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部外国电影歌曲的集大成之作,全书荟萃了自有有声电影以来70多年间欧美亚非各国电影中的经典歌曲500首。除了历年来曾在我国上映过的影片中的插曲外,还收入了许多虽然未在我国上是映、却在世界电影音乐史上有定评和影响并经常在电视广播中放送或音乐会上演唱的外国电影名歌。 本书的选材范围较广:从形式来看,有独唱、对唱、重唱、小合唱和混声大合唱等;从体裁来看,有颂歌、进行曲、抒情曲、摇篮曲、诙谐曲、表演歌曲、流行歌曲、乡村歌曲和摇滚歌曲等;至于题材内容的风格情趣,则更是包罗万象、千姿百态了。 每首歌曲的有简短文字说明,介绍电影梗概、插曲在影 片中的作用和汉传情况以及歌曲作者演唱者的概况等。 本书不仅对广大歌曲爱好者开卷有益,同时亦是专业影视音乐工作者的典藏书目,因此,本书既是大众普
本书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性,声乐专业人士海选精编,业内资深编审把关改定;二是经典性,所收歌曲均为广泛传唱、历久弥新的名歌,其中的外国歌曲更是各种流行唱法的标志性代表作;三是性,对所收歌曲断句合理、标点规范,为同类书中所鲜见;四是全面性,将浩如烟海中的中外流行好歌“一网打尽”,堪称“流行名歌大全”;五是实用性,既适于欣赏、收藏和馈赠,又适于学习,研究与交流;既是各种卡拉OK厅、恋歌房、演艺厅、酒吧等场所的工具书,又是各种图书馆,阅览室极具收藏价值的馆藏精品,还可以作为各类大中专院校音乐共同课教学的辅助教材,及音乐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
本书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进行了全面而通俗易懂的介绍,并讨论了围绕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分析展开的问题和争论。作者介绍了音乐产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的政治、社会环境,探讨了塑造音乐体验的关键因素,包括音乐制作、音乐人和明星、音乐文本、音乐媒体、观众、乐迷和亚文化,以及音乐的政治行动主义和政治意识形态。 书中涉及十余流行音乐流派,重点介绍了近三十名典型音乐人及其代表作品,引用近两百首经典流行曲目。本书既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流行音乐文化研究读本,也是一本翔实全面的流行音乐发展百科全书。
周璇(1920—1957),是我国蜚声影坛、歌坛的两栖明星。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被誉为“金嗓子”、“歌后”和“影后”。一代歌星、影星周璇的独特的艺术地位,在中国电影史和音乐史上几乎无人可以替代。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听到她的歌声,周璇在海内外电影观众和歌迷的心中,有着特殊的长久的魅力。1995年,在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隆重颁发“世纪奖”的庆典上,周璇荣获女演员奖(男、女演员各15名),由她主演的《马路天使》是10部获奖影片之一。
这部集子,他有两大特点:,我们分别用三种记谱法来记录乐谱;第二大特点就是我们不仅制作了欣赏碟,同时也附上了一张伴奏碟,您在看着乐谱,跟着CD里的演奏家一起练习熟练之后,就可以自娱自乐地用伴奏碟为您伴奏,成功地进行演奏了。它将为您在晚会上的独奏增添光彩,给您的音乐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 在书的,还附上了常用的各种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的中外文对照表,遇上不清楚的地方,翻到书的几页就可以查找出来了。
《香港电影的文化历程(1958-2007)》是一部以香港电影文化史为核心的研究著作。该著作对1958年至今香港电影五十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梳理;在阅读具体影片文本的基础上对香港的电影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考察了香港电影这五十年里“国”与“城”的交替变迁;以“国”与“城”的交替变迁为契机,研究了香港电影文化中呈现和暗含的“香港身份”的问题。
《十年:1986-1996中国流行音乐纪事》翔实记述了1986-1996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概括了其间不同阶段流行乐坛的特点和风貌。书中还附有中国音乐人名当、中国流行乐坛演唱组合名录、中国摇滚乐队名录、中国部分音乐制作机构简介、1986-1996年重要曲目,1986-1996年流行乐坛大事年表及1980-1996年中国摇滚大事记等。 《十年:1986-1996中国流行音乐纪事》适合厂大音乐爱好者阅读,同时也是通俗文化研究及音乐历史研究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收录了400个不同时代涌现的摇滚巨星和乐队,分别涉足布鲁斯摇滚、重金属、朋克,另类摇滚等各个领域,以其鲜活个性及迥异的音乐风格,真实勾勒出摇滚半个世纪成长历程的穷乡缩影。摇滚人详实的生平资料被划分为独立的篇章,精心选择的经典画面从不同角度呈现出摇滚巨变幻多姿的舞台形象,重点的音乐专辑带你直接走入异彩纷呈的摇滚堂。
在音乐世界中,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璀璨的明星。音乐是时代的记忆,歌星是音乐的载体。歌星因为音乐而变得光芒耀眼,音乐通过歌星让人们口耳相传。 为了更好地回报所有始终如一地关注、支持、喜爱《同一首歌》的歌迷朋友,我们精心遴选出了一批深为观众喜爱的歌星,把他们演唱的的金曲,以歌本的形式奉献给您,使您在歌声中再次回忆过去的好时光,品味现在的好日子。 Beyond在歌迷心中,甚至大众心中,已经了一个音乐人的范畴,他们对现实的关注、对音乐理想的追求、对人性时反思已经明显了摇滚音乐。他们呕心创作的励志歌曲,虽然没有使他们不朽,却温暖过无数冰结的心房,也令更多的青年振奋起来,高唱自己的理想与爱。
《摇滚谱系》是一本实用指南,也是一场视觉盛宴,用细致动人的情节、珍贵并独具代表性的图片和精彩犀利的语言悉数摇滚舞台上轮番登场的各路明星。全方位解读过去五十年的摇滚乐坛中号召力的重量级人物:从猫王到滚石乐队,从红辣椒到酷玩乐队。详细梳理这些音乐们走过的音乐之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其他内容:如对重要唱片厂牌、制作人、俱乐部和音乐节的特别关注以及与他们相关的音乐人的介绍。以上,再加上丰富热辣的八卦趣闻,想必即便是刨根究底的摇滚迷也能心满意足。想知道你喜欢的乐队的成长故事?就让《摇滚谱系》带你走近你所钟爱的摇滚乐队,了解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内幕故事,探索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的联系与影响吧!
《百唱不厌难忘的歌:外国名歌精华》主要介绍了红蜻蜒;故乡的秋天;北国之春;邮递马车;拉网小调;哩哩哩;春之歌;桔梗谣;哎哟,妈妈;星星索;划船歌;梭罗河;尼罗河畔的歌声;铃儿响叮当;念故乡;青春迪斯科;小乐队;故乡的亲人;老黑奴;交换舞伴;苏珊娜;吉普赛女郎之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如果不明白毒品的作用,就无法理解近百年来的英美流行音乐史。毒品和流行音乐的纠葛,早在唱片工业尚未发明的年代便已存在。 对英雄的贪婪需求,是毒品/音乐动力学的核心。观众渴望摇滚疯子提供替代体验,乐手开始被自身的神话、缺乏安全感和音乐业暗盘交易困住,而音乐业本身只向钱看。此外,毒品既能帮忙开发创造力和灵感,也能让秀的乐手走到世界边线,甚至越线。 《流行音乐与毒品的历史》融合乐手故事、新闻报导、史料、第一场现场直击,将流行音乐与毒品的百年纠缠史娓娓道来:黑奴解放运动之后,黑人巡回透艺人染上专利止痛药瘾;爵士乐兴起时,大麻和海洛因先后渗透进音乐圈;二战后,安非他命伴随退伍军人渗入摇滚音乐圈,1960年代嬉皮音乐与迷幻药、LSD结合,以及1970年代朋客摇滚与海洛因的关系等。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平克?弗洛伊德》收录英国迷幻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专辑专业乐评和一手访谈精彩实录,包括大量私家罕见照片,全景重现这支传奇乐队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文版特别邀请音乐图书译者经雷监制。
本书收录了罗大佑从1974年的《歌》开始到1994年发行的《恋曲2000》专辑中的部分歌曲,共42首。本书在选曲上费了一番工夫;许我非常大气的歌曲《京城夜》、《东风》等都未被收录进去;又考虑到语言地区域性差异,所以涉及到使用台、粤、英等语言的歌曲也未被收录进去;当然,另外一些太过于耳熟能详细的歌曲如《东方之珠》、《恋曲1990》等也未被收录进去,想必这些歌的曲谱肯定是大街小巷满天飞罢。 在附录部分还专门整理了罗大佑的创作历程和创作年表等,这有助于大家从侧面了解罗大佑及其作品,也有助于那些有志在音乐创作上展一片天地的同行们做一个参考。 同时也为那些在音像店或者在音像超市苦寻觅罗大佑歌曲却遍寻不着的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参考目录。
音乐是沟通人心灵的信使,电视是直观的对话。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书《同一首歌——军旅歌曲》就是的回答,就是音乐和电视凝固的书信。要拉的家常,要倾吐的苦甜,要畅谈的抱负,都在书中有了交流,有了回话。 20世纪的中国音乐留给我们无数的财富,它是世纪的回声,艺术家的足迹,歌谈、观众美好的记忆,也是我们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