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巴兰钦在评论安·哈钦森·盖斯特此书的初版时说:“毫无疑问,它将对舞蹈界人士产生不可估量的意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的第四版,这是自1977年来首次对《拉班记谱法:动作分析与记录系统(第4版)》的全面修订。拉班记谱法初由动律奇才鲁道夫·拉班所创,随后经过六十多年在国际上应用和研究不断地改进。这是获得完全成功的人类动作记录体系,其影响之于舞蹈界堪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谱完善之于音乐界。拉班记谱法能够客观地记录肢体的角度、空间的路线、能量的流动,以及动作动力和面部表情的细微区别。如今,它还能够准确记录大型舞蹈作品,供他人学习和再现。此外,该记谱法简单易学,儿童也能轻松掌握。安·哈钦森·盖斯特所著的《拉班记谱法》在领域内已经成为公认的教材,它可以指导舞蹈学生、人类学家和动作分析学家如何读懂和
傅谨著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试图尽可能完整全面地描述中国戏剧在20世纪的发展轨迹。下卷纵论1949—2000年中国戏剧的发展,有“戏改”的波动,有“ ”的奇观,有新时期的多元景象。有传统的坚守与回归,有政治和艺术的博弈,有现代性的追求和反思,有舞台形态的剧烈变化。这就是精彩丰富的20世纪中国戏剧。
长安是唐代都城,也是唐代文物 为集中的地区,在 西安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唐代墓葬、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众多,在很多文物资料中含有乐舞图像,这些乐舞图像是乐舞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之典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绘画艺术和乐舞艺术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中极重要之实物资料,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进行系统化地整理和研究。有鉴于此,贾嫚编著的《唐代长安乐舞研究--以西安地区出土文物乐舞图像为中心》以唐代长安遗存的乐舞图像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年代编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揭示唐代乐舞所包含的自然意义、传统意义和象征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管乐队标准化热身训练教程》共15册,分为 期13册: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小号、圆号、长号、上低音号(低音谱号)、大号、低音单簧管,打击乐与总谱第二期出版。
迁徙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一大主题。舞蹈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迁徙舞是一部结构完整、叙事详尽、蕴涵深刻的苗族舞蹈史诗,直接记录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并通过对“迁徙舞”的美学分析,具体揭示了贵州苗族舞蹈作为人类审美活动发生的“活化石”而具有的深厚的美学价值。本书后对全球化语境中贵州苗族舞蹈的和谐传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舞步上的史诗》谢丹华著。
本书以已经入选 非遗名录的云南地区壮族铜鼓舞蹈为研究对象,内容主要包括古代铜鼓舞蹈的形态特征及文化属性,壮族铜鼓舞蹈的形态及使用习俗,壮族铜鼓舞蹈的文化生态三部分。研究从舞蹈的本体出发,将传承舞蹈文化的人、传承的地方社会结构、传承的历史与现实等因素纳入到调查研究的范畴。在此基础上研究铜鼓舞蹈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群舞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是根据北京舞蹈学院06级现代舞编导班的群舞教学来结构的。主要分三个部分构成了本教材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主要讲授理论层面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群舞编舞教学的历程以及一些理论和观点;第二部分主要讲授技法层面的,第二单元至第八单元全部都是群舞技术技法,从动机、舞句、舞段、层次、调度、画面到单双三人舞和群舞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讲授群舞小品创作层面的,第九单元中主要从群舞小品创作的选材、构思、结构、形象、步骤五个阶段讲解,另外,还附录了结构案例、群舞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三个内容。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每一单元中都有课堂练习,并给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指导、回课评价和课堂小结。《群舞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希望多的人会通过群舞编舞技法教学去
本书收录的Op.37是一本小练习曲集,共26首,每首的篇幅与结构均不大,但特征明显、式样丰富。由于采用了多种音乐织体变化与多样化演奏法的巧妙结合,故练习者能得到很好的练习体验和对音乐呈现型态的多角度认识。本书可被看作是掌握安德森系列练曲特征的入门基础, 重要,对以后的深入学习很有意义。编者对书中的每首练习曲均写了演奏提示,同时还提供录音示范,供练习者参考。
《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自1997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舞者和舞蹈爱好者的欢迎和厚爱,北京和各省市的很多艺术院校舞蹈系把它作为舞蹈理论课程的教材。1998年10月获第十一届华东地区很好文艺图书二等奖。 据不接近的统计,此书自1997年4月出版,至2006年已重印10次,每次平均约增印3000-4000册之间,在舞蹈理论类的图书中是印数较多者之一,由此可见它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2006年9月从美国访问归来的舞蹈史学家董锡玖告诉我们,她在美国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纽约市旁)看到了《舞蹈艺术概论》。由此也可见这本教材流传之广。这次对此书修订,是根据各类学科的基本教材一般七、八年都要修订一次的要求,应出版社之邀而进行的。近几年来,在我们给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一些艺术院校舞蹈系和舞蹈大专班讲课的过程中,根据
印度舞蹈的文化历史悠久且形式独特,是世界上*灿烂多姿、*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印度舞蹈通论》从印度舞蹈的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等人文角度入手。对这一世界舞林奇葩进行了深入的探研。不仅介绍了印度舞蹈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印度教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对今天印度舞坛上的主要舞中 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该书是目前国内*本综合研究印度的舞蹈专著,适合研究舞蹈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研究者及对印度舞蹈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参考。
她被称为伟大艺术家,被视为把解释性舞蹈提升为创造性艺术的先驱者,她把舞蹈从人为的技术性限制中解放出来,使舞蹈摆脱了对空洞与做作的动作技巧的依赖。 她曾撰有自传《我的一生》,被视为传记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但她写这部书时,听从了友人不要在传记中过多地谈论艺术之劝告,把有关舞蹈的理论部分,放到了自传之外。 这被特意挪到自传之外的理论文字汇为一册,就是这本《邓肯论舞蹈》,所以这部书被视为填补了她不同凡响的自传之空白,这些空白是因为她在写自传时听从他人劝告没有过多谈论自己的艺术而留下的…… 这不是一般的才能,而是真正的天才,……是至高无上的和完美无缺的艺术,著名艺术家罗丹在巴黎这样写道。 古典芭蕾舞之爱好者或反对者,现代舞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现代主义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美国文艺史
本书对世界范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切凯蒂、维斯特里、吕利、诺维尔、邓肯等43位重要舞蹈家进行介绍,对他们的作品和舞蹈思想进行分析讲解。这些舞蹈家在专业领域上涉及西方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国古代舞蹈、中国近现代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通过本书可以了解他们的舞蹈作品、舞蹈思想、生平事迹及其对世界舞蹈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这对于理解当下的舞蹈现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书的出版对于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以及非专业舞蹈普及教育都有一定的意义,本书稿既可作为 中国古代舞蹈史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 西方芭蕾史 西方现代舞赏析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 等课程的参考阅读资料,也适合舞蹈专业院校学生、舞蹈爱好者阅读使用。
《管乐队标准化热身训练教程》共15册,分为 期13册: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小号、圆号、长号、上低音号(低音谱号)、大号、低音单簧管,打击乐与总谱第二期出版。
《管乐队标准化热身训练教程》共15册,分为 期13册: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小号、圆号、长号、上低音号(低音谱号)、大号、低音单簧管,打击乐与总谱第二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