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话》称得上是一本 大师小书 ,是中国舞蹈史研究的筚路蓝缕之作,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作品从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谈起,系统地论及秦汉及南北朝时期的舞蹈,尤其着重唐宋时期以及近代各种舞蹈种类和形式,是对中国古代地方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回顾和总结。本书分为二十四章,各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统,对中国舞蹈的发展作了细致地梳理。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从原始古代以至近代,每一时代专文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着重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突出了舞蹈发展的时间性,并从舞蹈美学的物质基础、本质灵魂、表演手法等方面论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质。
《纽约伦敦上海观剧琐记》为作者濮波对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和上海剧场风景的亲身经历观察记。 在 化时代,选择这具有代表性的三地剧场风景,具有管窥 化时代世界剧场风景之全景的典型意义。特别是对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这两大世界演剧中心的生态,本书进行了尽可能客观而细致的观察记录。书中涉及到的上演剧场风景,多是外国剧作在上海的演出个案,也是对当下上海剧场中多有涉及引进、搬演、改编世界名剧,以吸引那些具有 化视野和跨文化需求的观众(当然亦有利用戏剧资源服务商业环境)的所谓海派文艺观在戏剧演出和教育实践上的反映。 本书文字诙谐、生动、朴实,使读者尽可能还原作者直接体验到的戏剧世界。
舞蹈鉴赏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普及课程,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这本由刘适娥、赵智娟主编的《舞蹈鉴赏》以较大的篇幅介绍舞蹈基础知识与中外著名的舞蹈作品,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引导学生了解舞蹈家用身体言说的方式,在舞蹈家所创造的艺术形像中获得精神陶冶与启发。全书共7章,分别为舞蹈理论、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流行舞和外国民间舞蹈欣赏。《舞蹈鉴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力图在有限的学时内,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舞研舞语——舞蹈及舞蹈教育初探》从舞蹈教育的角度,介绍了舞蹈的历史起源、舞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舞蹈美育概念、舞蹈家的培养历程,探讨了教育舞蹈与业余舞蹈的区别、高等舞蹈教育的历程、西方舞蹈对中国舞蹈的影响,以及宗教因素对舞蹈的影响、舞蹈技术和舞蹈教育的社会功能。 《舞研舞语——舞蹈及舞蹈教育初探》适合舞蹈艺术院校的师生以及对舞蹈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通过图片、文字和练习题等方式,对舞蹈编导技法中的单双三人和群舞的编创进行讲解,进行对比与说。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专业学生训练性、实用性教材。
21世纪,中国进入WTO的时代,舞蹈艺术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舞蹈艺术也必须以不断出新的产品占领艺术市场。怎样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呢?首先,就要求舞蹈者对时代、对社会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昆跟时代、反映时代。其次,要具备能够编创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些技能。过去,舞蹈界对编舞技法研究不够,即使研究了,也不够全面深刻。而且,有关编舞的书籍寥寥无几。于是,研究编舞法,翻译介绍编舞技法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口隆哉先生从事现代舞研究,也是日本现代舞大师。但他著述的《舞蹈创作法》却是一部能够应用于创作各种舞蹈样式的实用性教材,或者说,是指导性的参考书。这本书可以成为广大编舞者、在校舞蹈学生、舞蹈研究者、舞蹈爱好者的案头之书。
本书以西方舞蹈史上引领舞蹈走向革命性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家或编导家为中心切入点,从分析他们的舞蹈理念出发,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考察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文化思潮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如何影响他们的舞蹈创作思想,进而重新诠释他们各自经典代表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历史和文化含义,力求挖掘西方舞蹈发展历程中的内在规律和实质。本书的研究特点在于将个体舞蹈家所具备的艺术特性与其身处时代结合起来,以他们自身所代表的民族与历史特性和文化属性为依据,阐释其舞蹈艺术理念的实质,进而发掘整个西方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
长袖历史悠久,先秦时已存在,曾是楚国宫廷的风尚。汉代承楚地乐舞之遗风,长袖舞更为盛行,从宫廷宴饮到民间百戏,都有长袖舞的身影,甚至可以说 无舞不舞袖 。本书对长袖舞的历史进行了探讨,分别介绍了宫廷与民间的女乐长袖舞,并分析了长袖舞的舞姿舞态、审美风格特征、思想情感诉求等,有利于增进读者对长袖舞的了解。
幼儿舞蹈是舞蹈艺苑中一只鲜嫩的花朵,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及情感,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感染力益于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通过幼儿舞蹈教育活动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性情,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可以激发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同时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当前学前教育深入发展之际,我们针对幼儿园等托幼机构编写了本书,旨在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舞蹈,胜任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质量。本书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以及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了教学指导篇、创编实践篇、素质提高篇三部分内容。其中教学指导
《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教程》是作者(刘青弋)在数十年的舞蹈教学和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为其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首创的课程配套编写的教材。目前,本课程已被*列入“十一五”重点建设课程,本教程亦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教程》由两编组成。上编为基本原理研究,由“动作根源”、“力效思维”、“运动空间”、“发现身体”四章构成,展开现代舞蹈身体动作语言的理论构架。下编为表现形态研究,由“古典芭蕾的身体”、“现代舞的身体”、“现代芭蕾的身体”、“后现代舞的身体”、“身体的原点”五章构成,研究不同舞蹈身体动作语言形态的各自特征,在对舞蹈文本的叙述和重新阅读中,分析其叙事结构,提示现代舞蹈家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揭示身体的审
为了进一步认识在农村开展少儿美育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给新农村少儿舞蹈的健康发展寻找方法、拓宽思路、提供理论依据,省舞蹈家协会、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决定将此次研讨会征集的论文编辑成册,出版《阳光田野幼苗——安徽省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集》一书。《阳光田野幼苗——安徽省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集》内容包括从儿童心理谈少儿舞蹈的美育功能、农村少儿舞蹈的审美取向及其艺术实践、地域文化对少儿舞蹈创作的影响、以花鼓灯为例浅谈地域文化对少儿舞蹈创作的影响、让美育之光洒满少儿稚嫩的心灵、少儿舞蹈美育教育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意义、由新农村少儿舞蹈汇演引发的思考……
本书是 十二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除绪论外分为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活动设计四个单元。本书旨在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了解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舞蹈基础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并掌握幼儿舞蹈基础训练方法;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与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赏析,基本掌握我国各民族舞蹈的风格、体态和动作特征,丰富舞蹈语汇;通过学习舞蹈技能、设计幼儿舞蹈活动,掌握在幼儿园组织幼儿一日常规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实现课程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有效对接。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舞蹈组合案例,并配套有近80 个演示视频与演示音频资源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欣赏相关舞蹈组合的优美的旋律和生动、形象、直观的动作,既便于教师的教,也便于学生从视、听的角度更好地自主学习。本书可作为高职高
本书是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编写者大多为长期从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该教材的编写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重新审视、重新梳理人类丰厚的艺术遗产,将艺术发展史中灿烂的精神钩沉出来,将艺术殿堂中*秀的作品遴选出来,妥贴地编入教材,实现了优化教学内容的初衷。注意吸收艺术学、文化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能在编定的过程中,自觉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规律与方法,使得这套新编教材,不再是专业教材的“稀释”与“简化”,特别适合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本书采取史、论、评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西方舞蹈史、舞蹈艺术原理、舞蹈类型和流派、舞蹈创作和欣赏以舞蹈审美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和介绍。本书适用于普通
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则是内心思绪灵动而抽象的体现;流行、爵士、古典、新世纪,全新曲风演绎精彩芭蕾。指尖起舞。或平静如水,或绚烂如花,从灵魂深处散发光芒。
由易丽清*的《舞蹈创作理论与表演艺术/高校 艺术研究论*丛刊》一共分为六章。**章是总论, 主要阐述了舞蹈艺术的起源、基本特征、功能,舞蹈 艺术的类别与表演形成,以及舞蹈艺术的风格与体裁 等;第二章阐述了舞蹈创作的基础,主要从材料储存 和积累、主题与题材的选择、舞蹈的结构、语言以及 表现手段等几个方面人手;第三章阐述了舞蹈创作的 时间、空间以及构图;第四章阐述了舞蹈音乐的创作 和舞蹈美术等其他形式要素;第五章阐述了舞蹈作品 的创作与处理,其中,舞蹈作品的创作主要包括舞蹈 小品的创作、舞剧的创作以及其他类型的舞蹈创作, 舞蹈作品的处理主要从重复、夸张、对比等手法加以 阐述;第六章阐述了舞蹈创作与舞蹈表演的审美,包 括舞蹈创作中审美的概念、审美规范和审美思想等, 还分别对中国舞蹈审美、古典芭蕾舞蹈审美