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乐舞是先秦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古代乐舞史上尤为渺茫难寻的时期,材料的匮乏成为长期以来制约商乐舞研究向前推进的瓶颈。该著立足于材料的发掘与开拓,首次从乐舞研究的角度对殷墟甲骨卜辞进行全盘搜检,发现并整理出大量与乐舞相关的卜辞;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对商代祭祀乐舞的致祭对象、应用方法、祭祀功能、时空场景、风格特征、文化意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考证了诸多乐舞事项;继而从发生学的视角,对商周之际乐舞传承与嬗变的文化表征及历史动因进行考察,阐发了商代祭祀乐舞对西周礼乐形成的重要影响,重新审视了商乐舞在华夏礼乐文明中的地位与价值。
《电影剪辑技巧》对于世界各地电影界的新“学派”,对于影片剪辑方面的新方法作了研究和报道,特别是作者概括地总结了新浪潮派电影和个性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列举了特吕弗、戈达尔、雷乃和安东尼奥尼四位导演,并比较详尽地讨论了他们四种不同的电影风格。事实上,这四位导演所采取的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个性电影中的四类典型流派。本书不仅是提供给我们的剪辑工作人员使用的学习参考书,同时也可以提供给电影导演和编剧在业务的探讨中作一些有益的参考。通过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电影知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现代电影的发展趋向
左小祖咒讲述了自己近二十年的音乐历程,包括自己及身边的艺术家的故事,摇滚乐和前卫艺术领域的大环境,以及同时期其他一些乐队的情况,可说是一部关于中国二十年来摇滚音乐、前卫艺术发展历程的线记录。其中包括东村的创建与解体,小堡画家村的兴起,都是中国这些年来很重要的文化事件。 他还说这是一本励志书、成功书,是写给广大年轻人的致富书。这本书还收录了他未发表的诗歌二十首,附送吉他谱七首,及海报一张。
该书将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1980—2000年),分别从总论、特点、大事纪和结论四个角度,进行详实的记录和分析,填补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理论专著的空白,图文并茂,资料详实,脉络清晰,内容全面。主要作为音乐院校流行音乐专业的共同课教材使用。
十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关注音乐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以此为题写了一本小书。按我们的观点,音乐与自然之间若要发生关联必须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人类,因为音乐是属于人类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2001年美国《科学》周刊杂志重点推介的一篇研究报告却动摇了我们的观点。这篇研究报告的题目叫作《自然的自然音乐与音乐的自然》,是由几位在音乐学、心理学、生物学和海洋学等不同领域工作的学者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该成果的核心观点是:除了人类,在其他生物中也有音乐的存在。研究者在论文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特有的文化。音乐被界定为一种在音高和时间上不断变化的声音模式,可以作为表现情感、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和认知的手段。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人类的音乐才能是来自人类的基因吗?其他物种是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