体现近些年来民族乐队作品的创作成就。这样集中地、系列地、多作家地出版民乐合奏曲,若干年来尚属首次。我们尝试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使这套曲集能对民族合奏曲,若干年来尚属首次。以及民族乐队作品的创作、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套曲集的出版,得到了大陆、港、台以及海外的不少作曲家的热情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五线谱出版的这套曲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技法各异、有易有难,既有适合专业民乐团体演出的曲目,也有供小、中、大学的业余民乐团训练、演出的乐曲。《中国民族乐队合
刘天华是五四时代我国*秀的器乐作曲家,同时也是卓越的二胡、琵琶演奏家和音乐教师。 刘天华受到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立志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的研究创作和教学,并且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发展我国民族器乐提供了典范的经验,他对于发展民族音乐,具有独到的见解,既反对全盘西化论,同时也反对排斥西方文化的国粹主义,他是真正掌握了民族音乐创作技法规律而又善于吸取西方音乐进步因素的现代作曲家,他是一个勇敢的革新家,因而他的作品拥有广泛的听众。本书是他的作品全集。
箫的历史悠久绵长,音色圆润典雅,是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侧重介绍箫的器、技、艺三方面内容:《知于器》介绍箫的历史演变、种类形制和持箫方法,帮助初学者了解箫乐器的基本常识;《精于技》介绍箫的演奏技术,配合大量新创编练习曲和乐曲,帮助习箫者通过基础训练和乐曲实践,加强基本功和实操能力;《通于艺》介绍箫在昆曲、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汉乐等戏曲和乐种的应用,精选经典作品作为风格性练习,旨在帮助演奏者扩展对箫艺术的理解,提升音乐审美趣味。
这部合奏课教材——民族交响乐作品集出版了。 在编选开始,我们深感到这不仅是一部课程教材的编选,而且,它具有体现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经验总结的意义。 从1960年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初建起始,便建立了管弦乐队合奏课。初乐队编制人员不齐,连老师也参加进来。但即便如此,由于编制残缺,水平参差,教材、曲目的选择更为困难。解决的办法唯有自己动手:这得到了我系作曲老师特别是合奏课指挥又同是配器课教师金正平教授的热情扶持,除了根据乐队的个体条件,将一些比较适合的西欧传统经典作品加以改编外;同时,还以少数民族音乐题材进行创作或改编;另外,由于当时艺术系包含了音乐、舞蹈及美术三个专业,所以在重大节日或文艺会演之类活动时,乐队经常有计划地参加与舞蹈、声乐合作的节目。例如排演大型民族舞剧《凉山巨变
本书是专门为古琴爱好者想要弹奏流行歌曲而量身打造的改编曲谱集。将流行歌曲通过专业的手法进行改编,使之适合古琴的演奏,不仅丰富了乐曲本身的风格,还可以让大众更加容易接受古琴,并喜欢上古琴。 本书共包含16首曲谱,不仅包含时下流行的电影电视剧歌曲,还包括经典动画片的插曲。这16首曲谱中包含了4首乐曲的重奏版曲谱,读者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进行重奏表演,感受重奏的魅力和民族乐器的合作乐趣。书中每一首作品的呈现,都是通过对原曲旋律、和声等的反复推敲与斟酌,力求更好地保留原曲的味道,同时突出古琴自身的特色。 本书适合音乐爱好者和专业学习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